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67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A北魏推行均田制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C三长制得以实施D适宜用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北魏政府推行均田制,将无主的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使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解析:选B。孝文帝改革使内迁民族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加速了北方内迁各民族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这是孝文帝改革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故选B

2、。A、C、D都未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是不符合题意的。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解析:选B。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实质是农业化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则是封建化的过程。4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

3、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解析:选C。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衒之为追述故都洛阳昔日繁华辉煌,寄托自己感叹兴亡离落的心情而创作的。材料主要描述了洛阳商业繁荣的景象,故C项正确。5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

4、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解析:选D。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揭示的是北朝的改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分析选项,A、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B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6迁都洛阳后,一位入仕于孝文帝的42岁鲜卑族贺氏的男子,下列史实可信的是()他上朝时仍使用鲜卑话此人娶了位汉族女子为妻他原来的姓氏是贺赖氏他死后安葬在了平城ABCD解析:选B。变法规定官员死后应葬在洛阳,故不正确。7下图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的现象属于哪一方面的改革结果()A均田制B整顿吏治C社会习俗改革D发展洛阳经济解析:选C。图反映的是服

5、饰改革,属于社会习俗改革。8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解析:选A。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一方面使鲜卑族学习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汉人在与鲜卑族的接触中也学习到了鲜卑族的某些先进东西,是汉族和鲜卑族等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解析:选A。任何一场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6、。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10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民族融合的潮流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ABCD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南北朝时期,除了北魏孝文帝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外,其他少数民族和南方的汉族政权大多未进行改革。故不是当时的时代潮流之一。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

7、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的原因。(2)据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解析 (1)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其原因依所学知识回答。(2)分别从材料二、三中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其影响依所学知识回答。答案 (1)措施:推行

8、均田制。原因:中原长期战乱,百姓流亡;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收入锐减。(2)措施:讲汉话,穿汉服,变习俗。影响:民族间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加速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材料二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做出了贡献。当代学者肖黎魏孝文帝评传(1)孝文

9、帝针对“以华风变之” 的改革措施有哪些?(2)两则材料的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指出影响评价的因素。解析 (1)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的改革措施,主要是指制度、语言、服饰、婚姻等方面采取的汉化政策,依据教材内容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材料一中“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表明作者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由盛转衰,加以否定;材料二中作者肯定了改革“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做出了贡献”。第二小问,选取的史料及评价者的时代背景等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 答案 (1)措施:行汉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2)不同:材料一对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

10、落的转折点。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因素:评价的角度和立场;历史的时代变迁。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自我测评(教材P36)1.自孝文帝起,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示 孝文帝的改革核心内容是全方位的汉化。礼乐教化是汉族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并直接表现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上。孝文帝为顺应汉化大潮,必须推行汉族礼乐教化。“孝”是儒家所极力推崇的道德准则。孝文帝制礼,要使其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政策乃至文化习惯等方面的要素都符合儒家的礼教规范,谥号多采用“孝”也就不难理解了。2.找一找,在今

11、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提示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如饮食、音乐、体育运动等,让大家各抒己见,教师予以总结点评。二、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36)看了材料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联系现实生活,看看身边还有没有这种现象?提示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经过数千年的交流融合,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衣食起居、风俗习惯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汉族文明尽管在历史上的多数时期和多数方面领先于其他民族,但在彼此交往过程中,汉族也向其他民族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华夏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结合实际生活找寻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