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685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1 全球气候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比现代寒冷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C受人类污染严重D降水比现代丰富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 mm等降水量线1B2.C第1题,读图可知,13世纪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北界均比现代的纬度高,故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第2题,从图中可知,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

2、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高。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3A4.C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朝向南面、东南面的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朝向东面、偏北面的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该流域偏南面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等的影响。第4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

3、水补给,冰川面积缩小会使河流的流量减少,使得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冰川面积减少,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也会缩小。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3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5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A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冷C冰川融化减慢 D冰川面积扩大6分析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

4、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5A6.D第5题,根据“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判断,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地表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陵兰地区纬度高,冰川广布。联系“19802012年”可判断,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减少了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该地区地表反照率下降。第6题,西伯利亚地区为北半球高纬地区,全球变暖会使该地区气温上升,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全球变暖使北冰洋极冰融化量、陆上融雪量激增,导致海平面上升,西伯利亚地区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7阅读下列材料,回

5、答问题。材料一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2)题,预

6、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流以防内涝。第(3)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答案(1)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2)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3)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

7、展道路。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810题。8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9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10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8A9.D10.C第8题,A对: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B错:气温

8、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C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表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可能增多。D错: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第9题,D对:西伯利亚地区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冻土广布,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低洼地区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A错: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与湿地面积增加关系不大。B错:材料中“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 C错:没有材料显示该地地面沉降的信息。第10题,C对、B错: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

9、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A错: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平地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林地。D错: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主要转化为寒漠。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去年10月发布报告说,要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人为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至2030年要比2010年水平减少45%,2050年前要实现“零净排放”。下图为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图,读图完成11

10、13题。11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是()A中国 B美国C加拿大 D巴西12中国完成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可行性措施是()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退林草还耕B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C实施西部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13图示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和消费状况是()A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超过生产B经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低于生产C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D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多于美国11D12.D13.C第11题,四个国家中,巴西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因此其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第12题,我国目前是

11、能源消费大国,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是可行性措施。第13题,图中显示出,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远大于消费的碳排放量,说明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消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经济网消息: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的Rowan Sutton教授表示,从目前的状况看来,2015和2016年将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年份。他还强调,“这种现象并不意外,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由于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上海洋和大气层的能量正在不断积聚,地球正在不断升温,2015年地球的表面平均温度正在冲击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多哈会议上决定将京都议定书承

12、诺期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大会也未在“绿色气候基金”的注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5)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现象,我们应如何应对?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和海平面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近150年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加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导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

13、碳含量不断增多,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导致海平面也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应对气候变暖,应对症下药,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答案(1)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2)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3)波动上升。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4)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消耗。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出行时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