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2 说和做课文细读品味1.开篇两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开头两段话用了引用和对比的手法,内容上写出了闻一多对“说”和“做”的态度和原则;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课文细读品味2.第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一句中的“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陪伴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课文细读品味3.第段中为什么说闻一多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当时
2、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人们的言论不自由,谁宣传民主谁就有被杀害的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人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而闻一多不同,越是这样的时刻,他越是勇于站出来。他敢于直面恐怖局势、坚持真理,所以闻一多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时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因而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课文细读品味4.结尾句有什么作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结构上:总结全文,“口的巨人”强调他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强调闻一多的言行一致、勇敢无畏。1.重点 议论在本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
3、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引领文章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是议论。这篇课文还用到了照应,有前后照应,有行文中的照应。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课文全篇探究2.发散思维闻一多先生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的做法,值不值得?探究一值得,只要有斗争,就会有人倒下去,时势越紧张,就越应该担当责任。闻一多先生面对反动派,视死如归,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麻木的中国民众,让人民看到了希望。生命有涯,精
4、神无涯。探究二不值得,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活着可以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闻一多先生虽然敢于承担责任,但搭上了宝贵的生命,十分可惜。课文全篇探究1.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分别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结尾段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归纳总结特色总结2.选材精当,精于剪裁。选材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如:“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等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如: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的演讲,作者没有过多记述,而是强调凶多吉少的紧张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句话,从而突出闻一多的大无畏精神。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