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为明学校教案课题名称伶官传序 第一课时教师姓名彭冬琴学生年级高二课时2课时课程标准描述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考试大纲描述 理解并能翻译文中的字词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即古代散文结构虽散,但是内在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是前后贯通的。
2、在鉴赏古代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其思想感情的脉络。伶官传序是宋代散文,结构严谨,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借古讽今,是议论文的好范例。同时,本文文言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积累。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有一定的掌握,基本上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但学生对本文严谨的论证可能难以体会。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中要注重落实基础。学习目标1.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原、盛、负、顾、以、与、其、人事、少牢等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等文言句式。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习正反论证的方法。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3、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重点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难点1.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习正反论证的方法。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师复备导 还记得李清照的那首咏项羽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惨败的原因,同学们记得吗? (“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
4、情的成败究竟是在天命还是在人事? 思第一课时结合课下注释,对文本中文言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并划出疑难字词句,在议的环节提出来,与组内同学合作解决。组内存疑,则在展的环节提出。 呜呼!盛 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 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与 尔三矢,尔其 无 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 告 庙,请 其矢,盛以锦囊(句式) ,负而前驱 ,及 凯旋而纳 之。 方 其系 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5、(文化名词)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句式)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句式) ,至于誓天断发,泣 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 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 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句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 伶人也哉?议 “议”环节,上承“导”“思”,下启“展”“评”“检”“用”,位处咽喉之所,可谓关键!学生:小组讨论导学提
6、纲中的问题,让智慧火花四射!教师:在学生讨论之时走到学生中间,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及困惑。展 针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学生分组展示。评在点评完各组表现后,对本文进行总结。检第一课时解释下列句子中“盛”的意思盛(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2)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5)太后盛气而揖之(触詟说赵太后) (6)今又盛寒,马无藁草(赤壁)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采草药) (8)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教学反思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教研组长(签字):检 查 日 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