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2.领会孟子以寓言(比喻)说理的妙处。3.把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特点。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分组自主、合作学习,然后再展示、教师作点评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勤政爱民”的治国理念。2.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孟子善用寓言(比喻)说理的特点以及孟子的“仁政”思想。 难点:本文重要的文
2、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特点归纳。【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语文必修三教材中学过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对孟子的“仁政”思想有所了解。在文言文学习中,通过上一单元论语的学习,学生对文言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掌握的可能不太扎实。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方法】分组自主学习法、讨论法、互动法、提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朗读课文,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导入郭沫若曾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其言云:“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
3、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18951990)在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荀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沈博亦似之。” 二、展示本课学生学习重点 领会孟子善用寓言说理的特点三、教师范读全文,强调字音第一则: (1)弃甲曳( y )兵 (2)涂有饿莩 ( pio ) (3)鸡豚( tn )狗彘( zh )之畜( x ) (4)数(c )罟( g )不入洿( w )池 (5)谨庠( xing )序之教 (6)申之以孝悌(
4、t )之义 第二则: 处( ch )室 餍( yn ) 瞷( jin ) 施( y )从 墦( fn ) 讪( shn ) 第三则:日攘(rng)邻人之鸡第四则:卒(c)然问曰 天下恶( w )乎定 王知夫( f )苗乎 苗浡( b )然兴之三、学生齐读全文,教师检查读音及断句情况四、学生分七组学习,教师抽查各小组朗读情况五、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分组、分任务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视指导。下一节课各小组展示、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1.说说孟子其人及孟子一书。 2.叙述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寓意。 3.给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各拟一个小标题(从故事
5、的内容方面构思)。 4.翻译全文,以备抽查。 5.找出第二则选文中的文言现象。 6.说说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从文章思想和写法方面谈。 六、课后作业 完成自主、合作学习任务。第二课时教学任务:各小组展示、交流学习任务,教师作点评指导。任务一:说说孟子其人及孟子一书。1.说说孟子其人(第6组派代表回答)教师作出评价,并幻灯片展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的思想,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6、。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善辩,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些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孟子思想中三个鲜明的要点: 一是张扬性善说。 二是宣扬民本思想。 三是提倡仁政。 2.说说孟子一书(第7组派代表回答)教师作出评价,并幻灯片展示: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7、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任务二:叙述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寓意。(第1、2、3、4组派代表回答)第一则寓意:说明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第二则寓意: 讽刺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第三则寓意:告诫人们知错要及时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第四则寓意:用禾苗遇旱而枯槁,遇雨而兴盛的现象,说明如果人君不嗜杀人的话,百姓就会不可阻挡地归附他的道理。任务三:给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各拟一个小标题 (从故事的内容方面构思)。选文一:五十步笑百步(集体提问)选文二:齐
8、人乞墦(提问第7组)选文三:邻人攘鸡(提问第5组)选文四:枯苗浡兴(提问第6组)任务四:文章翻译。第一则选文: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第4组派代表回答)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2组派代表回答)第二则选文:3.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第7组派代表回答)4.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第6组派代表回答)第三则选文:5.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
9、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第1组派代表回答)第四则选文:6.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第5组派代表回答)7.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第3组派代表回答)任务五:找出第二则选文中的文言现象。(教师对文言现象要点作再提示)一、实词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二、虚词 因为所以而且, 之乎者也, 若何乃焉, 则其于与。 三、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
10、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回答,依次提问第4、6、1、3组,每提问完毕,其他组做补充)教师点评并作总结:一、通假字 反:通“返” 蚤:通“早” 施:通“迤” 希:通“稀”二、文言句式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定语后置句)而相泣于中庭 (状语后置句)而良人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判断句)此其为魇足之道也(判断句)三、一词多义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去、往、到)之祭者乞其余 (动词,去、往、到)之 不足,又顾而之他 (动词,去、往、到)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结构助词,的)而良人未之知也 (宾语提前的标志)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
1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词类活用骄其妻妾(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羞耻)五、一词多义 卒之东郭墦间 (最终)卒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任务六:说说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从文章思想和写法方面谈。思想上孟子“仁政”的思想写法上用寓言故事说理的特点课后作业布置: 1.“自主梳理”24题; 2.“课时过关”18题。 【课后反思】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文朗读、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第二课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第二课时的展示交流中,学生表现很好,各小组都能通过学习任务的分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在展示交流中,通过教师不定的抽查提问,完成问题的回答,并能说出整理出的材料的出处或来源,激发了学生的主动阅读、寻求解答的意识。在文言现象的回答中,词类活用方面显得知识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文言虚词的整理中也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