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物质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长激素的元素组成是C、H、0、N B. 丙酮酸的元素组成是C、H、0C. 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0、N、P D. 腺苷的元素组成是C、H、0、N【答案】C【解析】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元素组成是C、H、O、N, A项正确;丙酮酸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B项正确,C项错误;腺苷是由腺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因此元素组成是C、H、O、N,D项正确。2. 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RNA与DNA都由核苷酸组成,都可以作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 原核生物没有染
2、色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可来自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 依据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分布情况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D. 生物体所有细胞均含核糖体,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答案】C【解析】RNA与DNA都由核苷酸组成,DNA可以作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RNA可以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A错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可来自基因突变,但不能来自基因重组,B错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依据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分布情况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核糖体,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D错误。 3. 下图是某细胞亚
3、显微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表示该细胞内的某些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该视野B. 视野中的细胞为心肌细胞等动物细胞C. 结构不能直接将葡荀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结构和中均存在碱基A和T互补配对的现象【答案】C【解析】该视野是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A错误;结构为中心体,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由此可确定,视野中的细胞可能为心肌细胞等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B错误;结构为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在有氧存在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并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即结构不能直接将葡萄糖分解
4、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结构所示的线粒体中含有DNA,DNA复制时会发生A与T配对,结构为核糖体,不含DNA,但含RNA,因此不会发生A与T互补配对的现象,D错误。【点睛】本题以真核细胞部分结构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细胞类型的判断。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平时学习时结合结构图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中心体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也有分布而错选。4. 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其中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C.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
5、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D. 利用胃蛋白酶、蛋淸和pH分别为7、9、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B【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若研究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鲜猪肝研磨液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铁溶液中含有的Fe3+均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水和氧气,因此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来推知酶的高效性,B正确;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
6、理来检测的是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活性酶的影响,D错误。5. 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以同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和转录时所需要的核苷酸相同B. 同一条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起点可能不同C. 转录结束后DNA仍保留原来双链结构D. 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转录而不能发生复制【答案】A【解析】以同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和转录时所需要的核苷酸不相同,因为DNA中的启动子、终止子不能转录,A错误;因为基因的
7、选择性表达,同一条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起点可能不同,B正确;转录时DNA双螺旋解开,转录结束后DNA双螺旋恢复,因此转录结束后DNA仍保留原来双链结构,C正确;效应B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但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该细胞中能发生转录而不能发生复制,D正确。6. 下图是物质P和Q运出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P可能是二氧化碳B. 物质Q可能表示神经递质C. 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需要ATPD. 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可能需要载体【答案】D【解析】由图分析物质P是从细胞内的低浓度到细胞外的高浓度,应是需要载体和能量的主动运输,二氧化碳是自由扩散出细胞的,A错误。物质Q是从高浓度到低浓
8、度,应是被动运输,而神经递质出细胞是通过胞吐,B错误。物质Q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物质P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物质Q的被动运输可能是协助扩散,此时需要载体,D正确。点睛: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先看运输方向的浓度高低,如果是从低到高一定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如果是从高到低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7. 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甲、乙、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A
9、.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正确;有丝分裂形成的乙和丙染色体组成相同,错误;丁与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组成相同,错误;甲、乙、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正确;所以选C。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8. 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下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
10、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阴阳蝶的形成是由于W染色体的丢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9. 下图是雄性果蝇(2n=8)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A、a表示位于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a可以表示控制该果蝇红眼与白眼基因B. 性染色体的
11、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 果蝇产生的含X、Y染色体的配子分别是雌、雄配子D. 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可发生自由组合的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果蝇眼色(红眼与白眼)的控制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性染色体的基因表达产物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可存在于体细胞中,B错误;C、果蝇产生的含Y染色体的配子只能是雄配子,但含X染色体的配子有雌配子也有雄配子,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所以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的现象,D正确故选: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10. 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调查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
12、是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患病的概率是1/2C.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3均为杂合子D.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答案】B【解析】该病的遗传方式若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患病时,5必患病且3必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判断5为杂合子,若6为AA,则7一定表现正常,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2、4的基因型为aa,1、3又表现患病,则1、3均为杂合子,C正确;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5的基因型为XAXa,6的基因型为XAY,由此得
13、出:7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D正确。【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14、,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11.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 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 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A错误;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即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表示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
15、果,D错误。【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知识串起来并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本题的概念图。1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B. 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C. 荨麻疹是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所引起的过敏反应D. 因寒冷刺激,下丘脑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合成、分泌有关激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细胞
16、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反之亦然,A正确;B、组织液的回流有两条途径:一是进入毛细血管;二是进入毛细淋巴管两者受阻均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C、过敏反应只发生在非首次(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C正确;D、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D错误故选:D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13.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时间内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
17、.015.041.5B15.050.52.5C20.61.4微量(不计)无A. 种群A、B、 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C. 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D. 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答案】B【解析】A、种群A、B、C构成了食物链ABC,则A表示生产者,BC表示消费者,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A、B、C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种群A的净同化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3.0+15.0+41.5=59.5 百万千焦/年,B正确;C、
18、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0百万千焦/年,C错误;D、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5100%=13.3%,D错误。14. 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B. 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C. 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 枝条的生根数量可作为实验的测量指标【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进行预实验时,设置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应较大,且需要蒸馏水处
19、理组作为空白对照,以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式实验时,缩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的设置,可不设置空白对照,A正确;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除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B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找到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的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C正确;由于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插条生根,因此因变量的测量指标可以是枝条的生根数量,D正确。15.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置的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为解决逐个计数的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 为保证计数准确,每次取样都必须稀释C. 为保证酵母菌繁殖所需的氧气,培
20、养容器必须敞开D. 为保证酵母菌正常生长,每隔一段时间需换一次培养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为解决逐个计数的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A正确;B、酵母菌数量太多时才需要稀释,B错误;C、培养容器敞开会污染酵母菌培养液,导致计数不准确,C错误;D、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培养液,D错误故选:A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6. 下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D. 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
21、的管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以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可增加经济效益,故A正确;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充分利用了分解者分解残渣的物质,变废为宝,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故B正确;C、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只能多级利用,故C错误;D、生态工程离不开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比较突出,故D正确故选:C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7.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萨姆纳通过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得到脲酶的结晶证明了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M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C.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
22、染色体上D. 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研究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酶的本质大多数都是蛋白质,少数为RNA,A错误;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建构的是物理模型,B错误;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研究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故选:D考点:酶的发现历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生态系统的功能18. 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 B. 能破坏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 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D. 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答案】B【解析】A、病毒专门寄生在活细胞内,能在人体细
23、胞内增殖,A错误;B、HIV破坏T细胞,B正确;C、HIV病毒为RNA病毒,含4种含氮碱基,核酸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C错误;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D错误。【考点定位】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19.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 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D. 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会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B、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基
24、因多样性,B错误;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会逐渐增加,C错误;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D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0. 关于下列模式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d、e的分泌具抑制作用B. 若该图表示一条食物链,则能量传速效率d或e的值一般为10%20%C. 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abc是以电信号传导的D. 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答案】C【解析】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
25、A正确;若该图表示一条食物链,则能量传递效率d或e的值一般为10%20%,B正确;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abc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以化学信号传递,C错误;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为翻译,发生于核糖体中,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21. 某同学对4种实验的材料迸行了观察,记录如下表,其中错误的有选项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结构或现象A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B鼠的受精卵同源染色体联会C神经元着丝点分裂D大肠杆菌有核仁A. A B. B C. C D. D【答案】BCD【解析】【解析】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应选易获取切带色素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A不符合题意
26、;由于受精卵不发生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不会联会,所以B符合题意;神经元不发生有丝分裂,细胞内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不会分裂,C符合题意;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核仁,D符合题意。22.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B. T细胞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C. 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 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淸除病毒【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记忆
27、细胞具有长时间记忆功能,寿命比浆细胞长,A正确,T细胞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B正确; 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C错误,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答案为A、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3.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 产生的C02: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B. 合成的葡萄糖: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 产生的0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膜D. 合成的RNA聚合酶:核糖体4内质网4高尔基体细胞膜【答案
28、】AC【解析】试题分析:A、植物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通过细胞质基质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只有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B错误;C、当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部分氧气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细胞膜进入外界环境,C正确;D、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转录过程,本质是蛋白质,因此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进入细胞质基质,由细胞质基质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催化转录过程,D错误故选:AC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24. 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
29、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B. 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C. 图2中和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D. 图2/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和D均为消费者图中1表示光合作用;2、3、4和5表示呼吸作用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
30、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表示兔的同化量;表示狼的同化量;表示兔未同化的能量;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B属于分解者,C属于生产者,A、C、D为B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2、3、4和5表示呼吸作用,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B正确;图2中和分别是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C错误;在图2的食物链中,-表示兔的同化量,表示狼的同化量,是兔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草),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25. 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相符的是A.
31、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C. 建立瀕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 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答案】BCD【解析】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恢复。三、非选择题26.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细胞,图乙表示酵母菌细胞,表示细胞有关结构;图丙
32、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转换关系简图,AG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结构为胞间连丝,除与细胞间物质运输有关外,还具有_功能。将细胞甲、乙置于适宜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溶液中保温15min后,再移至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显微观察,甲、乙出现的变化分别为_、_。(2)不同的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图甲细胞内叶绿体形成_(填丙图中字母AG)的能力,进而影响对叶绿体基质中_(填丙图中字母AG)的利用。(3)在500mL的烧瓶中,加入适量活化的酵母菌细胞和5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摇匀后,将瓶口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烧瓶内产生的C02来自图乙中的_(填标号)。(4)血球计数板
33、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某同学利用规格为1mlmm血球计数板,测定某酵母菌培养液的种群密度。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分为16个小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将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计数室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80个,则1mL该培养液中有酵母菌约_个。(5)自然条件下酵母菌和该种植物细胞都能迸行的生理过程为_。A.光合作用 B.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 D.基因表达【答案】 (1). 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2). 吸水胀破 (3). 基本不变 (4). AC (5). E (6). (7). 4108 (8). BCD【解析】试题分析:以题意和图示信息为解题
34、的切入点,据此明辨图甲、乙中数字所示结构名称(甲图:结构依次表示细胞壁、细胞膜、液泡、叶绿体、胞间连丝、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乙图:结构依次表示细胞壁、细胞膜、液泡、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图丙字母所示物质名称(A、B、C、D、E、F、G分别表示ATP、ADP、H、02、C3、C5、C02),围绕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 图甲中结构为胞间连丝,除与细胞间物质运输有关外,还具有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功能。图甲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图乙所示的酵母
35、菌细胞的细胞壁中不含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果胶酶可分别催化纤维素、果胶水解。将细胞甲、乙置于适宜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溶液中保温15min后,再移至蒸馏水中,因甲的细胞壁已经被去除,而乙的细胞壁仍然存在,所以一段时间后显微观察,甲、乙出现的变化分别为吸水胀破、基本不变。(2) 图丙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转换关系简图。不同的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在图甲细胞的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即影响叶绿体形成A所示的ATP和C所示的H的能力,进而影响对叶绿体基质中C3的利用(C3的还原)。(3) 酵母菌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0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图乙中所示的细胞质基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
36、,C02产生于第二阶段,其场所是图乙中所示的线粒体基质。(4) 利用规格为1mm1mm血球计数板,测定某酵母菌培养液的种群密度。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分为16个小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将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计数室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80个,则1mL该培养液中有酵母菌约80525106=4.0108个。(5)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酵母菌和该种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发生基因的表达,但酵母菌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C、D均正确。 27. 如图所示,图1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时期示意图,图2、图3为某动物(2n=4)减数
37、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图4为以上两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腿数的比值(用H表示)的变化曲线,其中f点代表分裂结束点。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其,其中囊泡来自_(填细胞器名称),囊泡与形成新细胞的_有关。(2)图2细胞的名称为_,图3细胞中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3)图4曲线中de发生的变化是_,e点时细胞中含有_个染色体组,若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H的变化,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段。【答案】 (1). 末期 (2). 高尔基体 (3). 细胞壁 (4). 初级精母细胞 (5). 0 (6). 着丝点的分裂 (7). 4或2 (8). c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
38、1:图1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将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分析图2:图2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图3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分析图4: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1)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此时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将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2)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
39、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3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3)图4曲线中DE形成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E点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4的CD段。【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分析出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方式以及曲线中所代表的分裂时期。28.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乙表示某兴趣小组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
40、该绿色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丙是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C0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乙中_点与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相对应。(2)图乙中的a点表示_;c点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02来自_场所。(3)据乙图分析,在一天24小时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植物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02的量为_mg。(4)若图乙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
41、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降到25,理论上分析c点将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 (1). d (2). 细胞呼吸强度 (3). 线粒体基质 (4). 2 (5). 162 (6). 左移 (7). h (8). 减少【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分析图甲,应以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联系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明辨光合作
42、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图乙中的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根据“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式,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及其形成原因。图丙所示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的变化是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曲线上的各点或区段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图乙的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图甲显示:叶绿体中的CO2来自于线粒体和空气,叶绿体释放的O2的去向是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空气中,说明该绿色植物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大于
43、零,因此图乙中的d点与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相对应。(2)图乙中的a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零,此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点表示细胞呼吸强度(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的量)。c点时时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和光合速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02完全来自在线粒体基质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C02。(3)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时才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据此分析图乙可知:在一天24小时光照条件下,则在光照强度大于2 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每
44、100cm2叶片光合作用所消耗CO2的量9小时光合作用所消耗CO2的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9(126)9162mg。(4)图乙中的 c点时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图乙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降低到25,则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呼吸作用速率减小,理论上c点将左移。(5) 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依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ef段和hj段的光合速率均小于呼吸速率,fh段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 f点和h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
45、fh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一直有O2的释放,所以至h点时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e点时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小于j 点,说明在24h内,植物体光合作用吸收的总CO2量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总CO2量,因此经过24h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29. 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回答下列问题:(1)10所患遗传病属于_染色体_遗传,4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2)若3和4生一个正常孩子,其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3)11的基因型是_。9的色盲基因来自1的概率是_。若11与9结婚生一个孩子,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
46、。(4)11与9结婚属于近亲婚配,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其遗传学原因是_。【答案】 (1). 常 (2). 隐性 (3). 1/3 (4). 2/9 (5). AAXBXb或AaXBXb (6). 1 (7). 1/18 (8). 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生【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意信息“甲、乙两种遗传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单独观察每一种遗传病,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准确定位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并结合题意,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47、1) 系谱图显示,3和4均正常,其女儿10患甲病,据此可推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再结合题意“甲、乙两种遗传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可判断,乙病为红绿色盲,而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9患乙病(XbY)、10患甲病(aa)可推知:3、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由6患甲病(aa)、7患乙病(XbY)可推知: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进而推知5的基因型为1/6AAXBXB、1/6XBXb、1/3AaXBXB、1/3AaXBXb。可见,4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2) 3、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二者生一个正常孩子,其
48、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Aa1/3XBXb2/9。(3)由7患乙病(XbY)、12两病兼患(aaXbY)可推知:7和8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进而推知11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因此9的色盲基因来自1的概率是1。11的基因型为2/3Aa、XBXb,9的基因型为2/3Aa、XbY,因此若11与9结婚生一个孩子,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2/32/31/4aa1/2(XbXbXbY)1/18。(4)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原因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生。30. 下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
49、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_。A.肌肉细胞 B.肺泡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 D.造血干细胞(2)图中过程是_,此过程既需要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的_进行催化。(3)过程中,核糖体在物质b上的移动方向是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4)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M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对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5)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若该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的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没有
50、发生变化,则两种基因所得物质b的长度_。【答案】 (1). C (2). 转录 (3). 核糖核苷酸 (4). RNA聚合酶 (5). BA (6). 一AGACTT (7). 蛋白质结构 (8). 相等【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准图中数字所示生理过程、字母所示物质名称,进而围绕转录、翻译、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等相关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存在DNA和基因,所以图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C正确,A、B、D均错误。(2)图中过程表
51、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还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3)图中物质b为mRNA,过程表示翻译。在翻译时,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且先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推知:核糖体在物质b上的移动方向是BA。(4)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M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所示的DN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5)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
52、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的长度相同,它们转录形成的b(mRNA)的长度也相等。31. 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是残留在核外形成椭圆形异常结构,称为微核,光镜下可见。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某小组以豌豆根尖细胞为材料进行了相关探究,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浓度(mg/L)微核率%离子0102030405060Cu2+00.0120.0940.1830.2790.3740.018Cd2+00.0230.1200.2230.3
53、870.0290.015K+000000.0010(1)显微镜观察微核时,应选择经处理的根尖_区制成临时装片,该区域细胞的形态特点是_;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用_染料对微核进行染色。(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Cu2+浓度在_范围、Cd2+浓度在_范围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逐渐增大;当Cu2+和Cd2+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请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_;但K+浓度为50mg/L时细胞也偶尔出现微核的原因是_。【答案】 (1). 分生 (2).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 碱性(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4). 050mg/L (5). 04
54、0mg/L (6). 过高浓度的Cu2+和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7). 无明显影响 (8). 细胞分裂过程中偶尔出现自发异常所致【解析】试题分析:微核的本质是在有丝分裂时残留在核外的染色体的断裂片段,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可导致微核率增大。据此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出不同浓度的Cu2+、Cd2+、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行为”影响的数据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1) 由于微核的形成与细胞分裂有关,所以应选择经处理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根尖分生区制成临时装片。分生区细胞的形态特点是呈正方形,
55、排列紧密。微核本质上是染色体片段,因此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微核进行染色。(2)表中数据显示:当Cu2+浓度在050mg/L范围、Cd2+浓度在040mg/L范围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逐渐增大;当Cu2+和Cd2+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微核的形成与有丝分裂有关,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据此推测,造成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过高浓度的Cu2+和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K+浓度为50mg/L时细胞也偶尔出现微核,其可能原因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偶尔出
56、现自发异常所致。32. 图1为兴趣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图2为该小组探究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还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得到某浓度生长素处理的实验数据,需要测量每个葡萄茎段_长度,并由此计算出生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多个葡萄茎段生长量的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2)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去除顶芽处理,目的是_。(3)图1中的a、b、c三种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_,判断依据是_。(4)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生长有_作用;喷施生长素_(填“能”或“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
57、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_突变体。【答案】 (1). 处理前后侧芽 (2). 平均量 (3). 避免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造成的影响 (4). a (5). a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 (6). 促进或抑制作用(或两重性) (7). 不能 (8). 激素不敏感型【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生长素的产生、生理功能、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由题意并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据此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规律,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1)为得到某浓度生长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需要测量每个葡萄茎
58、段处理前后侧芽长度,并由此计算出生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多个葡萄茎段生长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而顶芽能产生生长素。为了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实验时,要去除顶芽。(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与空白对照相比,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b、c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可见,在 a、b、c三种浓度中,生长素浓度最高的是a。(4)图2显示:正常南瓜的茎
59、的伸长量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而矮生南瓜的茎的伸长量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几乎不变,说明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的生长有促进或抑制作用(或两重性),而对矮生南瓜的茎的伸长量不起作用,所以喷施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33.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指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
60、(2)图1中A表示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可能是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1O3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答案】 (1).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 12.7% (3). 呼吸作用 (4). 有机物中化学能 (5). 植被减少,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或:减轻植被的压力) (6). 5 (7). C
61、(8). E (9). 次生【解析】试题分析:(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
62、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 5(4)C E(5)群落(或次生)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