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登柳州城楼寄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217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登柳州城楼寄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登柳州城楼寄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登柳州城楼寄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登柳州城楼寄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登柳州城楼寄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2、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

3、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诗因清新简淡近于陶渊明,故前人多认为他承陶诗传统;又因其风格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有相似之处,故历来有“王孟韦柳”之并称。

4、然其幽峭奇僻,长于哀怨,又与陶、王、孟、韦有别。二、写作背景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继位为顺宗,改元永贞。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革除弊政,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一些地方节度使勾结,于永贞元年(805)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贬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三、翻译

5、: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四、赏析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

6、悲凉哀怨。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第二联“惊

7、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

8、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

9、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

10、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为唐代七律名篇。是作者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抒写了共同的政治抱负和共同的政治命运而形成的友情。此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四、问题探讨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5、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6、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