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昌黎中学2015年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必修4 《李贺小传》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340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昌黎中学2015年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必修4 《李贺小传》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昌黎中学2015年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必修4 《李贺小传》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昌黎中学2015年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必修4 《李贺小传》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昌黎中学2015年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必修4 《李贺小传》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昌黎中学2015年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必修4 《李贺小传》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北省昌黎中学2015年度高中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必修4 《李贺小传》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李贺小传【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三、德育渗透目标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教学设计】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

2、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二、整体感知1解题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

3、的过程。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

4、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

5、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3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本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

6、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

7、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2【提问】怎样认识小传这种文体?【明确】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体式,是指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平或轶事的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小传都是专为一人所作,可采集多人小传总为一书,如明代江盈科所著的明十六种小传。另外还有一种小传,是指在汇集刻印诗文总集之时,附于书的前后或分列于作者姓名之下的略述作者字号、籍贯、生平、著作等情况的简要文字,如清代钱谦益所编列朝诗集中的“小传”。小传通常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不详述人物生平而只撷

8、取轶事片段等特点。3【提问】李贺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写作?【明确】贺诗歌创作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反对得题为诗、思量牵合者;二是善于及时捕捉灵感,“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所提出的“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的捕捉灵感的方法是一致的;三是坚持适时整理;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之语与段首写李贺“能苦吟疾书”相对应。李贺的诗歌创作方法和特点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来说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在捕捉灵感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当然不必像李贺那样“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但也应该像他那

9、样注重对灵感的及时捕捉。李贺作诗重在情真、“为情造文”的写作原则,为文用心的写作态度以及坚持及时整理的写作习惯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三、参考译文京兆杜牧为李贺的诗集作序,非常详尽完备地描写了李贺的“奇”,李贺的事迹由此广为流传。李贺的嫁人王家的姐姐描述李贺的事迹更加完备。长吉身材瘦削,两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够苦吟疾书。最开始他是被韩愈所知道了解。李贺所交游的人中,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交往密切。每天早上出去与众人交游。李贺从不曾有了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写诗,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总是带着奴仆,骑着驴,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

10、锦帛所制的袋子,一旦有所感悟,便把它写下来,放到袋子里。到了傍晚回家,太夫人让奴婢把袋子里的诗稿倒出来,见李贺所写的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亮灯,吃完饭,李贺让奴婢把书稿拿出,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书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放人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和吊丧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做的,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人有时候来看看,将诗稿拿走或抄写带走。长吉常常独自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所到之处不时有写成的诗作,随意丢弃处置,所以沈子明家里所保存下的李贺诗作只有四卷而已。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有角龙,手里拿着一块板,板上写

11、着远古的篆体字和石鼓文,那人说要召长吉。长吉全部不认识,忽然下床叩头说:“我母亲年迈而且有病在身,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道:“天帝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没过多久,长吉气绝身亡。他平常所住的居室的窗户里,烟气袅袅,往上空升腾,也听到有轻微的管乐器的声音。太夫人急忙叫人停止哭泣,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这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人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看见的确实就是这样啊。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苑圃、宫室、楼阁等建筑、器物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以天空的高远、天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物文采超过世上的人啊,为什么唯独要特别顾恋于长吉而让他短寿呢?唉,难道又是因为世间所谓的奇才,不仅地上的人世很少见,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在世上二十七年,所任的职位不过奉礼太常而已,当时的人也大多排挤诽谤他,难道像他这样的奇才,只有天帝看重他,而世人反而不重视吗?又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