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一样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答案:B2.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为()A.湖泊沼泽灌木林草原森林B.湖泊草原灌木林沼泽森林C.湖泊沼泽草原灌木林森林D.湖泊湿地灌木林森林答案:C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A.有规律B.可预测C.有一定方向D.终极阶段是森林阶段答案:D4.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单化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解析:群落演替
2、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种群稳定性提高。但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遭到乱砍滥伐,森林群落会演变为稀疏的植被,使群落的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答案:C5.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起点分别是()A.次生演替、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B.初生演替、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次生演替、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D.初生演替、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解析:该演替为典型的次生演替,最先出现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然后才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答案:A6.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
3、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解析: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演变成森林后趋于稳定。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都是不断增多,最后趋于稳定。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答案:B7.群落演替速度的特点是()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后期又减缓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解析:群落演替时生物定居阶段速度慢,竞争平衡阶段速度快,相对稳定阶段速度慢。答案: B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
4、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答案:A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初生演替缓慢、时间长,次生演替迅速、时间短D.群落演替的方向会因为群落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解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物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而物种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群落演替会因为群落内部或外界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而改变方向。答案:A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
5、法,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C.群落经过演替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D.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解析:不同生物群落的起点不同,因而演替的过程也不尽相同。答案:B二、非选择题11.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1)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处理好同、的关系,走的道路。(2)根据群落演替的原理分析,如果草原的载畜量过大,将会造成牧草的,引起的减少,甚至消耗殆尽,就会取而代之。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群落演
6、替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的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答案:(1)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2)过度消耗优质牧草杂草自然演替12.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由于开垦后玉米产量较低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1)弃耕农田恢复到贝加尔针茅草原属于哪种群落演替?为什么?(2)这种演替一定能恢复到原始群落吗?为什么?(3)如果人类长期垦荒种田,草原群落会发生哪些变化?答案:(1)科尔沁草原部分区域被开垦种田,弃耕后,弃耕农田又逐渐恢复到自然群落,属于次生演替。因弃耕农田上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所以属于次生演替。(2)不一定。次生演替能否恢复到原始群落,要看周围原始物种存在与否、远近程度及其环境条件改变与否。(3)人类垦荒会导致草原植物群落的种类、成分和结构具有简单化趋向。严重时可导致荒漠化、不可恢复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