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雎鸠(j)窈窕(yo tio)好逑(qi)寤寐(w)芼之(mo)蒹葭(ji)参差(cn c)跻(j)水中坻(ch)jyo tioqiwmojicn cjch1234567891011121314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在河之洲 水中的陆地(2)君子好逑 配偶(3)左右流之求取(4)蒹葭苍苍 茂盛的样子(5)溯洄从之逆流而上(6)道阻且跻艰险(7)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水中的陆地 配偶 求取 茂盛的样子 逆流而上 艰险 水中的小块陆地 12345678910111213144.填空。(1)2023信阳期末节选关雎中用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表
2、现出抒情主人公相思绵长、烦恼无限的诗句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2)2023荆州中考改编语文课本里有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河流的左岸,有人鼓瑟低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1234567891011121314(3)2023洛阳期中节选读诗经,我们从蒹葭中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体会到主人公对“伊人”绵远悠长的思念。(4)漫步古诗苑,体会诗经中的爱情: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体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窈窕淑女 琴瑟友 之1234567891011121314诗歌研读(
3、一)2023北京房山区期中阅读关雎,完成练习。6.有位同学阅读关雎后,画了一幅诗中男子的心情变化曲线图(见下图)。请根据诗歌内容,帮他将图补充完整。答案:急切 寤寐思服(或辗转反侧)激动1234567891011121314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水鸟和鸣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借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男子无限的情思,他想到那位美丽娴静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配偶。1234567891011121314【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小童认为,诗歌首章与后两章吟咏的内容并无太多联系。请你说说首章用了什么表现手
4、法,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答案参考第7题。12345678910111213148.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一: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子思念淑女的状态、程度,也为下文写男子的幻想做铺垫。示例二:既有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这两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淑女爱慕却求之不得的忧思。1234567891011121314示例三:“悠哉悠哉”,运用反复的修辞,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和炽热的渴望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123456789101112131410.“道
5、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道路有什么作用?答案:突出道路的漫长、高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漫长与艰险,侧面烘托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123456789101112131411.重章叠句是诗经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234567891011121314【变式问不同问法答案略有不同】有同学不理解蒹葭三章为什么基本相同,只改了几个字,感觉很容易背错。请你为他
6、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案:答案参考第11题。1234567891011121314拓展阅读2023南京鼓楼区期中歌咏,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诗经让我们得以一探古人的生活面貌。小文搜集了以下诗句,希望带领同学们走近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1页第12-14题。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示例:不同意。此诗描绘出河边生有绿竹的清新环境,描写了一个文采斐然、气度端正、颇有威仪的男子,表现出对这位君子的敬仰与赞美。这与蒹葭中主人公苦苦追寻,求之不得的状态不相符合。我认为朗诵淇奥时应该用舒缓、优雅的背景音乐。12.小语朗诵淇奥一诗,她认为此诗
7、与蒹葭一样,描绘了一个令人执着、无法忘怀的角色,所以应该使用悲戚哀婉的背景音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123456789101112131413.小文在赏读时有些疑惑:鹿鸣为什么与关雎一样,都要先写周边环境,再写自身行为?请你结合鹿鸣的内容为他解答。答案:这是诗经典型表现手法中的兴。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自然引出下文对宴请宾客的其乐融融场景的描写。123456789101112131414.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后人解诗通常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论语中提到做学问应该“如切如磋,如琢
8、如磨”,这使得诗篇原本的意义逐渐模糊。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解诗方式?谈谈你的看法。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示例一:同意。写诗作文的目的是表达情绪,在表达当前情绪时,自然可以引用一些符合情绪的诗句来帮助作者传递思想,而不需要全篇引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诗句的理解也会产生转变,使诗歌的意义承载范围扩大,增添诗歌的活力。1234567891011121314示例二:不同意。解诗时一定要对整首诗进行推敲,否则无法知晓作者原意,久而久之诗歌的内涵都被曲解,不利于诗歌的传播与教学。同时这种写诗方式也会让他人对你的作品产生误解,无法准确地感受到你想表达的情感。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