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161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估七(第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解读准确的是(B)A分区占领柏林,局部热战出现B“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D西欧走向联合,德国实现统一解析:由地图中“被占领的德国1945194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故B项符合题意;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A项表述不合史实;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干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C项排除;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干中的时间“194519

2、49年”不符,排除D。2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C)A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C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解析:领取出国护照是公民权利,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对“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实行逮捕,也是侵犯公民权利的表现,故C项正确。当时“冷战”的中心在欧洲,故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

3、美国在“冷战”中处于优势地位,故排除B项。杜鲁门主义主张实行“冷战”,美国并未抛弃其原则,故排除D项。31947年,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军事占领当局的“心理战处”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宣传美国。这反映出(D)A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 B“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C“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 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解析:由材料“文化会堂”和“美国会堂”,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对抗激烈,故选D;材料没有把欧洲与其他地区对比,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的信息,排除C。4有学者

4、认为,由于受到国内政策的压力,美国的战争决策者并没有太多选择,而斯大林则是大权独揽,利欲熏心,绝对要保证苏联的安全。该学者的观点说明(A)A“冷战”格局出现的必然性 B“冷战”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C“冷战”格局由单方面造成 D爆发小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材料中的学者认为,美国由于迫于国内经济、政治政策的压力只能做出战争决策,而斯大林大权独揽、利欲熏心,且要保证苏联的安全,推行争霸政策。可见该学者的上述观点旨在说明“冷战”格局出现的必然性,故选A项。B、C、D三项说法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5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

5、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此举意在(C)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 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形成对峙的局面,美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让步,是为了拉拢这些中间地带的国家,以扩大资本主义阵营,巩固其霸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项错误;B项不是其主要意图和目的,且材料中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不是美国的盟友,故B项错误;材料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D项错误。6“欧洲的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

6、是(B)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约 D成立经互会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根据“欧洲的局势很严重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可知美国准备采取的措施是要解决当时欧洲饥饿、贫穷和混乱的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直接措施是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故排除A项;北约是美国组建成立的军事组织,故排除C项;经互会由苏联组建,故排除D项。故选B。7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7、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D)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D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说法全面,故D项正确。A、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排除。故选D项。8某国际条约签署后,一些创始国纷纷表态,英国认为“这是种冒险”,荷兰认为条约“标志着通过联合国本身来保证国际和平希望的幻灭

8、”,法国则指责它并不是为欧洲的安全而设计的。该条约最有可能是(A)A北大西洋公约B巴黎条约(1951年)C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解析:北大西洋公约是因为美苏军事“冷战”而签署的,因此该国际条约引起欧洲国家的不满,故A项正确;巴黎条约推动欧洲一体化,得到法国等国家的支持,故B项错误;C项所述条约推动了华约的建立,英、荷、法不可能是创始国,故C项错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推动欧盟的建立,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故D项错误。9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这一做法最有可能的原因是(B)A苏联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斗争B书

9、中描述与当时官方宣传产生冲突C二战国际关系研究有了新的发现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对苏联产生冲击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进行“冷战”,材料中的现象即是“冷战”在文化上的具体体现,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冷战”在文化上的具体体现,与苏联党内政治斗争、二战国际关系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无关,排除A、C两项;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01951年初,美国决定在夏季与日本拟定美日协定,并确定9月在旧金山签约。美日单独媾和并让日本介入朝鲜战争的动议刚一提出,便遭到印度、非律宾、缅甸、印尼等国的反对,引发了大规模民众抗

10、议。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动议(B)A在东亚地区形成“冷战”局面 B为重新武装日本创造条件C打破了世界格局均势 D损害了反对国的直接利益解析:1951年拟定的美日协定规定,美日单独媾和并让日本介入朝鲜战争。这一决议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日本介入朝鲜战争”会重新武装日本,故B项正确;“冷战”局面是在欧洲,亚洲是热战,故A项错误;此时美苏“两极”格局还未完全形成,故C项错误;这一决议没有损害反对国的直接利益,故D项错误。11华沙条约第四条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

11、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据此分析,华约组织的成立(C)A造成德国分裂 B推动第三世界崛起C加剧“冷战”程度 D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德国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的信息,排除B;由材料“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可知,华沙条约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即加剧了“冷战”程度,故选C;华沙条约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的工具,排除D。12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

12、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B)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维系世界政治格局稳定解析: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并结合所学可知,决定国家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因此美苏“冷战”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B项正确;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可得知,美苏“冷战”之中有意识形态的体现,但意识形态的分歧实质是国家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美苏争夺的不均衡性,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说明美苏

13、两国的争斗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的传统的大国行为,并非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稳定,故D项错误。13“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离开我们。”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A题干中的“墙”是“冷战”的产物B“墙”为防范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而设C“我们”是指东欧等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D“墙”纯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和美苏“冷战”相关知识可知,题中的“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指的是柏林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防范资本

14、主义国家的渗透而设立的;C选项错误,依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未建造一堵墙”的我们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不只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是军事政治等领域的对抗。141989年7月,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唐纳后来在与莫斯科讨论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时得出结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危机(C)A是美苏两国误会产生的偶然事件B改变了美苏之间的战略局势C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D加速了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处于核战争边缘的一场危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

15、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说明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克制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并不是偶然事件,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仍处于劣势,并没有改变美苏之间的战略局势,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15漫画谆谆教诲(下图)中,美国总统里根对人民说:“不要让任何人说你们是贫困的,你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武器。”漫画所表达的是(A)A军备竞赛加重人民负担 B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上风C美国军事实力世界领先 D“滞胀”危机影响重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军备竞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而使人们变得贫困,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C均是自身正确,但

16、材料并未强调这两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漫画并未涉及“滞胀”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6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A)主要学派观点“正统学派”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修正学派”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后修正学派”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新冷战史”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

17、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A.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B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C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D“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解析:材料“正统学派”“修正学派”“后修正学派”“新冷战史”对“冷战”的认识不同,得出观点不一,这说明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合理准确”;各种学派的研究,有利于接近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后修正学派”没有体现出“冷战”起源,故D项排除。17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这说明(

18、D)A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 B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C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 D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解析:依据材料赫鲁晓夫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及美国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等信息可知美苏都无意通过战争等形式改变现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欧洲局势紧张;B选项错误,依据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特征的相关内容可知,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而美国转攻为守;C选项表述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分歧日益扩大。181970年开始,西欧不顾美国反对,开始加强同东欧的经济关系,希望能缓解东西方紧张气氛、减少东欧对苏联的依赖、更多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并试图

19、以经济的让步换取苏联在其他方面的让步。这表明(B)A西欧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B欧洲的经济联系政治色彩浓厚C缓解危机成为西方的迫切需求D苏联改革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解析:根据“减少东欧对苏联的依赖、更多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并试图以经济的让步换取苏联在其他方面的让步”可知,西欧国家同东欧的经济关系具有浓厚的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色彩,故B正确。A不能体现出西欧加强同东欧的经济关系的目的是推进经济全球化,排除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国家同东欧的经济关系,并非西欧国家同苏联的关系,排除D。19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简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D)

20、时间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50年代后期8.820世纪60年代前期9.320世纪60年代后期12.4A.主要得益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B使日本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C直接促成了中国与日本邦交的恢复D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解析:材料反映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这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故选D。日本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战后的改革,排除A;当时日本尚未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排除B;中日建交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C。20下图为18702010年全球资本分布表。图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A)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C全球资本均衡发展 D区域一体化

21、进程加快解析:根据图表内容可以看出,发达经济体的资本比重呈下降趋势,相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故排除B项;全球的资本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故排除C项;图表内容无法体现区域一体化的内容,故排除D项。图表中,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第三世界在不断发展壮大,故选A。21下图是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拟定的邀请国家参与该组织的部分“标准”,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C)A协调了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B成员国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C力图避免大国集团的干扰 D接受了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解析:由材料信息“未加入为大国冲突服务的多方军事同盟”“独立外交政策”等可知,不结盟运动发起者不想参与大国利益纷争,

22、力图避免大国集团的干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参与不结盟运动的标准,不是协调内部矛盾和成员国经济困难,故A、B两项错误;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D项错误。22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A)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解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

23、带一路”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加强,材料信息说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新兴国家以及东欧、中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增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还未达到能够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的程度,故B项错误;设问要求从政治史的角度分析,故C项错误;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23某班同学以“图说战后世界格局”为题做了一张学习小报,其中一个栏目包括以下两幅漫画。他拟出了四个栏目标题,最确切的是(B)A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地位B苏联解体,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C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形成D多国动荡,美国频繁插手他国事务解析:材料左图显示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右面说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故B正确

24、;左图表示苏联解体,故A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故C错误;D项不能完整概括图片信息,故D错误。24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其理念主要表明特朗普(B)A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B追求利益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C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秩序D企图避开联合国追求单边主义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以及对美国不利的现行国际协定都要退出,表明美国只追求利益,却不愿承担责任,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特朗普

25、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A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美国追求利益,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秩序并非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美国这种行为与联合国无关。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25当代国际关系里正在悄然兴起政治世界和经济法则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即所谓的“社会世界”,如宗教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精英、各种跨国公司、环保运动以及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等。这一现象反映了(B)A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B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国际局势的复杂化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第三种力量”以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形态和思路参与现今的国际事务,影响着国家和非国家

26、的各种行为体在新时期的互动轨迹,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里一种日益增长的、不可忽略的、有进步内涵的存在。这充分反映出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故B项正确;“第三种力量”不是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不能反映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开始于二战后初期,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际局势的复杂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世界中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苏联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苏联入侵阿富汗尼克松访华“文化

27、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20世纪90年代东、西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香港、澳门回归21世纪初“911”事件爆发欧元正式启用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4分)答案:示例一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

28、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示例二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解析:

29、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局势的变化对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然后结合相关知识加以阐述即可,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27(22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

30、,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摘编自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材料二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

31、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意图及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增有减”的含义?(10分)(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12分)答案:(1)意图及表现:维护自由经

32、济体系,如推行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维护西方政治稳定,如杜鲁门主义;建立西方安全机制,如北大西洋公约。“减”:受到日本、西欧、不结盟运动的冲击,霸权受到挑战。“增”:对世界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影响增加。(2)新特点:更加肆无忌惮;“新干涉主义”;制度性霸权。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不同学者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上面是对冷战前后世界格局的不同认知。从图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明确,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4分)答案:示例

33、一论题:二者认为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主要因素不同。前者认为当今世界秩序的构建要立足于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并存和发展,后者将国际格局的变迁归结为大国或较大中心势力的力量对比的变化。阐述:从观察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前者以文明史观来观察“冷战”前后的世界局势,后者则以整体史观(或革命史观)来看待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的发展。文明势力的主体不同:前者强调多文明的时代,看重西方文明的普世性,近代化的引领作用,把西方化视为现代化,是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论。后者强调20世纪初美苏之间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立,突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变动中的文明力量的对比观察:前者敏锐地发现了西方文明的衰落,而后者却把进步

34、文明与野蛮文明的斗争表现出来。文明的秩序与冲突:前者强调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国家利益。后者解释了美苏以外,第三世界崛起。文明的未来与前景:前者从全球化视角看西方文明外各种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后者则是注重多极化趋势,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国的角逐。结论:立场角度不同,观察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有差异。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近代化程度不同,历史走向也有差异。不同的认知反映出不同学者观察历史视角的差异。示例二论题:前者“现代化与西方化”“西方的衰落”“西方和非西方”等目录说明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后者的插图强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并重点介绍了反法西斯战争,“冷战”争霸体现出其是以革命史观为视角来观察历史的。阐述:从著作人国别身份角度分析。前者的作者为美国学者,后者的作者来自于现代中国。前者观察视角明显是基于近代以来西方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而形成的,后者立足于西方之间的分裂与对立。前者是西方中心论。后者观察视角明显摆脱了西方中心论。前者是全球化与文明史,后者以革命史观来看待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的发展。前者发现了西方的衰落。后者注重多极化趋势,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国的角逐。结论:观察历史的视角不同,凸显文明发展趋势的差异。观察历史视角差异反映出社会政治环境对人们认识的影响。(示例只作解题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