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58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丹阳六中高一地理教学案:3.1-3.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鲁教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3.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学习目标1、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景观图片和地理分布图等,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3、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过程。重难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理环境差异性 1主要表现:地理环境 及其 上的差异2自然带的形成:纬度位置 差异 水热组合 代表性 植被 自然带 海陆位置 差异 土壤 3 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形成基础形成因素图示表现分布例子地带性规律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沿 方向延伸

2、,沿 方向更替沿 方向延伸,沿 方向更替沿 方向延伸,沿 方向更替在 和 地区表现明显非洲沿东经20度南北方向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沿 方向延伸,沿 方向更替沿 方向延伸,沿 方向更替沿 方向延伸,沿 方向更替在 表现明显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带性沿 方向伸展,沿 方向更替 的高山地区喜马拉雅山地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海陆分布地形洋流自然带分布不呈带状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的地区沙漠中的 南半球缺失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是由 、 、 、 、 等要素组成的。五大要素相互 、相互 、相互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案例分析: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南美洲

3、 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 的现象。每隔 年发生一次,发生时会使秘鲁附近海区 大量死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出现 灾害,赤道西太平洋沿岸 和 变得干旱少雨,世界许多地方变得气候异常。 与 的协调一致;3整体性表现 之间的相互制约,即“ ”; 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到 4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例如:海洋与大气之间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通过输送大气中的 来改变大气运动,因此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 源。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通过风将 传输给海洋。大气与水面的 作用驱动水体运动,形成 。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 交换与传输。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 ,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 5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功的体现

4、:植物的 作用 作用植物对物质运动的意义生物小循环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 有机物质呼吸作用 有机物质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2丹阳地区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温带荒漠带3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4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呈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分布规律是( )A. 由赤道向两极的

5、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沿经线方向分异5、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昆仑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天山 D、富士山6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7、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属于 (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8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9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 ( )A. 彼此孤立存在的 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 C. 相互

6、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0、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 )地理环境差异性 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地理环境的稳定性A. B. C. D. 11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河流含沙量增大 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土壤肥力下降 河流水位下降A. B. C. D. 1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出现的现象是 ( ) A秘鲁寒流上升现象明显加强 B亚洲东南部多雨C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 D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增加1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 )A.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微

7、生物的分解作用 D. 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14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循环 B. 水循环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地壳的物质循环二、综合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 。二、综合题1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 ,B ,C _。(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

8、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是 、 、 。(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几种循环: _ 、 _ 、 _ 、 _ 。(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 的变化并导致 的失调。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 _,改善 ,保持 _ ,促使生态环境的 。(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目标】1、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资源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3、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9、基础知识梳理】1、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用途分:主要包括资源、资源、资源、资源、资源。以性质分:非可再生资源:如资源。可再生资源:如资源。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分布的性:自然资源的分布上存在或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资源间的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资源之间表现得万为突出。数量的性: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对数量将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不断。各种可再生自愿虽然可不断再生,

10、更新获或循环,但数量也是的。利用的性:随着进步和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合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将不断。3.土地资源与人类(1)采猎文明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为生。这时土地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2)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是以和为标志的。这时土地的和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大量使用,使土壤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土地的和,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4.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

11、和,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强调的是,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能力。其次,人类要将利益与利益、利益与利益结合起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的保护。【活学活用】一填空题分析以下资料,以下资料分别说明了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 (一)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远景储量有9000多亿吨,而可利用的精煤储量仅570亿吨。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的80种矿种中,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只有20种。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量仅占可开发量的5.5。-( )(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尔文卡尔发现在许多大戟科植物产生的一种乳状液体中,含有40左右的类似原油的碳氢化合物

12、。他认为,选择高产量的品种种在荒地上,估计每公顷可提取相当于650桶石油的原料。大戟科种子榨出的油经化学分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经催化裂解后,可产生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新西兰计划到公元2000年可全部用植物石油替代当前的石油。而在德国还兴建了一座以芒属植物、白杨、柳混合物和秸杆植物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三)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料的历史,是一个品种和类型不断扩大和增加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来尤为迅速。如稀土、铀、钽、铌等矿石在40年代都是没用的,50年代成为重要的矿种。现在稀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玻璃、陶瓷、电子、核能工业以及轻工业、医学、农业等方面,铀则成为现代军事、能源工

13、业的重要资源。-( )(四)过去人类一直是着力开发利用出露地表的和地壳表层的矿产资源,钻探深度不过几千米。50年代以来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人类的钻探深度已突破万米,并在日益加深。-( )(五)中国的水资源总最为28万亿立方米。中国的草地面积达32亿公顷,人们可以利用的约占70,达22亿公顷。-( )(六)阿斯旺水坝修建前,尼罗河河水将上游大量的含有腐殖质的泥沙带到下游,使得下游农田非常肥沃。截流建坝后,泥沙少了,下游的农田因缺乏肥料而逐渐变得贫瘠。当地盛产的优质棉花大量减产;河流的人海处由于没有泥沙作补充,海岸逐渐被海水侵蚀,海水

14、的倒灌使一些村庄被海水淹没。阿斯旺水坝拦截了鱼儿的食料,因而使下游的水产品产量由每年1.8万吨下降到每年500吨。-( )二、选择题1.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为人类提供陆地自然资源的是( )、电闪雷鸣、海水涨落 、火山喷发 、温泉沸泉2.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滩涂、荒山、戈壁、沙滩均不属于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也有地带性规律、目前地壳中的铁、镍元素也是自然资源3我国为了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要( ) 、在内蒙古建立磷矿基地、在苏、浙建立稀土工业基地、在鄂、滇、黔建立稀土工业基地、以山西为中心建立能源、重化工基地4.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

15、源的是().气候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5.有关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 B.土地就是土壤C.荒漠、滩涂不属于土地资源 D.湖泊不是土地资源6.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铝土矿 B.钢材 C.稻谷 D.雷电7.下列自然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煤炭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是由陆地环境提供的B.人类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一种资源发生变化,不一定会使其它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资源优势是自然资源总量,但资源类型不全9.影响可再生资源地带性分布规

16、律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热条件 C.洋流 D.地质作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 )A.自然环境 B.农业生产 C.自然资源 D.自然条件10.关于陆地能源资源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照能源资源的属性,一般可以把能源资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B.今天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C.随着技术的进步,能源资源的种类会越来越多D.能源利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1.西南山区山高谷深,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采取“封山育林,禁止砍伐”的措施,主要目的是()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使森林充分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C.建设旅游区 D.西部大开发的要求12.

17、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不同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降水多、地形复杂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灌溉水源的丰歉程度不同13.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质规律,下列组合正确的是()金、银、铜等内生矿沉积岩地区B.煤、石油沉积岩地区C.天然气岩浆岩地区D.铁、锰等变质岩地区14.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决定了人种的分布B.陆地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开发利用的潜力是有限的C.陆地自然资源中的能源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D.陆地自然资源有

18、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陆地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 15.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A.使不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B.使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C.使能源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加D.使能源消费的结构趋向单一三、综合题1.读“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数量年()、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森林资源,则解决的办法是: ()、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矿产资源,则解决的办法是: 2.阅读以下资料: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全国木材产量的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万公顷减少到年底的万公顷,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灾害频频发

19、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好的效益。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反映出自然资源的特点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2、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不同。3、结合实例,简述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地震和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以及应该采用的防治措施。知识梳理: 1.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 、 干旱、洪水 地质灾害: 、火山、滑坡、泥石流生物灾害: 2.洪水和洪灾洪水和洪灾的概念洪灾造成的危害:直接损失:造成

20、工业、农业、人畜伤亡和传染病爆发间接损失:造成水电、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 3.洪灾的形成原因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1)洪水的形成:强降水,冰雪融化, 堵塞河道; , 堵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 ;流域的 速度和河道的 速度。(2)对人类造成灾害:洪水只是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区域且带来灾害才能为洪灾;人类的活动诱发就、或加剧洪灾4.洪灾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水库、退耕还湖、修建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2)非工程措施:提高 意识;严禁 ,提高 ;洪灾监测;防灾保险;加大投入,变被动救灾为 等。导学检测:1.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域辽阔 B地

21、形复杂 C夏季风强弱变化大 D台风的影响2.下列气象灾害中,在我国危害范围最广的是( )A干旱、洪涝 B干热风 C台风 D寒潮3.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转化 改进耕作制度营造防护林 整治河道,巩固堤防A B C D4.不属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灾害是( )A近年来长江堤岸崩塌现象增多B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7.2级地震C过去无地震区的印度柯伊纳水库1967年发生了6.3级地震D铁路、公路沿线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滇、黔界交界地区形成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的灾害系统。5.造成该地区灾害系统的原因有()A该地区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

22、坏严重B干湿季不分明,但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突发C.人类活动大肆砍伐森林是该地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D滑坡导致地壳产生强烈的振动,产生地震,加上多暴雨,进而形成泥石流6. 下列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台风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在温带和寒带也可以形成台风台风的旋转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相同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A.B.C.D.7.森林遭到破环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淋溶减弱 B.物种灭绝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大量草原动物繁衍8.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 )A.地面坡度 B.土壤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顺直程度9.关于洪水和洪

23、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 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 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一些自然灾害相互关联,往往有群发性的特点。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势力较弱的年份,可能出现多种自然灾害。据此回答:10.我国西北地区此时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洪涝C寒潮D台风11.与我国北方出现的上述自然灾害相关联,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森林火灾水土流失泥石流蝗灾滑坡ABCD巩固练习:1.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24、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3.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大致呈下降的趋势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4.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蓄洪泄洪 D修建水库5.读我国旱灾出现频率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我国旱灾出现频次最大的三个地区是_、_、_。(2)下列人类活动可导致此类灾害危害加剧的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开垦草原A BC D6.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C防止水污染 D跨流域调水7.在我国最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地震 洪涝 干旱 寒潮A B C D 8.依据要求,在下面的结构图上完成下列问题:监测手段AB重要减灾措施C防御措施(1) 将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分别填入A、B、C三个方框内(2) 在其他方框内填上适当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