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02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纸上。第卷(选择题,共40 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表中,对阿奎那、詹姆斯一世、马基雅弗利和霍布斯的评述都正确的是选项人物背景评价A阿奎那新君主国出现为君主专制形成提供理论B詹姆斯一世英国革命前夕一定程度有利于社会稳定C马基雅弗利文艺复兴运动从目标看有民族主义精神D霍布斯英国革命期间与詹姆斯一世观点作用一致2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共同决定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力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

2、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下列对洛克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表达了废黜王权的要求 体现了“契约政府”理论 体现了“人民主权” 包含了“法治”理念 A B C D3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人生来就有天赋之权利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A B C D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

3、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5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6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宪章运动明确提出:“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上述政治主张A体现了直接民主的政治诉求 B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C还没有脱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D要

4、求打破工业资产阶级垄断政权的局面 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8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取代清王朝的是民主共和国而非新的封建王朝的因素有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A B C D9某学者曾提及:一群

5、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10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1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

6、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12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13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

7、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4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15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

8、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B双十协定C和平建国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6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 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17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是A清帝退位 B宋教仁案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 18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

9、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19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20图1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图1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第卷(非选择题,共 60

10、分)共四题,每题15分,共60分2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

11、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选编自阎照祥英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6分)(2)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9分)22、 (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倡此议者,岂得独安独活?且必将劫掠市镇,焚毁教堂,

12、吾恐外洋各国必借保护为名,兵船陆军深入占踞,全局拱手而属之他人。 民权不可僭,公议不可无,凡遇有大政事,诏旨交廷臣会议,外吏令绅局公议,中国旧章所有也。即或咨询不及,一省有大事,绅民得以公呈于都察院;国家有大事,京朝官可陈奏,可呈请代奏。方今朝政清明,果有忠爱之心,治安之策,何患其不能上达?如其事可见施行,固朝廷所乐闻者。但建议在下,裁择在上,庶乎收群策之益,而无沸羹之弊,何必袭议院之名哉?此时纵欲开议院,其如无议员何?此必俟学堂大兴,人才日盛,然后议之,今非其时也。张之洞著劝学篇 请回答:(1)从上述材料看 ,张之洞对“兴民权”、“开议院”持何态度?其理由是什么?(9 分)(2)你如看待张之

13、洞对“民权”和“议会”的看法?( 6 分)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最重三纲,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王,而西人隆民。 严复论世变之亟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附属品,而西人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严复的主张。(不得照抄原文)(6分)(2)指出材料二所述主

14、张并予以评价。(9分)2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材料二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7分)(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8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