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707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史记日者列传云:“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可知,政治兴衰有占卜决定,而且直到秦朝依然可见这一现象,体现了王权和神权的结合,选项A正确;材料未反映出血缘关系,排除B;选项C符合早期

2、政治制度特点,但与题无关,排除;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朝,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的解读,即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2.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 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D【解析】材料“周之子孙”可以看出这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来看,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这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

3、制,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从秦朝开始的。3.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

4、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4.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丞相制与刺史制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皇帝制与郡县制【答案】D【解析

5、】【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够为“汉承秦制”提供历史依据的是皇帝制与郡县制,D项正确;“刺史制”是汉武帝创立的制度,不能体现汉承秦制,AB两项错误;秦代没有实行封国制,C项不符合题意。5.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

6、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决策程序规范化6.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 秦朝太尉府B. 唐代中书省C. 宋代枢密院D. 清代军机处【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可知,这是清朝的军机处,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时注意

7、对“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7.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 赔款2100万银元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 开放宁波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开放杭州等地为商埠【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开放广州对外通商,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了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上海也因这一条约内容及优越的区位优势逐步成为了新的对外贸

8、易中心,故选C;赔款2100万银元会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其与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并无关联,排除A;BD均为马关条约的内容,其与材料的时间限定不符,排除。8. 晚清某官员在奏折中论及一场战争时指出,“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由材料“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可知输给东洋岛国,赔款,割地,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与其他战争无关,故选C。9.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纷纷

9、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在随后的反割台斗争中,被台湾人民推为义军首领的是:丁汝昌徐骧邱逢甲刘永福A. B. C. D. 【答案】C【解析】1895年4月,清政府同日本缔结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条约签订后,台湾爱国军民为了反对割台,保卫国土,推举丘逢甲、徐骧为义军首领,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故C项正确;是清军将领,排除;所以答案选C。10.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 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 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C. 是维新变

10、法的继续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答案】A【解析】【分析】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故其批评义和团与现代化进程相悖,A正确;蔡认为是仇视新法和仇视外人才致使义和团运动的爆发,B“阶级矛盾”说法错误,也可排除C;题干未涉及义和团运动的性质,D排除。【详解】11.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图所示反映了A. 旅顺大屠杀B. 九一八事变C. 南京大屠杀D. 八一三事变【答案】C【解析】【详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主要是南京大屠杀和潘家峪事件,材料中杀人的场景是在城市,而且杀人场面惨烈,

11、应该是南京大屠杀,故C项正确。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没有发生如此惨烈杀人事件,故B和D项错误。12. 1942年,杀人魔王石井四郎曾说:“细菌攻击战的第一个特征是其效力之伟大。其效用不仅能人传人、村传村地不断扩大,而且其毒害可以深入人体内部,其死亡率比炮弹、炸弹要高得多。”下列与材料信息密切相关的是A. 旅顺大屠杀B. 南京大屠杀C. 潘家峪血案D. “七三一”部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细菌攻击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1935年在中国哈尔滨市平房地区筹建了生物武器研究、试验和生产基地,并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进行最大规模生物战的指

12、挥中心,故D项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与“细菌攻击战”信息不符,排除A。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与“细菌攻击战”信息不符,排除B。潘家峪血案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与“细菌攻击战”信息不符,排除C。点睛:本题以侵华日军的罪行为切入点,需要掌握侵华日军的罪行的表现和七三一部队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细菌攻击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3. 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今奉军政府命,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无用猜疑。共图光复事业,汉家中兴立期。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无差池!”这座城市是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武汉

13、【答案】D【解析】从材料“1911年10月11日” “今奉军政府令”“建立中华民国”可以看出这是武昌起义后,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4.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 宜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封建制度并没有终结,民族也没有独立,排除BC项;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是

14、维新变法,排除D。15. 下图是真理画报在1912年发表的漫画,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畅想宣传了辛亥革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说明了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创建后社会面临危险局势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中代表新民国的船只正驶向“完全共和”的城市。故选,漫画中代表新民国的船只,被“外患”强烈冲击,有倾覆的危险,反映出民国创建后社会面临危险局势。故选。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深入人心也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故排除ACD。16.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民族

15、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A. 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B. 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 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 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点和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二大,它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B项;A项是中共一大,排除A;C项是国民党一大,排除C;D项是遵义会议,排除D。17.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A. 1921年B. 1927年C. 1935年D. 1945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铁

16、壁合围难突破”可知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材料“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舵手一易齐桨橹”可知红军长征期间的湘江战役和遵义会议,故可知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1935年,故C项正确。1921年中共成立,尚未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排除A。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中共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与材料信息“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不符,排除B。1945年中共领导核心处于延安,与材料“红都”“湘江”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信息“铁壁合围难突破” “红都”“湘江”等,结合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18. 毛泽东为新华社与的某一年元旦新年献叫中说道:“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

17、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献词发表的直接背景是A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 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事力量急剧衰退C. 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 开国大典,建立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的内容说明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故B正确。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国民党的军事力量还是特别强大的,可排除A;解放南京和开国大典,分别发生在1949年4月和10月,与材料中所讲到的时间是元旦不相符,可排除C、D;因此本题选B项。19. “在这样一种

18、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主集中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项正确。A项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排除。民主集中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排除B。C项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排除。20.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

19、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项正确;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不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项错误;“文革”的主要教训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项错误。21.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20、”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拨乱反正的决定,平反冤假错案,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故选B;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没有涉及“停止批邓”信息,排除A;1987年召开中共“十三大”,1997年召开中共“十五大”,二者是邓小平理论发展和确立时期,不符合“停止批邓”,排除CD。【点睛】22. 联合国宪章第2131号决议表示:“任何国家,无论为任何理由,均无权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故武装干涉及其他任何方式

21、之干预或对于一国人格或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事宜之威胁企图,均在谴责之列。”与该决议吻合的外交政策是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D. 不结盟【答案】B【解析】由材料“无权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故武装干涉及其他任何方式之干预或对于一国人格或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事宜之威胁企图”,体现了不干涉背锅内政的信息,相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A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求同存异指暂时搁置争议,寻求双方的而共同利益关切点,排除C;D指不同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排除D。23. 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

22、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 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B.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C. 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D.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可知这次会议是指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亚非会议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主宰的,由亚非人民自己解决问题的国际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排除A项;1954年中

23、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排除CD两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这次会议的参加国和“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句话,结合所学亚非会议的特点和影响即可得出答案。24. 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将封面分割为四个区域,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该图反映了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 中国开始迈入国际舞台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

24、系开始缓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项正确。A项,图片信息未体现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B项,中国开始迈入国际舞台开始于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舞台,排除。D项,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始于1979年,排除。25. 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这一改革中,“解负令”的颁布A. 使平民成为司法的主人,开创了司法独立的新时代B. 稳定了平民集团,为雅典民主奠定阶级和社会基础C. 保障了平民的政治权益,使人民主权理念落到实处D. 开辟了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取得政治权利的新途径【答

25、案】B【解析】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和人身自由,稳定了平民集团,为雅典民主奠定阶级和社会基础。故答案为B项。“解负令”没有涉及司法问题,排除A项;梭伦改革中,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排除C项;财产等级制开辟了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取得政治权利的新途径,排除D项。26. 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A. 直接民主制B. 抽签选举C. 代议制民主D. 轮流坐庄【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的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看出是直接民主制

26、。故答案为A项。题干体现不出抽签的特点,排除B项;题干内容看不出代议制,而且代议制是间接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直接民主而不是轮流坐庄(轮番而治),排除D项。27. 史载,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城内大约有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5万名外邦人,还有大约10万名奴隶,妇女和儿童也有10万人。这种情况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 受到了工商业繁荣的影响B.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C. 在参政方式上存在多样化D. 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答案】D【解析】从所给材料看,成年男性公民所占居民人数比例相对不高,外邦人、奴隶、妇女和儿童没有公民权,也就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

27、因此答案为D。A、B、C项在所给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28. 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维护罗马所有人的利益B. 强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C.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D. 取消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表明法律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项符合题意;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和贵族的权力,故CD项排除。29.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的

28、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列有关万民法的理解有误的是A. 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B. 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D.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据此可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30. 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巾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A. 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B. 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C. 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D. 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答案】D【解析】题干说

29、到罗马法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这些成果对后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地位立法产生了积极影响,可见其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故选D;罗马法的出发点是维护罗马的奴隶制度或者说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不符合史实;古代罗马法规定中,奴隶和公民之间是有严格界限的,没法保证奴隶的利益,故B不符合史实;题干只体现了妇女的法律地位和条文,故不能说兼顾了各个群体,故排除C。31. 有学者对英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进行了这样的评说:“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重大事件是( )A. “光荣革命”发生B. 权利法案颁布C. 王位继承法通过D. 责任内阁制形成【答案】A【解析

30、】本题是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大事,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王权受到限制,威廉和玛丽当上了英国的国王,但此时的国王不再像克伦威尔一样能够独裁统治,所以该重大事件是“光荣革命”发生,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但选项B、C、D均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之后的大事,所以均是不符合题意的,均必须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统治为目标的,但是在革命的过程中,主要领导者克伦威尔在1653年建立护国政体,建立了专制统治。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权力的转移。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法治取代了人治,民主取代了专制。32. 从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的多次议会改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

31、步得到确立和完善。其中权利法案通过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 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C. 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D. 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保障【答案】C【解析】【详解】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故答案为C项。权利法案通过后,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排除A项;王位仍然世袭,继承权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项;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保障,故排除D项。【点睛】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限制国王权力。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封建时代

32、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同时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并实施了一系列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和扩大议会的作用,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两大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33. 1787年5月在费城举行的会议,最初的决议案写明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起草邦联条例的修正案,但是会议最终决定重新起草一部宪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费城会议被制宪派控制B. 美国独立后松散联盟的现实要求C. 邦联条例不具宪法权威D. 美国建国后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最初的决议案表明会议的目的是起草

33、邦联条例的修正案,但是会议最终决定起草一部新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联盟,为了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已经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故答案为B项。A项,从费城会议的过程可以看出,刚开始是为了修改邦联条例,看不出是被制宪派所控制,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1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主要是不能解决美国的现实问题,并不是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排除;D项,美国建国以后的严峻形势,主要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排除。34.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对于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

34、。”这里的“他们”是指A. 共产国际领导人B. 巴黎公社领导人C. 科学社会主义者D. 空想社会主义者【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对于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可知他们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而以极为虚幻的形式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这符合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特征,故选D。共产国际领导人、巴黎公社领导人、科学社会主义者不管最后结局是否成功,最起码都有过革命实践,排除AB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由材料“对于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联想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特征。35.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

35、:“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这主要因为宣言是A. 国际性学术著作B. 经典作家智慧结晶C. 十月革命行动指南D. 国际工人运动纲领【答案】D【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纲领,故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不符合,排除。36. 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炮发出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这一事件史称A. 法国大革命B. 巴黎公社C. 二月革命D. 十月革命【答

36、案】D【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故排除ABC,选D。37. 在某同学所写的论文中有“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名词,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是A. 经济一体化B. 美苏两极对峙C. 两极格局瓦解D. 政治多极化【答案】B【解析】“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的是美苏两极对峙导致国际关系紧张,故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C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无法体现“世界格局多极化”,排除D。38. 进入20世纪9

37、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知识点。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即可判断B项符合。【考点定位】必修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迅速兴起的日本)。39. 在美俄关系陷人“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曾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试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

38、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有关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问题,两国分歧仍未弥合。这反映出A. 美俄两国呈现“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B. 美俄军事力量势均力敌,二者企图二分天下C. 美俄矛盾分歧严重不可调和D. 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俄罗斯力量不可小视【答案】D【解析】【详解】冷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布什邀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其祖屋,举行“家庭式峰会”,试图软化俄罗斯,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说明俄罗斯力量不可小视,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D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美俄两国关系与“冷战”时代显著不同,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俄“军事力量势均力敌”,也没有体现二者“二分天下”的企图

39、,项错误;美俄矛盾分歧严重不可调和与材料主旨不符,项错误。40. 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A. 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B. 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 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中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都投赞成票,这是对抗美国霸权的表现,

40、这说明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多极化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 罗马帝国与元帝国都是当时疆城广袤的帝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项目罗马帝国元帝国地方制度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

41、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法律建设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成吉思汉时代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归纳罗马帝国与元朝在建立帝国和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和元朝法律形成发展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3)综合

42、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并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建立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地方管理:行省制度。(2)演变趋势: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原因: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3)历史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省制为后世所沿用。后世影响: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治文明。(1)依据题干中“在建立帝国和加强地方管理方面”并结合题干表格信息,从军事征服、行省制度的角度进行归纳。(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表格可以归纳为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万民法适用

43、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即可;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对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政府在坚持了 20多年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已日益破产的情况下,不得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一个重要力量,为了应对它所面临的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也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下落的国际形象,需要调整同中国的关系。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只要中国独立强盛,它本身的分量就有助于全球平衡。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独立的外交政策是符合全世界的利益的。现在,人们有时猜测苏中关系可能改善以及这种改善可能对美国和

44、美苏关系产生的影响。我愿向你们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苏中关系极端紧张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发生战争则更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这将使整个国际形势激化。中国回到50年代那样,成为苏联的亲密盟友对美国也不利。但是,最终北京不是根据什么对美国有利,而是根据什么对中国有利来对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摘编自美基辛格1983年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调整同中国关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辛格演讲的核心观点及各国发展外交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答案】(1)原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于越南战争泥潭;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上霸权主义地位日

45、益下落。(2)核心观点:中国在世界和平及美苏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重大。(意思相近即可)基本出发点:国家利益。【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 美国政府在坚持了 20多年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已日益破产的情况下”得出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根据“为了应对它所面临的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也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下落的国际形象,需要调整同中国的关系”可得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于越南战争泥潭;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上霸权主义地位日益下落等方面。(2)核心观点:根据“现在,人们有时猜测苏中关系可能改善以及这种改善可能对美国和美苏关系产生的影响。”得出中国在世界和平及美苏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重大。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国家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