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测试卷五(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可以看出,商代对雨水的记载比较多,降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在商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节气,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朝对雨水的记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的作用,故D项错误。2宋淑梯在司母戊鼎的X
2、光检测及其铸造工艺一文中指出司母戊鼎的铸造是一项极其复杂困难的铸造工程。在当时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条件下,不得不说是一件人间奇迹。这反映了商朝()A青铜器物种类繁多 B青铜铸造技艺水平高C青铜器物数量巨大 D青铜器物以礼器居多【答案】B【解析】据材料“司母戊鼎的铸造是一项极其复杂困难的铸造工程。在当时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条件下,不得不说是一件人间奇迹”可知,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水平很高,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青铜器物种类繁多、器物数量巨大、礼器居多,故排除A、C、D三项。3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嬴政之父秦异人争得王位,后来吕不韦做了秦国的相国。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吕不韦
3、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B战国时期的商业非常发达C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入到政治领域D官商勾结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中“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嬴政之父秦异人争得王位”说明商品经济实力上升影响到政治领域,故C项正确;吕不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只是材料中现象,不是实质问题,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商业非常发达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官商勾结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D项错误。4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从“周室既衰、暴君污
4、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公田不治”反映了作为周朝经济基础的井田制也逐渐瓦解,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上下相诈”侧面反映周朝礼制破坏,故B项错误;而“公田不治”侧面反映了土地私有,但没有提及承认土地私有,故C项错误。515世纪末,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年)的著作地理学被印刷出版,在欧洲广泛传播,“简直就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人心”。下图为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托勒密的地理著作引起极大轰动说明()A人民开始怀疑天主教会的地球中心说B欧洲人认识未知世界的愿望空前强烈C托勒密地图准确预知了新大陆的存在D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复兴古代希腊文化【
5、答案】B【解析】15世纪末,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材料“简直就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人心”反映了欧洲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愿望,故B项正确;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并未显示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无法说明人民开始怀疑天主教会的地球中心说,故A项排除;题干中无法说明托勒密地图准确预知了新大陆的存在,故C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复兴古代希腊文化,而是说明欧洲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愿望,故D项排除。6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A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B19世纪成为“世界
6、工厂”C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D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答案】D【解析】A项中开辟至好望角航线的是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故排除A项;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故排除B项;18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英国,故排除C项;荷兰在近代以航海业称霸,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D项正确。7马克思曾经说:瓦特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这说明瓦特的主要贡献在于()A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B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C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D开启英国新能源的使用【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蒸汽机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反映了蒸汽机作为工
7、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而得到普遍应用,这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A项正确;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B项错误;汽车制造业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英国新能源的使用,而是说明蒸汽机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8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重工业开始占
8、据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电力工业的发展不属于工业生产结构,故A项排除;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不能说明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故B项排除;交通运输业不属于工业生产结构,故C项排除。9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添加反映出()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至洋务运动开展期间,地方汉族官僚实力膨胀,湘军实力不断壮大,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与不安,
9、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添加有利于减轻清政府对湘军存在威胁中央集权的猜忌与疑虑,故C项正确;题干与洋务派的世界意识缺乏与否无直接联系,故A项排除;“内”字的添加不能反映安庆内军械所与市场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与曾国藩本人对西学的认识无关,故D项排除。10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同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A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C“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D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中“商部”“商务局”“商
10、会”以及公司法和破产法都是管理近代工商业的部门和法律,体现出了政府近代化的意识逐渐增强,故A项正确;清政府的觉醒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管理近代商业的措施,并不是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11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 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所有制上的转变,更能被资本家
11、接受,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即这一方式有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故A项正确;苏联没有实行这一方式,故排除B项;这一方式属于三大改造,此前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故排除C项;这一方式对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影响,故排除D项。12它“使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基本格局,从而使得农户在生产经营、产业结构的选择上都以市场为依托”。由此推断,材料中的“它”()A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C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化D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以市场为依托”说明农业生产是面向市场进行的,因而密切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故D项正确;虽然家庭联产承包
12、责任制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但这不是材料信息所体现的,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说明的是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而不是生产发展的程度,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科技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排除。13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有利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列举的各项法律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与外商合资、经营等活动提供了规范,使之制度化、法律化,表明政府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有利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故C
13、项正确;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指的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故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排除B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不属于公有制企业,故D项错误。14下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B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答案】B【解析】成衣机器出售反映出西方的缝纫机在中国市场上开始流通,这说明西方文明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价值观的更新,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
14、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且材料体现不出耕织分离,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服装业还未实现西方化,故D项错误。15白寿彝中国通史写道:“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与其听任私买,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此举()A推动近代航运业的兴起B反映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质变C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趋势D说明此时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答案】A【解析】近代由于外轮大量入侵与我国旧式帆船的迅速淘汰,将发展民族航运业提上了日程,推动了近代航运业的兴起,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属于清末不是属于民国时期,故B项排除;“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趋势”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
15、除;材料中重点不是强调交通工具,故D项排除。16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B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商业发展迅速,推动广告业迅速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未体现社会风气的变化,故B项排除;题干反映了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并非迎合消费群体的需要,故C项排除;题干中未体现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故D项排除。17到1
16、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以至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下列对这一“幸福境界”的理解正确的是()A贫富分化现象得到缓解 B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C垄断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D美国国内市场逐渐扩大【答案】B【解析】1929年美国贫富分化现象严重,不可能得到缓解,故排除A项;1929年美国经济繁荣,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供需矛盾加剧和股票投机过度,危机一触即发,故B项正确;垄断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故排除C项;1929年经济危机前夕,美国国内供需矛盾加剧,而不是国内市场逐渐扩大,故排除D项。181932年,面对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罗
17、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罗斯福的“试验”中,最核心的措施是()A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C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救济D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保障体系【答案】B【解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关系失衡,因此缓解经济危机的核心是调整生产并非整顿银行业,A项错误;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进行了新政,其中最为核心的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C、D两项都是从增加消费和社会保障的角度缓解经济危机,不是从调整
18、生产的角度缓解经济危机的核心措施,均排除。19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B推行“以工代赈”C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 D“互联网”的兴起【答案】A【解析】二战后,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B项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与第三产业和互联网无关,故C、D两项排除。20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
19、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时的苏俄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背口袋活动”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暂时填补市场的缺失,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是否不得人心,也无法体现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排除A、C两项;B项不属于材料反映的根本,排除。21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
20、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援助集体农庄 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C促进农业的发展 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A项只是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故排除;材料中措施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故排除B项;材料中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选C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22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外交官哈利法克斯勋爵对英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凯恩斯低声耳语:“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这表明()A英国对自己的方案缺乏自信B英美两国经济实力差距
21、悬殊C美国的方案比英国的方案更好D美英均提出国际贸易体系方案【答案】B【解析】布雷顿森林会议时期,美国经济实力强大,英国实力削弱,材料“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反映了英美两国经济实力差距悬殊,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英国对自己的方案缺乏自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将美国的方案和英国的方案进行比较,不能说明哪一个更好,故C项错误;美英提出的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方案,“贸易”二字有误,故D项错误。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再次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二战后能体现摆脱国际混乱局面、避免战争发
22、生的方法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C通过联合国家宣言D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B【解析】推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的重要内容,不是避免战争的措施,故排除A项;通过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西欧国家走向联合,通过合作发展经济,以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二战后摆脱国际混乱局面、避免战争发生的方法,故答案为B项;联合国家宣言是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签署的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宣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措施,与避免战争无关,故排除D项。241991年出版的各国的劳动一书中,声称“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并预言21世纪的经济
23、将没有国界。其结论的依据是()A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各国矛盾B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C美国经济迅速衰退并趋于停滞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21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说明世界正迅速融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的依赖性将会增强,各国经济将更加密不可分,因此D项正确;两极格局的瓦解并未消除各国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故B项错误;美国经济迅速衰退并趋于停滞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阅读
24、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
25、、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10分)【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的支持。(2)重要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
26、海边。”“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并结合所学,从运输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并结合所学,从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密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拓宽市场、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等角度概括作答欧洲的铁路建设对
27、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26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材料二: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
28、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以上材料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
29、,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答案】(1)措施: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影响: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2)原因:经济地理优势、降低试验风险。作用: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市场转型。(3)主要特点: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开放推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解析】第(1)问,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
30、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使农民重获“经济自由”的措施指的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实质上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对于农业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社会面貌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总结。第(2)问,根据“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可知,选择
31、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是由于其经济地理优势和为了降低改革试验的风险;根据“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可知,经济特区起到了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市场转型的作用。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到逐渐深入,体现出了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开放推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等特点。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
32、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 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材料二: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1950年1973年农业7.33.6制造业38.734.1公用事业8.67.6服务业45.454.7总国民收入100.0100.0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31975年的战后
33、第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出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05%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综合上述材料,
34、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6分)【答案】(1)主要原因:劳动力增加及其素质的提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以及生产设备的投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关贸总协定的建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2)变化:农业收入相对减少了一半,制造业和公用事业收入也相对减少,而服务业的收入相对增长,这说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统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城市化的发展。(3)改革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减税政策;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发展过
35、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期(或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期(或经济危机与“滞胀”);20世纪80年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解析】第(1)问,据材料“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可得出,劳动力增加及其素质的提高;据材料“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据材料“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比重上升”可得出,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以及生产设备的投资;再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国民收入的来源中各行业所占比例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据时间信息“1950年和1973年”,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等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和所学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从“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实行减税政策”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二战后美国20世纪50年代“黄金时代”、70年代“滞胀”以及80年代复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