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前自学 学科指导 基本 要求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古代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而引发的自豪感,培养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说明“工官和匠户”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通史坐标 知识梳理 一、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依附于农业,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原料大多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产品主要自己消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2.田庄手工业:汉代出现的、由豪强地主控制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
2、中的重要内容。二、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是麻和葛,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史实:山西夏县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茧壳,浙江吴兴新石器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3.周代: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4.汉代:(1)汉代说文解字中提到不少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2)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 和起绒锦,体现了当时的纺织技术。素纱衣(3)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4)唐宋时期的绒线毯
3、,元明时期的绒锦等基本沿袭汉代纺织技术。5.唐代:(1)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随着城市和 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6.宋代:(1)纺织业有了更大发展,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区。(2)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7.元代:(1)黄道婆改进纺织工艺,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2)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商品经济 棉花 棉布 8.明代:(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2)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 萌芽开始产生。知识拓展 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
4、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资本主义 三、先进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1)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有小件铜器。(2)商代:青铜器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如图所示文物的名称是 ,这是 代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司母戊大方鼎 商(3)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 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我国的青铜时代指夏商周时期。2.冶铁技术(1)春秋晚期:出现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5、2)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3)汉代:经营方式:汉武帝时推行 制度。燃料: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 鼓风,然后发展到 。东汉初,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 。礼制 铁业官营 人力皮囊 畜力鼓风 水排 如图所示装置的名称是 ,发明者是 (朝代)的 (人名),用来 。水排 东汉 杜诗 鼓风冶铁(4)南北朝: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5)北宋: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发散类比 古代冶炼业成就小梳理:夏商周:青铜时代。夏朝已有青铜器;商朝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是其精品;西周青铜器多铭文,生活气息较浓。春秋战国:铁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大
6、量使用。汉代:创造水排,水力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四、陶瓷业的成就 1.唐代:(1)制陶业: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2)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青瓷和 的白瓷著称于世。江西 和四川 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长沙 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2.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越窑 邢窑 景德镇 大邑 铜官窑 如图是唐宋时期的名窑分布图,首创釉下彩绘技术的名窑位于图中的 ,并依次在图中指出唐宋时期五大名窑的序号和名称:.。陕西耀州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 江西景德镇窑 浙江龙泉窑 3.明代:出现
7、粉彩瓷。4.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5.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被称为“瓷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此时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商品主要是瓷器。海上丝绸之路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
8、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名师点拨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 1.历史地位:起源较早,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2.技术进步:部门逐渐增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明清出现手工工场。3.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共存,手工作坊类型有官营作坊、家庭和私营作坊。4.产品流向: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5.社会地位:依附于农业,是古代自然经济的一部分。例题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
9、的是()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题指导注意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丝织业历史悠久,丝织业技术发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中古罗马学者对中国丝织品的赞美,可知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汉时期,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古罗马进行贸易往来,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D。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蚕桑业的国家。下列古代中国丝织业的相关名词,按其时间先后顺序
10、排列,正确的是()素纱衣“妇功”织金绒 骨梭 A.B.C.D.解析:C 本题考查古代丝织业的发展。素纱衣出现在西汉,“妇功”出现在周代,织金绒是元明时期的,骨梭新石器时代已出现,故选择 C。2.(2019浙江嘉兴期末)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这说明当时()A.官营丝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B.私营丝织作坊开始兴起 C.纺织作坊中已有众多雇工 D.纺织业在手工业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解析:A“坊”“内作使”“掖庭”表明是官营,人数体现规模大,故A项正确,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工匠不是被雇佣者,排除C项;材料只是表明纺织业规模问题,没有体现“最为重要”,
11、排除D项。3.(2018浙江4月学考)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解析:B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北宋时期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4.(2019浙江4月学考)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景德镇除出产青瓷外,生产的白瓷也很有名,D项符合题意。5.中国古代经济曾经有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下
12、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解析:C 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青铜器,定窑白瓷孩儿枕是宋代的瓷器,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故正确的顺序为,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其他名窑日渐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整理 材料二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唐与突厥、吐蕃的战
13、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杜瑜海上丝路史话(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其他名窑”。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可以归纳出地理位置优越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根据材料一“相
14、对安定的景德镇”可以归纳出相对稳定的环境。第二小问“名窑”,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举例: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任意三例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和唐宋两时段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表现。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对外贸易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主要贸易商品是丝绸,远销到地中海沿岸,唐宋主要是瓷器,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北非等地区。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陆上运输
15、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等信息概括即可。答案:(2)表现: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此路线被称为“瓷路”(或者答“这一时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北非等地区”也可)。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海上丝路相比于陆上丝路,运力大且成本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外贸物品多产于南方沿海地区;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对外贸易区域。(任答3点即可)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