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2.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3.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出现的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一、课堂导入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兰亭集序!二、文体知识 1.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写在书籍或诗文的前边的说明性文字,也叫前言。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一般的
2、书序介绍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作者情况等,也可以包括对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 2.分类:书序、赠序、宴集序(1)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自序。(2)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3)宴集序: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兰亭集序。 三、作者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他酷爱书法,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妍美流便之体,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达到神妙境地,故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世称“二
3、王”“二圣”四、古代书法名家 虞欧褚薛: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ch)遂良、薛稷(j) 苏黄米蔡: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f)、蔡襄 邢张米董:晚明四大家邢侗(dng)、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 二王: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钟王:三国魏钟繇(yu)、东晋王羲之 颜柳:唐颜真卿、柳公权五、创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等41人在会稽境内的兰亭宴集,他们即兴赋诗,各抒怀抱。这次聚会有26人,共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六、检
4、查预习 癸丑(gu )会稽山(kuij ) 修禊事(x)激湍(tun)流觞(shng) 骋怀(chng)放浪形骸(hi)趣舍万殊 (q)若合一契(q)嗟悼( ji do) 彭殇(shng)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第1、2段,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2.思考第1、2段交待了兰亭集会的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第一部分(12):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目的:修禊事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八、研读课文,把握细节
5、 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试做简要分析。(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人的发言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好评价的准备。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 可以谈不同的意见,也可以补充完善。)人贤 事趣 良辰 景美九、课堂小结 课文第1、2段介绍了兰亭集会的盛况。1.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目的,其语句是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2.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3.再接着描写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4.记叙了宴会时的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作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5.交待了当时的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和心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十、布置作业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2.背诵第1、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