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必修模块第四单元第1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均是由对方提出条约草案,中方代表几乎没有与对方发生什么争执就签订的。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急于结束对外战争困境C开始接受近代外交理念D迫于西方列强军事压力【答案】A【解析】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而清政府在签订过程中,几乎没有与对方发生争执,这说明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观念,故选A项。21844年4月,咸丰皇帝谕令对两广总督耆英“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以“专办夷务”。这个钦差大臣“不同于过去的市舶司,也不同于已有的理藩院,乃是
2、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这一“谕令”表明清政府()A从传统外交理念中萌生新变化 B对外关系体制开始全面改革C正式设立专办夷务的外交机构D与列强间初步建立平等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乃是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可知,此时清政府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天朝上国”的姿态自居,而是逐步融入世界的外交体系,故A项正确。仅从材料看不出全面改革,排除B项;总理衙门是正式办夷务的外交机构,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约,允许华工出洋。到20世纪前期,先后约500万华工被贩运出国。其中,约有200万华工被送往东南亚,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的种
3、植园和以锡矿为主的矿场。这反映了()A中国人均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B华工出洋源于经济全球化发展C清政府始终坚持禁止出洋国策D列强残暴地掠夺中国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材料“先后约500万华工被贩运出国,其中约有200万华工被送往东南亚,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的种植园和以锡矿为主的矿场”说明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劳动力被掠夺,故选D项。4甲午中日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中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来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C列强积极维护清
4、政府统治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面对巨额的战争赔款,决定向西方各国举债,各国形成争夺贷款份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对华资本输出已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故选D项。5梅林在新时代杂志发表中国的骚乱一文,写道:“据我们所知,中国人从来没有企图拿着武器扼杀欧洲的文明和人道,然而铁拳政策到中国去干什么却是大有文章的,无论如何是跟欧洲的文明和人道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中的“骚乱”指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中日战争 D民主革命浪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骚乱”“铁拳政策到中国去干什么”可知,发生在中国的暴动遭到了欧洲殖民者的干涉和
5、镇压,由此判断材料中的“骚乱”指的应该是义和团运动,故选A项。6下图为20世纪初刊登于神州日报上的时政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初”和漫画中的“立宪”“考察宪政者”“国会请愿者”等信息可知,这是反映清末新政的漫画,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王朝所面临的对外交往事务,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中原王朝,北临强大的俄国,南邻从海上东渐而来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客观情况的变化,决定了国家机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对外交往的事务分别由理藩院和礼部承担。理藩院掌管西南、西北地区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6、,并负责与俄国的交涉;礼部则负责东渐而来的西方殖民国家事务,以及从东南海路、陆路而来的原中国藩属国事务。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强攻之下,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派遣钦差大臣与之议和,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奕、文祥、桂良等人奏请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皆归其管理。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中的使节制度出现。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外交机构的演变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
7、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王朝外交机构的演变。【答案】(1)特征:受客观形势的影响;被动调整;具有半殖民地化倾向;逐步近代化、专业化;地位不断提高。(2)评析:是西方列强侵略、影响的产物;体现了华夷观念、秩序的打破;使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合作;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其他领域的近代化。能力提升题组(B)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并无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地方外交在中外交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由南、北洋大臣体制和省外交体制构成的独特外交体制。清代这种外交体制形成
8、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体制的弱化 B西方外交体制的影响C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 D中外条约制度的规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并无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地方外交在中外交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清政府并不重视对外交关系的发展,认为以中央政府的身份办理外交有失身份,所以才以地方办理外交,这体现出其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 2鸦片战争期间,众多老百姓只是以一种局外人身份来“欣赏”这场热闹。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令人震骇的是,更有数量庞大的良民加入到援英反清的队伍中,有的甚至成为侵略者冲锋陷阵的排头兵。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B
9、英军熟悉中国基本国情C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 D满清政府统治腐朽不堪【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期间,众多老百姓对英国侵略中国袖手旁观,甚至成为侵略者冲锋陷阵的排头兵,说明中国百姓缺乏民族意识,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百姓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没有涉及满清政府腐朽的信息,排除D项。3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4 498个历史人物信息中,具有捐纳经历的官员人数达到2 674人,占到了总数的59.45%,形成所谓的近代新兴官僚阶层,他们大多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廷芳、唐绍仪(曾担任
10、民国总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A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B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多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选B项。4有学者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南京条约迥然不同,甲午战败和条约签署可谓惊天动地,举国震惊,这个条约彻底破除了传统帝制的法统纲纪和上国体制,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变法改制,清王朝受缚于国际法的效力制约,接受并纳入于现代世界格局的被动地位。这意
11、味着清政府()A主动放弃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B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C被迫全面接受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D成为完全依附日本的附庸【答案】C【解析】材料“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变法改制,清王朝受缚于国际法的效力制约,接受并纳入于现代世界格局的被动地位”说明清政府被迫接受由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故选C项。5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在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以救助战争难民,特别是流落在当地的南方人士。这表明()A清政府注重难民救助问题B跨区域救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C清末的社会救济趋于完善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日益发展【答案】B【解析】
12、材料“以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体现的是地方精英跨区域救济的自发性,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间自发救助,而非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救济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排除D项。6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清政府虽然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A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 B地方督抚呈现治理的多元化C清朝中央的权威得到极大加强 D清末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中央试图削弱地
13、方的权力,但实际上却未能真正限制地方的权力,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
14、主义的崩溃。德恩格斯(1894年11月10日)根据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史实,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评析:恩格斯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将进行主动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且传统的社会制度将会逐步瓦解,这一判断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式军队,采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训练系统,推动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工商业发展。戊戌变法显示了民间和政府的改革意图。清末新政进一步实施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部商品资本涌入的背景下,逐步解体。随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组织、宗法结构、思想观念,也都在解体或变形。可以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政府的主动变革和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的瓦解演变,都证明了恩格斯的判断的准确性。但是,恩格斯对于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的预测存在显著误差。恩格斯认为中国民众将大批移居国外,加剧西方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崩溃,实际上并未发生。中国的压力局限于国内,中国也在20世纪初陷入了长期的革命和混乱之中。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