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8浙江6月学考)2018年6月14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将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嫦娥四号”将要探测的月球属于()A.卫星B.行星C.小行星D.矮行星【解析】选A。“嫦娥四号”是月球探测器,月球是围绕地球(行星)运行的卫星。(2020承德高一检测)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2、3题。2.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C.
2、摩擦地球稠密大气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3.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解析】2选C,3选A。第2题,流星会发光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第3题,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2020吴忠高一检测)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
3、。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范围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解析】4选B,5选D。第4题,如果地球不自转,则昼夜交替周期很长,面对太阳一侧温度较高,背对一侧则比较低,昼夜温度变化范围变大,温度不会适宜,不利于生命生存;安全的宇宙环境与大小行星的运转轨道有关;日地距离与稳定的太阳光照都
4、没有变化。第5题,地球虽然弹射出太阳系,然后又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依然位于银河系之内,但是在太阳系之外。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据此完成6、7题。6.该太阳活动会导致()A.地表温度明显提高B.大气电离层受到扰动C.水循环动力减弱D.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7.该太阳活动爆发之后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地点是 ()A.赤道附近B.北冰洋附近C.青藏高原D.撒哈拉沙漠【解析】6选B,7选B。第6题,耀斑爆发会使电离层受到扰动,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其他选项的现象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第7题,极光形成的原因:太阳活动中的高速粒子流,一部分高能粒子
5、受地球磁场所迫,沿着磁力线向地球的南北磁极大量降落,与高层大气的原子和分子撞击,从而激发出绚丽多彩的极光,因而只有在两极地区才能看到极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810题。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C.CME发生于色球层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9.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A
6、.20052006年B.20062007年C.20072008年D.20082009年10.“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B.国内电话通话中断C.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解析】8选B,9选B,10选C。第8题,由材料可知,“闪焰”为太阳耀斑大爆炸,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出强烈的电磁辐射。第9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因此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为20062007年。第10题,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国内的有线电话通话不会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从而会使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7、;太阳活动对降水有一定的影响,有可能降水增多,也有可能降水减少。【补偿训练】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1)、(2)题。(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出现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解析】(1)选D,(2)选A。第
8、(1)题,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角速度:乙丙甲丁B.线速度:甲乙丙丁C.角速度:乙丙丁甲D.线速度:丁丙乙甲12.图中四地在6月22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丙丁甲D.丁丙乙甲【解析】11选B,12选B。第11题,除极点外,其余各处角
9、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甲乙丙丁。第12题,6月22日这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据此,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为乙丙甲丁。据报道,美国航母战斗群于当地时间2018年4月11日18时30分离开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3654N,7618W),经大西洋前往欧洲和地中海执行部署任务,24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据此完成13、14题。13.航母战斗群出发时,北京时间为()A.11日5:30B.12日5:30C.11日7:30D.12日7:3014.航母航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长度逐渐变短
10、B.船员看到太阳从东北方海面升起C.济宁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D.船员经历的一个昼夜长度大于24小时【解析】13选D,14选B。第13题,7618W为西5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3个时区,北京时间比西5区早13个小时,用“东加”即可得出为“4月11日18时30分+13时=12日7时30分”。第14题,航行期间,北半球白昼长度逐渐变长;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故船员看到太阳从东北方海面升起;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不断的向北移动,济宁离直射点越来越近,济宁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美国航母战斗群是往东行驶,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船员经历的一个昼夜长度小于24小时。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
11、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15、16题。15.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无日变化D.各地无四季变化16.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B.温带范围变大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解析】15选C,16选C。第15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16题,具体分析如下:(2020铜仁高一检测)读下图某同学演示地球公
12、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1719题。17.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A.B.C.D.18.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A.23.5S23.5NB.90S90NC.66.5S66.5ND.始终直射赤道19.图中地球所在位置的日期是()A.6月22日前后B.12月22日前后C.3月21日前后D.9月23日前后【解析】17选B,18选A,19选B。第17题,球心在公转轨道面内,所以“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地
13、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方向不变。第18题,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一个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北点为北回归线(23.5N),最南点为南回归线(23.5S),所以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23.5S23.5N。第19题,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为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2020黄桥高一检测)下图是北京市某中学老师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20、21题。20.照片的拍摄时间是()A.6:00B.10:00C.14:00D.18
14、:0021.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树影将()A.变短,顺时针移动B.变短,逆时针移动C.变长,顺时针移动D.变长,逆时针移动【解析】20选B,21选A。第20题,由材料可知,该街道为南北向,该照片为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此时树影朝向为西北方向,因此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由于该日为10月29日,北半球昼短夜长,6时太阳还没有日出,1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第2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照片为上午10时左右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拍摄的,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即10时到12时,太阳高度增大,树影将变短;太阳由东南向南顺时针移动,则影子由西北向北顺时针移动。当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射,在
15、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读图甲和图乙,回答22、23题。22.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M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A.1月B.4月C.7月D.10月23.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N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A.6:00B.9: 00C.11:00D.12:00【解析】22选C,23选B。第22题,图中M地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如果要拍摄出图乙的景观,此时的太阳应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所以应是日落景观。日落西北,应是夏季7月份;1月份是冬季,日落西南。4月与10月日落偏西方,拍摄到的可能性小。第23题,春分日
16、时,6:00日出东方。在图中N湖拍摄到图乙的景观,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向,最可能是9:00。(2020赣州高一检测)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24、25题。24.图是观测者从图中何处观测到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12月22日11时B.6月22日11时C.12月22日7时D.6月22日7时【解析】24选D,25选A。第24题,根据图可以得出,此时南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图应该是从南极上空观测地球所得的太阳光照图,因此图对应图中丁处。第25题,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的地方时,据图可知,135E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根据“东
17、加西减”原则,计算出东经120的地方时为11时。根据上题结论,此日为冬至日,故北京时间可能是12月22日11时。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填写行星名称:B_, D_,E_。(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性、_性、_性。(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行星。(4)图中虚线是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年。(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解析】第(1)题,根据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可知图中行星名称:B是木星, D
18、是天王星,E是火星。第(2)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轨道接近正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则可知八颗行星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第(3)题,根据E行星的位置,可知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为火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类地行星。第(4)题,图中虚线是彗星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2062年。第(5)题,此图所反映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为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答案:(1)木星天王星火星(2)同向共面近圆(3)类地(4)彗星2062年(5
19、)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轨道安全,互不干扰)2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是_。(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耕作制度有何影响?为什么?(3)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利用太阳光热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对太阳辐射还有哪些利用方式?【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是青藏高原。第(2)题,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南、北方地区的热量差异,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热量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所以
20、说纬度差异,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熟制差异。第(3)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对太阳辐射的利用方式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等。答案:(1)青藏高原(2)影响:导致南、北方熟制差异。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南、北热量差异,南多北少。(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等。28.下面是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0分)(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图示反映的日期是_前后。(2)在甲、乙、丙三地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地。(3)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
21、,甲地的地方时是_日_时。【解析】第(1)题,结合地球自转知图示为北半球,180过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且平分昼半球,北极圈以内为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从而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第(2)题,乙地纬度最低,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第(3)题,甲、乙、丙三地中,丙地方向最靠西,只要丙地进入新的一天,则三地全部进入。结合图示和新旧日期分布,丙地需要16小时才可进入新的一天。根据地方时计算,甲地比丙地早4个小时,根据新旧日期变更和时间计算知,届时,甲地地方时为23日4时。答案:(1)(23.5S,180)12月22日(2)乙(3)1623429.
22、(2020运城高一检测)读太阳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0分)(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2)此刻,北京时间是_月_日(前后)_点整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4)图中A点日落时刻是_点,B点昼长是_小时。(5)图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 【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应包括纬度位置和经度位置。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的经线,即图示最左侧正对太阳光线所在经线,根据图示60W,直射点经线与之构成大圆,为120E。第(2)题,结合上题
23、分析,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120E,则此刻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12时整。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第(4)题,图中A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日落时刻是18点,B点的昼弧在6格中占了4格,则一天占8格,1格两小时,昼长是16小时。第(5)题,A点位于赤道,H=90-,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所求纬度(北纬取正值,南纬取负值),图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5-0=66.5。答案:(1)23.5S120E(2)122212(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4)1816(5) 66.530.下面两幅图中,图1为某日地球表面光照图(阴影部
24、分表示黑夜),图2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0分)(1)图1所示的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_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2)当图中b点时值正午时,人影朝_方向;图中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_。(3)此刻北京时间为_;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_。(4)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北京在未来的半年内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_;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如何变化_。(5)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_;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_。(6)此季节上海的昼长_(填“长于”或“短于”或
25、“等于”)福州的昼长。【解析】第(1)题,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可知,地球逆时针转动,所以为北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为夏至日。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C处。从图示可以看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35W,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45E,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3.5N,45E)。第(2)题,图1所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位于b点的北方,所以当图中b点时值正午时,人影朝南;b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第(3)题, 45E是12时,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可知,此刻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00。0时经线是135W,所以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第(4)题,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在未来的半年内昼渐短、夜渐长。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第(5)题,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acb。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abc。第(6)题,北半球的夏季上海的昼长长于福州的昼长。答案:(1)夏至C(23.5N,45E)(2)正南0(3)6月22日17:00 135W向东到180(4)向南 昼渐短、夜渐长先变慢、后变快(5)acb abc(6)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