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避一、正误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能避免发生自然灾害。 ()2.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3.泥石流多发区应储备的救生物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4.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5.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灾害时要顺着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
2、1、2题。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战胜自然灾害杜绝自然灾害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A. B. C. D.2.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解析】1选C,2选B。第1题,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第2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防灾减灾模式: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
3、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完成3、4题。3.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是()A.颁布洪水灾害防御法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加固防洪大堤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4.能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措施是()A.加固房屋 B.修建防洪大堤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解析】3选A,4选C。第3题,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范畴。第4题,植树造
4、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2月22日18:17 在厄瓜多尔(2.15S,76.91W)发生里氏7.5级地震,震源深度140 km,暂无伤亡报告。据此回答5、6题。5.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而我们正在楼上教室里上课,正确的逃生方式是()A.立即从窗户往外跳楼B.遵守纪律,坚持上课C.快速进入电梯下楼D.双手抱头,就近在桌旁躲避6.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当地居民不正确的避震方法是()A.若在楼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和坚固家具旁B.正在用火时,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用电开关C.在楼房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
5、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D.迅速钻到床柜里【解析】5选D,6选D。第5题,当遇到地震的时候,一般强度的地震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只有遇到强烈的地震,才会使得建筑发生坍塌损毁。所以当地震来临时,一定要就近在桌旁进行躲避,注意保护头部并防止被坠物砸伤。第6题,人一旦钻进床柜后,便立刻失去了机动性,视野被挡、四肢被束缚,很容易遭受连带性伤害,不仅会错过逃生的机会,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三、非选择题(共13分)7.读图,回答问题。(13分)(1)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和_。(2)图中措施属于自然灾害防御中的_性防御措施。(3)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解析】第(1)题
6、,通过图中的山体、石块可判断其存在的自然灾害有滑坡和泥石流。第(2)题,通过图中的格栅坝可判断自然灾害的防御类型为工程措施。第(3)题,属基础知识考查,非工程型措施主要从加强监测、健全政策法规、提高环境意识等角度分析。答案:(1)滑坡 泥石流(2)工程(3)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
7、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2.我国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解析】1选D,2选B。第1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主要是为洪涝灾害储备的救生设备,故判断附近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第2题,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应急避难场所应备有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配置,即应该备齐充足的水源和基本的救生物资;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
8、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等交通便利的地区;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得作为大型停车场。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山体滑坡与岩土的抗剪强度关系密切,岩土的抗剪强度越大,岩土越稳定;岩土的抗剪强度与岩土的颗粒、密度、孔隙大小和含水量紧密相关,同时还受到温度、植被状况、降水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完成3、4题。3.下列自然环境因素能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的是()A.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小B.石灰岩地层,岩性柔软C.土层含水少,岩土干燥D.夏季炎热,遭遇强降水4.植被能起到固坡、护
9、坡的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提高也可能加剧滑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A.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B.根系蔓延,提高岩土抗剪强度C.加强风化,降低岩土的密度D.减少蒸发,增加坡体稳定性【解析】3选D,4选A。第3题,昼夜温差小,岩体膨胀收缩变化小,有利于提高岩土的抗剪强度。石灰岩岩性柔软,反映的是岩土自身的特征,并不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少,岩体干燥,岩体坚硬,有利于提高岩土抗剪强度。夏季炎热,遭遇强降水,岩土含水量增加,岩土变得松软,抗剪强度会降低。第4题,植被增加,降低地表径流速度,会增加下渗量,增加岩土含水量,从而降低岩土抗剪强度,加剧滑坡的发生。根系蔓延,岩土抗剪强度提高,不利于滑坡的产
10、生。植被对岩土的密度影响较小。坡体稳定性增加不利于滑坡的产生。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据此完成5、6题。5.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有()A.台风 B.海啸 C.滑坡 D.干旱6.边坡上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装置防灾减灾功能是()可以保护植被生长条件,防止台风的危害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可抑制坡面破坏和土地荒漠化A. B. C. D.【解析】5选C,6选B。第5题,图中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第6题,图中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的风化剥
11、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内的土壤可以提供植被生长条件,同时可以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7.从地形要素看,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8.图B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A. B. C. D.【解析】7选B,8选B。第7题,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A中乙地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第
12、8题,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泥石流应由图B中流向,O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山下跑或沿泥石流逆流而上,都可能被卷入泥石流中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尽快逃离该山谷,向与泥石流流向大致垂直的两边山坡高处跑,即沿方向逃生。(2021北京高一检测)下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9.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A.西北太平洋B.北印度洋C.西北大西洋D.南太平洋10.我国对此次台风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数字电视D.地理信息系统 【解析】9选A,10选D。第9题
13、,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气旋。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南太平洋的生成的台风(飓风)对我国没有影响。第10题,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受灾的情况,但不能统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定位功能,但不能统计;数字电视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实行灾情的统计与评估。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下图为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3)预防洪涝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解
14、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同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使得人们破坏植被,降低了河流、湖泊的蓄洪、泄洪能力。第(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泄洪能力弱,同时人们围湖造田等活动破坏了湖泊的泄洪能力。所以,一方面要整治河道,另一方面要退耕还湖,从而加强河流湖泊的分洪、泄洪能力,达到防洪的目的。第(3)题,非工程性措施可从政策、宣传、法规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
15、活,使灾情加重。(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逃生演练等。情境: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某年滑坡地质灾害频次分布图(单位:次)。思考:(1)分析该省区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自然原因。(2)为应对滑坡地质灾害,说明当地可以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3)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
16、伤害。答案:(1)多发区位于云南西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岩石破碎;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易发滑坡地质灾害。(2)危险地带居民点搬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加强监测和预警。(3)关注当地的气象及灾害预报;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不要在河滩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不宜在有大量固体堆积物的陡坡下避风、避雨)。以我国某省区某年滑坡地质灾害频次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两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综合思维水平4从地形、气候等多个角度分析该省区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析防御滑坡地质灾害的措施。(2)地理实践力水平3从灾前准备、灾中自救等多角度分析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的措施。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