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孙晶岩从 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
2、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
3、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 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
4、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
5、,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记者: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
6、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
7、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
8、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
9、上启下的设计。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李剑叶:_。(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B. “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C.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D. 方向对但很
10、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B. 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C. 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D. 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3. 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
11、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3分)A. “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B. “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C. “飞扬”火炬拥有“轻、固、美”的特点,展现出了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的融合。D. “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书评的写作思路。(4分)5. 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踏雪寻梅范福潮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
12、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领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摞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
13、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一天下午,父亲的花镜坏了,让我去
14、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捡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微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
15、,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竟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掸子,掸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我说我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
16、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
17、。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朝的杜暹藏书甚丰,末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节选自范福潮捡书)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铺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中学毕业后,祖父催我去西安念书,想让我将来考大学,当博士,弥补他科举落第的缺憾。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
18、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不幸父亲病重,卖尽田产亦未治愈,从此家道衰落,窘困不堪,常常衣食无着,友人介绍我到税务局当文书,未及三月,因上班看小说被局长辞退,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得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6.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选文具有时代性,赵伯伯关于书是“好东西”还是“破烂”的话语有超越时代的意义。B. 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典故,他推断梅邨已经去世,恐怕无缘相见,甚至请教了。C. “开卷有害之处甚多”是王老师肺腑之言,并非否定读书,而是告诫作者不要耽溺于闲书。D. 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踏雪寻梅捡书。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选文一和二围绕“书”字,叙写与书有关人和故事,刻画了慈父、孝子、良师等数位书痴。B. 题目“踏雪寻梅”颇有古典意境,“梅”字一语双关,既指雪中冬梅,又指王梅邨先
20、生。C. 有床、柜、桌、椅各一,无“书卷笔墨”“字画饰物”,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邨的落寞。D. 踏雪寻梅虽然是散文,但叙写事件有波澜,有巧合,给读者“小说化”的阅读感受。8. 选文蕴藏了作者丰富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9. “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
21、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
22、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
23、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B.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C.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D.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4、九河,相传大禹治水时位于黄河下游的九条大河。禹疏九河,疏导黄河水东流入海,至汉代九河故道早已淤塞,踪迹难寻。B.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C.冀州,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北简称“冀”。D.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谥号、年号,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尤其是成帝时,黄河屡次决口,损失巨大,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河,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耗费巨大。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
25、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改道,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C.鸿嘉四年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2) 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14.请简要概括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喜 雨 曾巩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桑间举箔蚕初
26、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注】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瓯窭(u j):狭小的高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B.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1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
27、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表明,月亮虽然有圆有缺,但月亮还是月亮。(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3)“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21年8月20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国家大剧院完成“首秀”。开演前,许多观众都对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
28、一作品千里江山图有所耳闻,因此,对于如何用舞蹈将其呈现也倍感。随着大幕缓缓拉开,他们的疑问逐渐得到了解答。展卷人在书桌上地将画作打开。随后,抬头远望,穿越时空,来到了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即将完稿之时。浣纱织绢时的素净优雅,画院求学时的活泼俏皮,采石制砚时的铿锵有力观众跟随着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与王希孟一同度过了绘制千里江山图的宝贵时光。有观众说,展卷人和王希孟相互对视、王希孟致礼相谢的瞬间,让人觉得古与今真的能在历史时空的某一点上,让人相信文物研究者是真的能够与文物“对话”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惊讶
29、慢慢悠悠千方百计交汇B.好奇小心翼翼呕心沥血交汇C.惊讶小心翼翼呕心沥血交融D.好奇慢慢悠悠千方百计交融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对话”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D.从“沙漠之城”到“森林之城”,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榆林的可喜变化,更是从心底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30、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鸟笼效应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源于詹姆斯和朋友的一个赌注。1907年,詹姆斯与好友卡尔森一起讨论问题。詹姆斯提出,倘若卡尔森将一只鸟笼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那么过不了多久,他一定会 。卡尔森认为这不可能,于是二人就此立下了赌注。没过几天,鸟笼被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每一位访客看到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向卡尔森发问:“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卡尔森不得不无数次澄清 ,那只是一件艺术品。( )。一段时间以后,卡尔森教授不得不去买了一只鸟,自动钻入了詹姆斯的“鸟笼”。何谓鸟笼效应?它是指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在自己的内心挂上一只
31、“鸟笼”,继而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入“小鸟”。这里的“鸟笼”就是人们的 ,而“小鸟”则是在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下做出的决定。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客人显然不信服这个答案B. 客人显然对这个答案不信服。C. 这个答案客人显然不信服。D. 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客人信服。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四、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佛系”“懒癌”“小确丧”的生活态度,如今又延伸到了社交上,这些懒得社交的人,回复消息的惯用语是“嗯嗯、都行、好的”以及一连串的“哈
32、哈哈”,甚至连字都懒得打,直接回上几个表情包了事。甚至,还有网友为这些“社交懒人”研发出应对长语音的万能句式:“这也太那个了吧!”这句话用于懒得点开语音,又不想显得冷漠的场合。跟这些人聊天,只会感到满满的敷衍。这类人被亲切地称为“社交懒人症候群”。他们的说话方式,被称为“敷衍体”。有人认为:当今社会压力很大,人们的放松休闲时刻本来就显得珍贵,而根据社交的程度,选择“敷衍”或“不敷衍”,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有人认为:敷衍其实反映了麻木和冷漠,长此以往,他人也会被这种态度伤害。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33、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 D A.“主要是”表述错误,文中是“作品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此外“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是意义,不是目的。B. 是“整部作品”,不是孙晶岩的所有作品,选项扩大范围。C.文中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2. D.“客观显现”错误,文中是“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这是人们由此产生的
34、联想,属于主观看法,不是客观显示。3. C.“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指向是“飞扬”火炬的寓意,本选项回答得是“飞扬”火炬“轻、固、美”的特点体现的意义,不属于“飞扬”火炬的寓意。4. 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后介绍作品内容。再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最后指明作品价值。(每点1分)5. 有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能及时追问。并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
35、设计感受展开。能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在问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及时跟进,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每点2分,答到3点满分)6. D 正确顺序应为:捡书吴山夜话踏雪寻梅。踏雪寻梅第一段父亲对“我”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这里的“恩惠”就是指捡书中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将旧书卖给我们这件事,而且捡书的“我”通过父亲提示,接触了“梅邨”这一名字,所以才有踏雪寻梅中我找到“梅邨自用”的印章,十分惊喜的表现,所以捡书在踏雪寻梅之前;踏雪寻梅中“我”受“梅邨先生”女儿的指引找到他家,发现“开门的竟是王老师”,吴山夜话中讲到
36、“我”和“王老师”的交往,所以吴山夜话应在踏雪寻梅之前;吴山夜话中王老师说“我”和他年轻时很像,嗜书如命,而捡书中就是“我”嗜书的表现,所以捡书应在吴山夜话前面。7. B “既指雪中冬梅”错误,文中与“梅”无关,应是既指书和王梅邨先生。 8. 对读书的热爱;对梅邨先生和父亲博学睿智的钦佩;对梅邨斩断书缘的痛惜;对梅邨教育我“莫要因书误事”的感激;对赵伯伯留书的感激。(每点1分,答到4点满分)9. 吴山夜话和踏雪寻梅互相照应,正因为王梅邨出身于书香世家,嗜读书,所以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吴山夜话和踏雪寻梅互相照应,因为王梅邨耽溺于闲书,因书误事,导致晚年落魄清寒;捡书与踏雪寻梅两文都突出刻画了王
37、梅邨学识渊博的形象;捡书与踏雪寻梅对比,由爱书如命到斩断书缘,更突出王梅邨因书误一生的沉痛转变;吴山夜话与捡书共同突出王梅邨酷爱读书、极有天分的形象。(每点2分,答到3点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 D (“于此分杀水力”是介词宾语,前面应断开,由此排除A、B项。“泄暴水”“备非常”是同样的结构,后面断开,由此排除B、C项。)11.D (光武是刘秀的谥号。汉高祖,指刘邦,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司马迁将刘邦谥号与庙号杂糅在一起,称刘邦为“汉高祖”,即突出了刘邦功勋,又表达了自己的尊敬之情。)12. C(成帝鸿嘉四年秋不堵决口,是想任由河水自流,顺应水势,从而找到适合的河道。
38、)13(1)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案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 尹忠自杀。(“对”,回答、奏对;“疏阔”,粗疏不切实际;“切”,严厉;句意1分,共4分。)(2)兖州、豫州的百姓哀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作优先考虑的事。(“县官”,朝廷;“恒兴”,总是兴办;“先”,把当作优先考虑的事;句意1分,共4分。)14.上策是迁徙冀州部分百姓,以此泄洪,放河入海。中策是多修水渠,引黄灌溉,分减水势。下策是修复旧堤,增高加厚。(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5.A(“徇”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这里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
39、忧百姓生计。)16.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 令诗人欣喜不己。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7.(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0、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B(好奇:泛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充满新鲜感。惊讶:觉得很意外,很奇怪,有惊异、惊奇之意。根据语境,此处应使用“好奇”。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慢慢悠悠:意思是不着忙,慢条斯理的。根据语境,此处应使用“小心翼翼”。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计谋。根据语境,此处应该使用“呕心沥血”。交汇:聚集到一起,会合。交融:融合在一起。此处指时间,应该使用“交汇”)19
41、A(A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对话”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反语;C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强调)20使行文层次更清楚,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3分)细致地展现了王希孟的生活经历,使王希孟的形象更加鲜明。(2分)21. D(从前文看,“这个答案”承接前文,话题一致,排除AB;C项突出“客人”,D项强调“答案”的效果,排除C项。故选D。)22. 买一只鸟放进去 自己并不养鸟 固定的思维模式(第一处,由后文“一段时间以后,卡尔森教授不得不去买了一只鸟,自动钻入了詹姆斯的鸟笼”推断出,买了空鸟笼并放在显眼之处的结果是过不了多久,就会“买一只鸟放进去”,据此填写“买一只鸟放进去”。第二
42、处,由“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可知,卡尔森澄清的内容是笼子里没有鸟,自己不养鸟,由此推测出填写“自己并不养鸟” 。第三处,“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在自己的内心挂上一只鸟笼”,继而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入小鸟”可知,此处在阐释“鸟笼效应”的概念,且产生这种效应,即看到鸟笼就应该有鸟,是固定思维模式的结果,再根据“这里的鸟笼就是人们的” 推断出答案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参考译文】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都尉冯逡上奏说:“清河郡处在黄河的下流,近年较长时期没有发生大水灾害,是因为屯氏河通畅,这样就有两条河道分流黄河水入海。现在屯氏河已经堵塞,鸣犊口又更加流水不畅,如
43、今只有一条黄河承受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汉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逡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丞相认为现在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案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汉成帝河平元年春季,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
44、决口。王延世用竹编成长四丈、九人合围的竹篓,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一百斤。西汉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年秋,黄河水泛滥,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四万多所。平陵人李寻上奏说:“讨论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堵塞,先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于是停止堵塞不再筑堤。待诏
45、贾让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策。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百姓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黄河向西临近大山,向东面靠近金堤,从水势上看不会流得太远,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运河渠道,既能使百姓灌溉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兴利除害,可以支持数百年,称为中策。如果只是修理完善原有的堤防,不断把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所耗费的人力劳力没有止境,且依然屡屡遭遇灾害,这是最下策。”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长久没有修复。到了建武十年,汉光武帝打算进行治理,浚仪县令乐俊上奏说:“民众新近遭受战争的创伤,不宜兴起徭役。”于是停止。兖州、豫州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作优先考虑的事。恰在这时有人推荐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夏季四月,汉明帝下令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防。王景虽然减省工程费用,然而所用钱财仍要用百亿来计算。十三年夏四月,汴渠修成,黄河、汴河分流,恢复了过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