1、绝密启用前:2017年8月24日云南省永善县一中2018届高三八月份考试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A 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 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 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 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2.“意味着共产党人能生存下来,并建立新基地。(毛泽东)他成为了共产党新的稳固的领导人,此后他的理念也在党内受到遵从。从此许多中国人视共产党人为英雄,而开始支持该党。”这是西方对中国近代某一事件的认识,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
2、 国民革命B 秋收起义C 红军长征D 抗日战争3.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 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4.“表面上看起来,它仿佛是古代文化的再现,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抄袭旧文化,而是一种创新,它有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展。”下列事件或作品最能体现文中精
3、神的是()A 理想国B “九十五条论纲”C 哲学通信D 十日谈5.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从该资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B 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D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6.“红旗飘,军号响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红军“转移”的直接原因是()A 北伐失利B 反“围剿”失败C 日军侵华D 西安事变7.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 )A 自由主义B 民族主义C
4、 民权主义D 民生主义8.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中、美、英三国“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开罗宣言的发表()A 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 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美、英等大国的承认C 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D 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9.1927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中说:“近世女子教育专务虚化不切实用,有鉴于此,奚发本学社,用最新式之教育法
5、灌输,能切实用之学术而于女子人格及立身行性尤为注意,庶几学成之后,在社会能有立身之学术,在家庭不失为贤母良妻。”这则广告()A 既注重实用又关切素质B 是女权思想形成的标志C 开启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D 表明广告的商业功能深入人心10.学者们认为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轮番而治B 对君主的制约C 三权分立D 对权力的监控11.“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
6、旨在()A 否定行为的重要性B 肯定信仰的权威C 抨击教皇和教会D 强调“道”的重要性12.(改编题)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代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专题的主题是()A 抗争B 探索C 屈辱D 复兴分卷II二、非选择题 13.(20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于“九一八”事变,当代国人仍需要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自己炸毁了沈阳北部柳条沟南满铁路路轨,硬说这是中国军干的,立即攻击中国的兵营。同时,按照预定计划
7、向满铁全线展开进攻,次日,已经占领了沿线全部城市。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材料二 若将军制改革之大事一任军部处理,在吾国策上将产生极大不安因而强烈要求实行裁军。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4月19日社论警告政府不要在中国东北行使武力,建议运用外交手段解决满蒙问题。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9月17日社论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1 0月15日布告材料三 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1931年9月23日蒋介
8、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词现在政府既以此案件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材料四 从九一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九月二十六日,上海有十余万人的反日大集会。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和日人交易的杯葛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十月初,上海八十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要求南京立即出
9、兵抗日,要求政府发给枪械参加抗日。 九一八前后的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国内舆论有何变化?(3)据材料三、四,归纳政府与民众面对侵略分别采取的措施(或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的措施带来怎样的后果?(4)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和中国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两个视角谈谈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的启示?14.(17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
10、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
11、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12、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解放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也被证明是不可避免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观点相对应的改革措施。(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他一系列改革”的主要措施。(3)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他们评价1861年改革的不同视角。据此说明历史认识的特点。【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
13、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材料二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
14、由。(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7.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材料一 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材料二 1939年8月2日,爱
15、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爱因斯坦晚年文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
16、(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总统职权由宪法赋予受宪法制约,排除B;美国共和政体在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两党制,法国不是两大政党轮流组阁,排除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排除D;内阁没有形成对议会的权力制衡,参议院与众议院的联席会议产生总统,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选A项。2.【答案】C【解析】国民大革命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次革命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建立新基地”“毛泽东
17、成为了共产党新的稳固的领导人”等信息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的内容,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全球化显示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说明A正确;“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说明B正确;“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说明C正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但不等于就要抵制。4.【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它仿佛是古代文化的再现”,它“是一种创新”,可以判断这一事件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以上作品中只有D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5.【
18、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图表反映了1894年到1919年近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1911年到1919年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有关,故A项正确;“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1894年到1919年间,而不是整个近代时期,所以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有关,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结论“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从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可以判断是红
19、军长征。红军长征直接原因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故B项正确。7.【答案】D【解析】“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具体来说,土地国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节制资本,发展“国家社会主义”。8.【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须明确这一宣言是国际性的,以及这一宣言肯定了中国的合法权益,故C项正确;中国是最早对日作战的,而开罗宣言并不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故A项错误;B项“承认”一说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B项错误; D项“全面反攻阶段”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9.【答案】A【解析】“能切实用之学术”、“在社会能有立身之学术”说明该广告注重实用;“女子
20、人格及立身行性尤为注意”说明该广告关切素质,故A项正确;一则广告不能说明是女权思想形成的标志,故B项错误;一则广告也不能说明开启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广告内容,并没有指出其影响,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近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依法对权力的监控。故D项最佳。其他三项均表述片面。11.【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可知材料强调因信称义也即肯定信仰的权威,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提及,排除;C、D两项同材料强调的重点不一致,排除。12.【答案】B【解析】第一框是地主
21、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二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三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四框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产物。共同体现了中国先进人士不断深入地学习西方。13.【答案】(1)原因:既定国策;军国主义膨胀;经济危机影响。(2)变化:由主张反战裁军,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变为支持战争,为侵略辩护。(3)政府:不抵抗;依赖国联解决。民众:积极抗日;组织罢课、罢工;抵制日货;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等。后果:国土沦陷;民族危机加深。(4)启示: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增长;理性处置争端,政府应承担起保土安民责任,对法西斯势力的退让和纵容必将自食其果。
22、(言之成理即可赋分)【解析】(1)从“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可以概括出既定国策,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国内经济、军事角度分析作答。(2)从“要求实行裁军”“建议运用外交手段解决满蒙问题”可归结出政府前期的态度,从“对那些表示感谢和慰问”的信息去概括政府态度转变的表现。(3)从材料三中“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的信息概括政府的态度,从材料四中“罢课,大罢工,反日大集会。全国各地,参加了抵抗日货,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要求南京立即出兵抗日,要求政府发给枪械参加抗日。”等信息中归结出民众的态度;第二小问结果联系所学不难回答出东三
23、省的国土沦丧,民族危机加深。(4)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联系所学知识从日本侵略和反对外来侵略两个视角去分析作答,日本视角可以从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抬头,政府视角可以从纵容将会自食其果等角度分析。14.【答案】(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解析】第(2)题要求结合诗歌和时代大背景来分析经济变动,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1840年后”。鸦片战争后,江南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的商品化
24、程度加强。第(3)题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对西方扩张所带来的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15.【答案】(1)评价:认为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没有促进农业发展。措施:农民可以通过交付高额赎金获取土地。(2)评价:扩大民主范围。措施:中央与地方的政治改革,如建立各级法院等。(列举其他措施亦可)(3)视角:材料一是从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结果的视角评价的;材料二是从美俄比较的视角进行评价,得出农奴解放和获得政治权利的结论。特点:作者立场不同、视角不同、选取材料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结论也不同。(回答一点即可)【解析】16.【答案】(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苏联的
25、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没有实现,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3)采用“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解析】第(1)问要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缩小了美国的差距入手分析。第(2)问“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注意透过材料二的现象看本质问题;“缓和”战略的目的实现程度要从1985年左右苏联自身经济政治状况入手分析。第(3)问的回答要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17.【答案】(1)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科学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相对论得出的质能公
26、式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的成果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2)认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核能的放射性污染可能严重破坏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危害。人格魅力:乐于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关心人类,对社会有崇高责任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运用能力。解答第(1)题依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2)题先归纳爱因斯坦的观点,然后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说明对原子能的认识,再依据材料提炼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