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383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情调研(一)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天象可能是月全食(红月亮)巧遇超级月亮。2021年5月26日10时,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的最近点,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月亮;当天19时14分,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月全食。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月全食”天文景观涉及的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 )A. 恒星、行星、行星B. 恒星、行星、卫星C. 卫星、行星、行星D. 恒星、卫星、行

2、星2. 图示天体( )A. 均位于地月系B. 均位于太阳系C. 地球质量最大D. 自身发光的是太阳和月球【答案】1. B 2. B【解析】【分析】【1题详解】恒星是自身会发光发热的天体,太阳属于恒星;行星围绕恒星公转,地球为行星;卫星围绕行星公转,月球属于卫星,所以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恒星、行星和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图示天体系统主要涉及到太阳系和地月系,均位于太阳系,A错误,B正确。太阳属于恒星,质量最大,C错误;自身会发光的是太阳,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D错误。故选B。【点睛】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

3、质通称为天体。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东北平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4. 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A. 近年来增长迅速,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B. 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C.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D.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答案】3. B 4

4、. C【解析】【3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故选B。【4题详解】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地广,储能难,发电成本高;太阳能资源受纬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丰富;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只能缓解能源短缺,并不是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故选C。我国古代智者用观日玉(半透明的玉石片或墨色水晶)观察太阳,留下了“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等记载。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5. 古人通过观日玉观察太阳发现了( )A. 耀斑B. 日珥C. 黑子D. 太阳风6. 太阳活动剧烈时,对地球

5、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 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B. 地面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C. 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D. 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答案】5. C 6. A【解析】【分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黑气”即是太阳黑子,C正确;耀斑是色球层上某些区域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风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日珥是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故选C。【6题详解】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A正确;太阳活动会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B错误;太阳活动与

6、地球上的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有一定相关性,太阳活动强烈时,并不能表明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C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极地高纬地区多发生极光现象,但极昼极夜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A. 代

7、表地壳B. 顶部由岩石组成C. 平均厚度170KMD. 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8. 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A. 甲代表软流层B. 甲代表地幔C. 乙代表地壳D. 乙代表岩石圈9. 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A. 甲光球层乙色球层B. 甲色球层乙日冕层C. 甲光球层乙日冕层D. 甲日冕层乙色球层【答案】7. A 8. B 9. D【解析】【分析】【7题详解】若界面为莫霍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乙在莫霍界面以下,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则甲为地壳,A正确。乙为地幔,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误。甲为地壳,平均厚

8、度17KM,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若界面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保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误。甲位于古登堡面以上,甲代表地幔,B正确。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误。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而乙表示地核,D错误。故选B。【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外至内依次分为日冕、色球、光球层。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如果甲为光球层,则乙为太阳内部,图中界面就不是太阳大气层分界面,A、C错误。如果甲为色球层,色球

9、层的内层乙为光球层,B错误。如果甲为日冕层,日冕层的内层为色球层,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方要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及太阳大气层结构。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大羽羊齿等蕨类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 古生代、两栖类B. 中生代、恐龙C. 新生代新近纪、哺乳类D.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11. 大羽羊齿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 干湿季分明的草原地区B. 温暖广阔的浅海C. 湿热的森林地区D. 干旱的沙漠环境【答案】10. A 11. C【

10、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演变【10题详解】大羽羊齿等蕨类植物繁盛时期是在古生代,由材料“还能看出大羽羊齿等蕨类植物粗大的树干”可知,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古生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两栖类,A正确。【11题详解】由材料“还能看出大羽羊齿等蕨类植物粗大的树干”可知,煤层形成时代树干粗大,古地理环境最可能是湿热的森林环境,C正确。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13.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

11、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 干燥,冷热多变B. 炎热,岩浆活跃C. 湿润,森林茂密D. 寒冷,冰雪广布14.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 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答案】12. B 13. C 14. B【解析】【分析】【12题详解】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的地层出现在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从动物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

12、脊椎动物一一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因此可知B正确,ACD错,故选B。13题详解】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温暖湿润的环境,森林茂密,有利于煤炭的形成。因此可知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未期(二纪大灭绝,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和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大灭绝,又称为恐龙大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一共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奥陶纪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白垩纪大灭绝。当地时间2020年4月10日22:35,印尼喀拉喀托之子火山于再次喷

13、发(如下图),喷出的火山灰高达657米,大量火山灰向火山四周扩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地壳B. 岩石圈C. 地幔D. 地核16. 此次弥漫在空气中的火山灰会( )A. 减弱太阳活动的强度B. 改变太阳活动的周期C. 减弱太阳辐射的强度D. 减弱大气逆辐射强度【答案】15. C 16. C【解析】【分析】【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幔中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故该题选C。【16题详解】火山灰增加大气层厚度,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14、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故C对,D错误;太阳活动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和火山灰没有关系,故AB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下图为青岛拉萨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甲为( )A. 地表B. 软流层C. 莫霍界面D. 古登堡界面18. 下列叙述正确是(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 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答案】17. C 18. D【解析】【分析】【17题详解】从莫霍界面至地表为地壳,一般而言,大陆厚,大洋薄。故甲为莫霍界面,A错误,C正

15、确。软流层在上地幔顶部,故B错误。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故D错误。所以,选C。【18题详解】地壳厚度厚薄不一,从图中可以看出,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薄,故A错误。地壳厚度大致从高山高原地区向沿海平原变薄,故B、C错误。海拔越高,一般地壳厚度越厚,基本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厚度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2018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卫星入轨后,运行在高度为705千米的太阳

16、同步轨道上。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高分五号”卫星升空过程中( )A. 气温越来越高B. 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C. 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D. 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20. 下列对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气流水平运动明显B. 有极光现象发生C. 大气层比较稳定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答案】19. C 20. D【解析】【分析】【19题详解】据图可知,太阳同步轨道高度为705千米,应位于高层大气。“高分五号”卫星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升高,因此“高分

17、五号”卫星升空过程中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水平运动是平流层的特点,A错误。极光现象是太阳带电粒子轰击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因此极光发生在高层大气,B错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对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2、以水平运动为主;3、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左图中a、b为某地连续两日的昼夜气温变化曲线,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由左图和月右图可知

18、( )A. a昼阴夜晴,b昼晴夜阴B. a昼晴夜阴,b昼阴夜晴C. a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的影响D. b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的影响22. 人类践行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答案】21. C 22. C【解析】分析】【21题详解】由甲图可知,a曲线表示昼夜温差小,主要是由于云多,白天受到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则大气逆辐射强的影响,气温高;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由于云少,白天受到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的影响,气温低;a表示昼阴夜阴,b表示昼晴夜晴,AB错误;C正确,D错误。故选

19、C。【22题详解】据乙图分析可知,为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人类践行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可以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即减弱,二氧化碳减少,对的影响不大,减弱,增强,AB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的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反射、大气吸收及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表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即地面辐射;近地面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在吸收了大多数的长波辐射后增温

20、。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即为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即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留失的部分热量潜送回地面。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两地为陆地,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此时,小船上的旗帜最可能飘向( )A. 东南B. 西北C. 东北D. 西南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最可能是白天B. 地盛行下沉气流C. 地为阴雨天气D. 地气温高于地【答案】23. D 24. A【解析】【23题详解】图中、两地等压线向海拔低处凹,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规律判断,两地近地面

21、受低压控制,与之相反,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北向南,北半球风向右偏,偏转成东北风,进而可推知旗帜飘向西南方向。故D正确。【24题详解】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可知,图中地为陆地,等压线向低处凹,地为湖泊,等压线向高处凸,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规律判断,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A、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该时应该为夏季或者白天的温度分布状况。故A正确。B、为低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B错误。C、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D、地近地面受

22、低压控制,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此时地气温高于地。故D错误。海水密度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A.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B. 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C.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D. 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26.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C.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答案】25. C

23、26. A【解析】【分析】【25题详解】据图由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可看出,表层海水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大致由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据图由海水温度、密度及盐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可看出,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海水密度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海水温度大致由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赤道附近海水温度高,CD错误;赤道附近海水盐度较低,密度小,A正确,B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上大洋表层海水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大致由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

24、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南北纬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高,而赤道附近虽然蒸发较大,但赤道附近降水多,使得盐度较低。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 水汽输送B. 降水C. 植物蒸腾D. 下渗28.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减少内涝发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江河水位加剧热岛效应A. B. C. D. 【答案】27. D 28. A【解析】【分析】【27题详解】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25、主要是下渗,D正确;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正确;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正确;“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可能降低江河水位,错误;“雨水银行”有助于绿地发展,会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如调水工程;水库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植树造林、铺设渗水砖、人工降水等有利方面;地面硬化、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不利方面。“风助潮涌,潮借风威,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

26、第一潮”。读左图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右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 河口形状B. 夏季东南风C.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D. 地转偏向力30. 右图中,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A. 甲、乙位置B. 甲、丙位置C. 丙、丁位置D. 乙、丁位置【答案】29. D 30. B【解析】【分析】【29题详解】杭州湾河口地区呈喇叭口形状,夏季盛行东南风,加上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的影响,使得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地转偏向力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故选D。【30题详解】当月球、太阳、地

27、球三者成一条直线时,引潮力最大,钱塘江会出现大潮。因此当月球位于甲(为满月,时间在农历十五前后)以及丙(为新月,时间在农历初一前后)位置时,钱塘江会出现大潮,故选B。【点睛】钱塘江大潮的形成的原因是地势和天时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外宽内窄,呈喇叭形,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其次,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最后,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最盛,此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潮水最为壮观。二、综合题:本大题

28、共4小题,满分40分。31.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材料二:现在地球不仅面临着温室效应的困扰,还面临着一个新现象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_(填序号)和_(填序号)。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_(单项选择题)。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使地面辐射

29、增强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_。(4)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_(填序号), 请列举一项在减缓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 _。(5)“全球变暗”现象可以使 _ ( 单项选择题)。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增强【答案】 . . . B . 烟气中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热量,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 . 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矿物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等。 . 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

30、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全球变暖的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详解】(1)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即图中的;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图中代表地面辐射的是。(2)天雨新晴,空气中水汽含量相对较大。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夜间降温幅度较大,加之受北风的影响,降温幅度更大,水汽易已凝结成霜,并不是因为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少,B正确,AD错;地面水分蒸发并不会形成霜,C错;故选B。(3)“放火作温,少得烟气”。烟气中的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会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在夜

31、间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从而使得夜间地面降温幅度相对较小,受霜冻的影响较小。(4)温室效应主要与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关,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空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有关。因此减缓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加大对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吸收。如: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等。(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变暗主要是空气污染物增多,从而使得晴天能见度不断下降。空

32、气中污染物的增多,使得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增强,B正确;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变化不大,A错;空气中污染物增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增强,C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不会增强,不会增强,D错。故选B。【点睛】32.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单项选择题)。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

33、热过程(2)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单项选择题)。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3)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试比较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4)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A (2)C (3)自北向南(北风)。流入区:气温高;气压低。流出区:气温低;气压高 (4)如图所示:【解析】【分析】本题以“穿堂风”的相关材料为载体,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地理实践

34、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白天,屋前的石质地面升温快,形成低压,山林升温速度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是下沉气流,所以近地面气流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形成穿堂风,该地理原理是下垫面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运动,符合热力环流的原理,A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空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强,最终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人为废热的排放,使得城市气温较郊区高的现象;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短波辐射先使地面升温,之后地面长波辐射又使大气升温的过程。“穿堂风”的形成原理与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大气的受热过程等不符合。故选A。【小问2详解】白天,石质地面升温快,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山林升温速度

35、慢,气温较低,房屋前后的温差较大,有利于穿堂风的形成,C正确;石质地面可以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但这不是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A错;增加了湿度使得白天石质地面升温变慢,房屋前后温差减小,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B错;石质地面能够起到“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的作用,但这不是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增强穿堂风,主要在于增大房屋前后的昼夜温差),D错。故选C。【小问3详解】根据图中方向指示信息可知,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自北向南;流入区为石质地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流出区为山林,气温相对较低,气压相对较高。【小问4详解】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气温低,是下沉气流,气压高;山林气温相对较高

36、,是上升气流,气压相对较低,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高空气流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图中环流呈顺时针,如下图:【点睛】33. 2020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二周年的日子。下面两图分别为母亲水窖(左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右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_和_。(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_环节和_环节施加影响。(3)人类通过_措施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通过_措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

37、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不断塑造陆地表面形态A B C D(5)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答案】(1)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2)地表径流 下渗(3)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4)C(5)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详解】(1)我国西部地区既有外流河(如额尔齐斯河),也有内流河,参与的水循环既有海陆间循环,也有陆上内循环。

38、(2)修建“母亲水窖”可蓄积地表径流,同时减少下渗,从而缓解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进行影响和干预。(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跨流域调水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4)水循环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同时,水循环不断地塑造陆地地表形态,正确;水循环并不会使全球各地降水量保持不变,错;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错。故选C。(5)注意关键信息“人为原因”。通过水循环,使某地区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也使得水体拥有一定的自净

39、能力。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出现枯竭。同时,人类活动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排放的速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得水资源遭到污染,出现水质型缺水,水资源出现枯竭。【点睛】34. 下图为全球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的纬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海水温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_,同一海区表层温度,_季较高。因此,_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因。(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其盐度更高的原因是_。(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

40、看出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答案】 . 递减 . 夏季 . 太阳辐射 .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 34 . 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 蒸发量 . 降水量 . 入海径流量【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读图可知,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一般而言,同一海区表层温度夏季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所以太阳辐射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因。(2)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

41、以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3)读图可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注意盐度为右侧纵坐标);读图可知,相比而言,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北纬60附近海区的海水盐度更大,其原因在于:北纬60附近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淡水对海水盐度有一定的稀释作用,而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缺少陆地淡水注入,所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比北纬60附近海域的盐度更高。(4)第(1)小题反映了太阳辐射(蒸发量)对海水温度影响较大,而海水温度对海水盐度影响较大;第(2)小题反映了降水量对海水盐度影响较大;第(3)小题反映了入海径流量对海水盐度影响较大。所以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