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799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毎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 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2、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 B王权至上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

2、体现原始民主色彩4 、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6、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 C.缴纳贡赋 D.出征作战7、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

3、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广东、广西 D.山东、山西8、国史十六讲一书提到: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A. 促使两周强盛 B.强化宗法体制C.促成秦朝统一 D.导致诸侯割据9、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10、在英文里,不管男士结婚,还是女士结婚,都称为“ marry”

4、,在中国,常常用“男娶女嫁”来区分男、女婚姻。中文这种说法的不同,受到了A.分封制影响 B.宗法制影响 C.礼乐制影响 D.王位世袭制影响11、宗法制是西周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财产12、淸代冯桂芬在复宗法议中说:“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该观点认为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弘扬了传统文化C.提高了国民素质 D.有利于社会管理13、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端午节 B.清明节 C.七夕节 D.元宵节14、周夷王曾烹杀齐哀公而立其弟静;周宣王曾派兵伐鲁,杀伯御而立其弟孝公。这反映出

5、西周后期A.地方权力有弱化的趋势 B.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D.宗法制度已遭到破坏15、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1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17、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皂本纪中载:“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

6、中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专权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18、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以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A.皇帝独尊 B.王位世袭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权制19、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20、泰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

7、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21、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秦朝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A.实行郡县制 B.实行皇帝制度C.实行分封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22、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 B.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23 、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篡权 B.苛法暴政 C.外族人侵 D.诸侯争霸24、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

8、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竣法25、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其统治期间属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26、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27、汉朝初期,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丞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御史制度 B.建立“中朝”机构C.设置刺史 D.尚书令代替丞相掌握了行政权

9、28、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29、“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一评价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军功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3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

10、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 “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31、学者费正淸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陏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32、唐朝的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中书省草诏 B.门下省执行C.尚书省审议 D.枢密院军事33、中国有一副传统对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和这副对联相关的古代选官方式是A.察举制 B.九品

11、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3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体现的“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以法治国35、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 “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36、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12、.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37、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淸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皇帝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38、“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A.西汉郡国制 B.唐代的尚书省C.元朝行省制 D.宋代的枢密院39、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

13、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40、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行政区划上,人为的将自然区域分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大统治区域 B.缓和蒙汉矛盾C.加强控制地方 D.发展地方经济第II卷综合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题,共20分。41、(20分)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

14、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

15、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的“趋势”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挑选“全国优秀靑年”的标准是什么?(1分)(2)据材料二,魏晋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史的?(2分)据材料二分析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2分)(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选官制度有何特点?(4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6分)(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5 ACBCC 6-10 DDDAB 11-15 ADBDA 16-20

16、BCACB 21-25 ACBBD 26-30 ABCCD 31-35 AACAB 36-40 BAC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题,共20分。41、参考答案:(1)实行察举制。(1分)标准:孝、廉(品行和才能)。(1分)(2)由地方官员负责;根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2分,照抄材料不得分)原因:地方骚乱,交通不便。(2分)(3)特点:选官权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按考试成绩录取)。(4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稳定。(6分,任答三点即可)(4)特点:选官权力由地方转移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选官标准与方式相对公平公正。(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