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709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蜀道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白生平、作品风格。2赏析本诗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及华美流转的韵律,初步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诗。二过程与方法补充关于李白生平及创作的资料诵读 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感受李白诗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诵读,感受李白诗风,赏析第1段(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并背诵。预习任务一了解李白及其创作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

2、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他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的家世与少年生活据唐李阳冰草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龙元年,李白随父迁居唐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清莲乡。李父入蜀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李白少年时,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又加上他的父亲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他读书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

3、样扶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又向慕神仙长生之术,喜游侠击剑,曾从赵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多年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江夏寄汉阳辅录事)的情景。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以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从此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李白经长江三峡出蜀,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诗。出蜀至江陵,他遇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因而写了大鹏赋。开元十五年(727),李白西游安州,一面读书写作,一面从事干谒活动。到了开元十八年,李白已三十

4、岁,去蜀以来,遍干诸侯,未遇知己,因而西入长安。到长安后,他“历抵卿相”,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其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即作于此时。离开长安,泛黄河而下,其间拜访了享有盛名的韩朝宗,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亦未果。开元二十三年,他应元演之邀,北游太原及雁门。次年返回河南,与友人元丹丘、岑勋在嵩山南麓颍阳山置酒高会,作将进酒。李白二入长安之风光与失落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可能是因元丹丘推荐(元则是以道士的身份受到玉真公主征召入京的),玄宗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初闻征召,真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

5、别儿童)初入长安,李白的确受到玄宗的眷顾。玄宗降辇步迎,并赐七宝床,御手调羹,命待诏翰林。李白入翰林,只是以文词秀异待诏供奉而已,并未授正式官职。没过多久,李白便发现玄宗对自己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并没有委以大任,这与他的理想可谓大相径庭。于是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 。 由于李白“戏万乘为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恃才傲物,遂遭谗谤,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在天宝三载春,上书请“还山”,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李白后期的沉沦与漂泊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忧愤出京。五月,至洛阳,与杜甫相会,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次年春,再与杜甫、高适会鲁郡和济南,和杜甫结下深厚友谊。十一月

6、,李白从高天师受道箓于济南郡紫极宫。回任城后,修酒楼,日夜沉饮其上,以示绝意仕进。天宝五载,漫游越中,临行赋梦游天姥吟留别,渲泄郁闷。天宝六载,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复同遭李林甫陷害,李白不胜悲愤,于金陵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鸣不平。天宝九载,白五十岁,深感从政无望,欲以诗文为终身事业,作古风大雅久不作等诗以明志。安史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璘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757),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李白受牵连坐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61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有临终歌,自

7、比大鹏凌空,中天摧折,但仍相信他激起的余风足以流传万世。二整体感知全诗的行文脉络,概括第1段内容,填写下表相应内容。一叹蜀道之难叹 叹 叹战祸之烈蜀道的来历蜀道的高峻二叹蜀道之难蜀道上环境凄清蜀道上山水险恶三叹蜀道之难剑阁险要蜀道自古难行蜀道自古可畏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 道 难险象环生自主检测1按要求填写蜀道难一诗中的诗句:文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第1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有: 2.首句在全诗的作用?问题意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诵读,感受华美流转的韵律。赏析第2、3段,并背诵。探讨主旨。预习任务一概括、理解第2、3段内容,填写上表相应内容。二思考: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

8、于上青天”的作用。自主检测填写空缺部分:地崩山摧壮士死,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以手抚膺坐长叹。但见悲鸟号古木, 。剑阁峥嵘而崔嵬, 。问题意见但见悲鸟号古木,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杜甫生平、作品风格、诗的创作背景;积累关于诗歌体裁,尤其是律诗的相关常识。2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从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三首诗展开赏析,逐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鉴赏能力。3理解诗意,背诵全诗。二过程与方法补充资料 诵读 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诗深沉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为应对高考诗歌鉴赏题奠定一定的基础。预习任务一了解相关常

9、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2律诗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

10、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韵脚为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二了解杜甫及其创作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出身“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

11、,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747年前)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

12、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747-756年) 这时期,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其间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756-758年) 安史之乱爆发,潼

13、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皇帝行宫所在),做左拾遗。因忠言直谏,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作品,即“三吏”、“三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758-770)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剑南节度使)死,他再度飘泊,

14、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艺术

15、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关于浓郁顿挫。沉郁:思想内容。“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顿挫:艺术形式。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三了解三首诗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 ,都是

16、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其一)教学目标1结合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本诗深沉的思想感情,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2归纳把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3背诵全诗,并能准确默写。预习任务请写出本诗所选取的意象,并概括意境的特点。自主检测填空:玉露凋伤枫树林, 。 ,孤舟一系故园心。问题意见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标1结合诗人生平理解本诗抒发的思想感情。2积累把握关于怀古咏史诗的常识及鉴赏方法。3背诵全诗,并能准确默写。预习任务一阅读下列文字,为理解全诗做铺垫。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

17、,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应对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葛洪西京杂记)二概括本诗抒发的思想感情。自主检测填空:一去紫台连朔漠, 。 ,环珮空归夜月魂。问题意见登高教学目标1结合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本诗深沉的思想感情,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2把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3背诵全诗,并能准确默写。预习任务一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本诗。二本诗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自主检测默写本诗。问题意见6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行”这一诗歌体裁及白居易相关文学常

18、识。2赏析音乐描写及意蕴浓厚的句子,学习本文通过比喻描写音乐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进一步巩固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探讨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含义。4背诵全诗。二过程与方法1 梳理字句,把握叙事情节,理清线索。2 合作探究,比较形象,理解主旨。3 诵读诗句,赏析音乐描写,品味音乐和文学魅力,理解声情并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解诗意;分析琵琶女及诗人形象,理解主题。预习任务一了解相关资料1关于“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

19、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2关于白居易及琵琶行的创作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创作背景作者在诗序中已经大体说明,需要补充的是作者被贬的原因。

20、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

21、情却大大减退。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二阅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小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三找出本诗主旨句: 自主检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湓浦( )荻花( )钿头( )六幺( )呕哑( )嘈嘈( )嘲哳( )贾人( )虾蟆陵( )铮铮然( ) 2解释下列加点词明年秋( ) 因为长句( ) 暮去朝来颜色故( )凄凄不似向前

22、声( )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整顿衣裳起敛容( )如听仙乐耳暂明( ) 江州司马青衫湿( )问题意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欣赏音乐描写文段,品味有意蕴的诗句(包括描写景物的诗句),进一步理解主题。预习任务一 反复朗读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试着归纳描写音乐的方法。二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分析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下一个定语,表状态)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特点:粗重急促比喻句: 特点 比喻句: 特点 比喻句: 特点 自主检测填空:1千呼万唤始出来, 。2 ,此时无声胜有声。3大弦嘈嘈如急雨, 。4嘈嘈切切错杂弹, 。5用听众的反映从侧面写弹奏效果的句子是 。 问题意见7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

23、与能力1了解李商隐生平、作品风格。2识记积累庄生梦蝶、望帝化鸟等典故,背诵全诗。3探讨锦瑟主旨,品味其华美的语言、凄迷的意境。4分析欣赏马嵬“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特点,把握主旨。二过程与方法补充相关资料 诵读 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为应对高考诗歌鉴赏题奠定一定的基础。预习任务了解相关资料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因

24、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锦瑟教学目标识记积累涉及的典故。探讨主旨,品味其华美的语言、凄迷的意境。预习任务一结合注释,整体感知全诗,识记相关典故及“华年”“春心”“可”等词的意思。二试概括本诗的主旨。自主检测1默写锦瑟2在下列横线处填写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 常(嫦)娥应悔偷灵药,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心莫共花争发, 天意怜幽草, 问题意见马嵬其二教学目标分析欣赏马嵬“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特点,把握主旨。预习任务一结合注释,整体感知全诗,识记相关典故;找出诗中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诗句。二马嵬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自主检测1.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B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2诗中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诗句有: 问题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