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369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周人克商成功后,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且更扩展了势力范围,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为此,周人的对策是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C. 确立严格的嫡庶继承体系D. 封建子弟、以藩屏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即“封建子弟、以藩屏周”,D正确;A是在秦朝建立的,排除;B是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排除;C属于宗法制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

2、.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A. 标志着选官制度在古代成熟完善B. 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 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走向成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创设于隋朝,排除A;C项是科举制作用,排除;D项“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3. 明代宗时,想让自己的儿子取代英宗的长子成为皇太子,但是害怕诸阁臣不同意,便赐首辅、次辅各黄金百两,赐阁员各五十两白银,

3、希望他们对更易太子之事票拟上呈。这折射出明代宗时A. 内阁操纵国家重大事务B. 官场腐败现象严重C. 内阁制度对皇权的限制D. 皇位继承混乱无序【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宗为了让内阁同意让自己的儿子取代英宗的长子成为皇太子,赏赐内阁官员。这一行为说明当时的皇帝并不能任意妄为,意味着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C正确;皇帝操纵国家重大事务,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明代宗的做法是违反了原有的继承制度,因此其害怕阁臣反对,说明当时的皇位继承相对有序,D排除。4. 梭伦改革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父母;鼓励有技术的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迁入者被赐予公民权。从长远

4、看,这些规定A. 导致雅典社会道德沦丧B. 利于雅典公民权力扩大C. 阻碍雅典农业经济发展D. 利于雅典民主氛围积淀【答案】D【解析】【详解】梭伦的这些举措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雅典民主氛围积淀,D项正确;材料与道德沦丧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权,排除B;雅典农业经济本身就不发达,且也与之无关,排除C。5. 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的出生率逐渐减低,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兵源的稳定。公元前18年,罗马制订了朱里亚婚姻法,规定成年男子女子必须在规定年龄结婚,否则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说明罗马法A. 凸显国家利益至上B. 特别重视私法建设C. 内容丰富、体系

5、完备D. 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罗马出生率明显降低,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以及“通过了朱里亚婚姻法”可知,为了保障兵源,罗马通过了相关的婚姻法,规定一定年龄的男子和女子必须结婚,这说明罗马法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故选A;材料涉及征兵问题,这不是私法的内容,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只说到了罗马法关于征兵问题的规定,这不能体现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特征,排除C;罗马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D项说法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毕竟不能仅凭一项规定就武断地作出结论,故排除。6. 1714年,根据王位维承法,54岁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

6、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这表明内阁A. 成为咨询机构B. 决定王位继承C. 掌握了行攻权D. 控制了立法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可知英国内阁的职责是处理国家政务,因此掌握的是行政权,故选C;英国内阁是国家正式机构,不是咨询机构,排除A;决定王位继承和控制立法权的是议会,排除BD。7. 1781 年美国邦联条例规定,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1787 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一切征税案例均由众议院提出;同时,国会有权直接向国民征税,包括关税及国产税,有权调整国外及州际贸易等。上述变化A. 体现了众议院与参

7、议院矛盾尖锐B. 说明了国会掌握全部财政大权C. 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不够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一切征税案例均由众议院提出国会有权直接向国民征税,包括关税及国产税,有权调整国外及州际贸易等”等信息可知,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制,邦联政府无力维护国家统一,为此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有利于推动美国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由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过程,没有体现众议院与参议院矛盾尖锐,A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邦联制和联邦制的对比,强调联邦制有利于推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没有体

8、现国会掌握全部财政大权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联邦制下没有中央集权,没有反映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否完善的问题,D项错误。8. 有学者这样评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如此状况的共和制度不是一个派别所理想的制度,而是当时各主要派別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这说明A. 该宪法违背历史进步的潮流B. 妥协是推进民主的途径C. 法国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D. 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是各派妥协的产物,虽热不是个别派别的理想制度,但是却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正确;民主共和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9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 巩固德意志的统一B. 确立资本主义政体C.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答案】A【解析】【详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各邦只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其直接目的是巩固德意志的统一,A项正确;确立资本主义政体是具体做法,不是其直接目的,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根本目的,不是直接目的,C项错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10. 在鸦

10、片战争前的五十年间,清政府的进出口贸易中,80% - 90%的进口来自英国,65% - 80%的出口到英国,然而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处顺差。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购买力普遍低下B. 对外贸易管制严格C. 民众消费意识的淡薄D. 通商口岸数量偏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民购买力普遍低下,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英国商品难以打开中国市场,故中国处于顺差,故A项正确;闭关锁国强化外贸管制并非其最主要的原因,B项排除;即使是自然经济状态下,民众消费意愿始终存在,关键在没钱,C项排除;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点睛】11.

11、鸦片战争后,中国多地爆发起义,英军曾参与围剿并得到地方官的默许。1855年,咸丰皇帝就此事谕令军机大臣“何必藉助外夷,致令将来藉口”,“英夷通商船只,止准在五口往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清政府A. 无力控制地方政府B.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 谙熟国际法的作用D. 意在防范英国扩大对华侵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何必藉助外夷,致令将来藉口”“英夷通商船只,止准在五口往来”可知,咸丰皇帝反对英军参与围剿中国内地的起义,意在防范英国扩大对华侵略,故选D;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清政府防范英国扩大对华侵略,无法体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政府谙

12、熟国际法的作用,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点睛】12. 太平天国后期,王爷遍地走,一旦被封王,第一件事就是建造王府,于是数不尽的画栋雕梁拔地而起,苏州的忠王府、金华的侍王府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花了两三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后来成为忠王府新主人的李鸿章看了忠王府之后叹其为平生所仅见。这一现象说明太平天国A. 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B. 官员腐化现象比清政府更甚C. 攀比附会的社会风气浓厚D. 依靠“封王”来挽救衰退之势【答案】A【解析】【详解】太平天国后期,官员一旦被封王,则不顾形势民力,起造王府,这说明农民阶级政权中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A正确;题干中并未将清政府的官员和太平天国的官员腐化程度进行

13、比较,排除B;起造王府是被封之人的行为,而非社会风气,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13. “南京条约并木结束中因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两支军队发生冲突,8月,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其中“第三次失败”使得中国A. 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等特权B. 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C. 被迫开放重庆等商埠,并免收产品内地税D.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两支军队发生

14、冲突”可以看出,“邻近小国”指的是日本,因此甲午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重庆等商埠,并免收产品内地税,故C项正确;A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D项是辛丑条约之后,排除。14. 有学者指出:“共和改创,孙中山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以完成统一乃假手约法,设种种规定以束缚之,行政之权务求减削,立法之权事事扩张。”“设种种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 限制袁世凯独裁B. 实行三权分立政体C. 阻止袁世凯复辟D.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共和改创,孙中山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以完成统一”结合所学可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用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来维护民主共和,因此

15、材料所述“设种种规定”的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A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是为维护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为实行三权分立政体,B项错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用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来维护民主共和,因此材料所述“设种种规定”的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而不是为阻止袁世凯复辟,C项错误;材料所述“设种种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独裁,而不是为确立民主共和政体,D项错误。15. 下表是新青年在1915一1922年的刊发情况。据此推知,新青年1915年9月-1920年5月1920年9月-1922年4月刊发有关苏维埃俄国的文章21篇34篇占比不足4%30%A. 成为中共

16、的机关刊物B. 是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刊物C. 以报道国外事件为主D.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从新青年在1915一1922年的刊发情况可以看出,刊发有关苏维埃俄国的文章比例有所上升,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新青年不是中共的机关刊物,排除A;从材料看不出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16.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表明A. 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B. 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

17、运动C. 工农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D. 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为中共成立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不体现五四运动产生的原因,并且十月革命没有直接引发五四运动,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不是工农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项错误;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18、,而不是知识分子成为革命主力军,D项错误。17.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

19、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异同: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

20、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作用表现在A. 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B. 消除了一些入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C. 挽回了王明“左”倾路线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D. 树立了走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创建,树立了走中国独

21、特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故选D;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的是长征,排除A;除了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属于思想方面的转变,不是现实作用,排除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王明“左”倾路线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之前,排除C。19. 2020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关于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A. 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B. 长征根本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C. 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国际正确指导的结果D. 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红军在长征途中展现出了英

22、勇、牺牲和忍耐精神,这是长征的主旋律,故D项正确;A项夸大了长征的作用,排除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直接原因,排除B;长征的胜利是中共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排除C。20. 毛泽东撰文指出:“当时敌人还在进攻我们,那年的十一月下旬,在富县我们还打了三个胜仗。在祝捷声中”在十二月十目,一听到北平学生抗日教国的一二九运动的消息,我们心里好不欢喜!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可见,毛泽东认为“这两件事”A. 促使国民政府内外政策转变B. 促进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C. 中共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D. 扭转了中国面临的国际

23、形势【答案】A【解析】【详解】红军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和“一二九”运动的爆发使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高涨,促使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投降的政策发生转变,故选A;这一时期中共的工作重心是抗日,没有再发生转移,排除B;这两件事使全国的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而不仅仅是中共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排除C;这两件事并没有扭转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排除D。21.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

24、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学者所述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获得民主解放两大目标,特别是使社会底层的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这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最接近胜利是在解放战争时出现,故D项正确;1927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各有侧重,也没有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故BC两项错误。22. 马克思在总结1848-1851年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时指出:工人阶级在下一次革命中不能简单地利用现成的国家机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必须推毁旧的国家机器。由于阶级斗争还没有现成的经验,马克思没有提出用什么样的国家形式来代替旧的国家机器直到巴黎

25、公社出现。这主要说明A.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B. 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产生了直接影响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典范D.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马克思在总结1848-1851年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时虽然明确了工人阶级在将来的斗争中需要推毁旧的国家机器,但是没有现成的阶级斗争经验,因此无法指出用什么样的国家形式来代替旧的国家机器,直到巴黎公社出现。说明巴黎公社运动尝试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即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D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时间早于巴黎公社,排除A;巴黎公社并未受到第一国际的直接指导,排除B;巴黎公社最终

26、失败,C排除。23.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性质是A. 社会主义革命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无产阶级革命D. 农民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体现的是列宁“在四月份”“号召立即进行二次革命”,据此可以知道这是指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在里面提出要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故选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24. 1954年第一届全国

27、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 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C. 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D.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得出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D项正确;AB项不符合82宪法,排除A;C项与54宪法无关,排除。25. 201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抗日纪念馆,一些台湾来的前国民党抗日老兵接受采访时唱起了“起来,不愿做

28、奴隶的人们”。曾几何时,义勇军进行曲在台湾是严禁播唱的禁歌,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这首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开场合。其直接原因是A. “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认同B. 海峡两岸结束军事对峙,关系逐渐缓和C. 此歌可以加强海峡两岸的民族认同感D. “九二共识”的达成使两岸交流不断深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时间信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结束了军事对峙,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像义勇军进行曲这样的“禁曲”在台湾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共场合,故选B;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提出“一国两制”,“

29、普遍认同”不符合史实,排除A;加强海峡两岸的民族认同感,并非义勇军进行曲这样的“禁曲”在台湾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共场合的直接原因,排除C;1992年海峡两岸的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排除D。【点睛】26. 在出席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有关材料中“五项原则”有误的是A. 1953年由周恩来首先提出B. 目的是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 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D. 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30、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并结合所学内容判断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万隆会议,而不是日内瓦会议,故选C;ABD中的说法均与“五项原则”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27.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中美联合公报签署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70年代,其原因是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是建交高潮的结果是

31、指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故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第二次建交高峰【详解】28. 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1个,1989年增加到37个,同期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由71个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两者分别增加到52个和1163个。1977年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有45项,至1991年增加到112项。这说明中国A. 改革开放后积极融入国际体系B. 全方位外交提高了国际地位C. 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方案D. 受国际时局影响对外韬光养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的政府间以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

32、加,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数量显著增长,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走向世界,故选A;全方位外交应包括以联合国和其他各种国际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以及各种双边外交,B不符合题意,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29. 下图漫画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该漫画的寓意是A.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B. 反全球化已成为主流民意C.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D. 维护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漫画可知,反全球化者尽管反对全球化浪潮,但他也不可避免地使用着全球化的装束,这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故选C。漫画无法体现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33、的受益者身份,排除A;仅从一幅漫画无法得出B项结论,且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实际状况,绝大多数人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排除;维护主权与经济全球化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抵制”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点睛】漫画题的解读重点应在文字信息上,如本题的漫画标题“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不能过分进行解读,需要注意表示程度的用词。30. 新冠疫情期间欧盟委员会对疫情严重国家避而远之,拒绝向他们出口相关设备。成员国各种内斗,互相抢劫盟友口罩,剑拔弩张。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得不到欧盟的帮助,人们自发地降下欧盟旗帜,甚至有人焚烧欧盟旗帜。这表明A. 欧洲联合面临挑战B. 欧盟

34、走向四分五裂C. 意大利着手脱离欧盟D. 各国缺乏共同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欧盟委员会对疫情严重国家避而远之成员国各种内斗甚至有人焚烧欧盟旗帜”可知,受疫情影响,欧洲联合之路备受挑战,故选A;当今欧盟确实遭遇了很多的挑战,但还未四分五裂,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意大利政府的态度,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一起战胜疫情是各国的共同利益,D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二、材料分析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

35、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材料二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36、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摘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3)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工作经验。【答案】(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37、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险中。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中国革命的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敫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及时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解析】【详解】(1)分歧:根据“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

38、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道路。”得出材料一强调走农村的道路。根据“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得出材料二强调走城市中心道路。因此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2)背景:结合长征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险中。意义:根据“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可得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

39、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中国革命的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敫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经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及时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等角度概括。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竦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

40、,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适用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模式。杨洁勉新中国外交六十年

41、:时间特点和理念演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的外交方针及其确立的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较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答案】(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国际:两极对峙格局。(2)成就: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影响;国内:维护了国家安全,保障主权不受侵犯;争取外援,促进经济发展。国际: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3)特点

42、: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解析】【详解】(1)方针: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根据“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竦的烂摊子”可知国内是经济濒临崩溃;根据“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可知国际上是两极对峙格局。(2)成就:根据“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初期外交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影响就国内来说是维护了国家安全,保障主权不受侵犯;争取外援,促进经济发展。从国际上来说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3)特点:格局“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得出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