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066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 古代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人物传记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9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揭示着中华民族久远的底蕴,也构成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基因。然而现实是,如今有着_的文化遗产正在急剧消亡,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在悄然消失,许多原本世代传承的工艺在濒临甚至已经失传。少数民间传统艺术,靠着老一辈艺人的坚守才得以传承和保存,而且很大一部分已_,亟待政府和社会出手抢救。民间手艺的传承和保护,不只关乎个人或家族的一门手艺,而是有关一个行业的生存和传承,关乎浸染着民族感情的浓浓乡愁。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落到实处,必须改变当前这种靠民

2、间艺人_的状况。因为民间艺人势单力薄,若是当地政府及部门能对其进行政策性照顾,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进行“_”“搭桥筑台”,大力宣传引导人们关心和支持民间艺人,必将能扭转局面,让民间艺术深入人心,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吸引更多年轻人拜师学艺,那么民间艺人就不愁后继乏人了。一旦解决了接班人问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也构成了中华文化久远的基因。B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久远的基因,也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C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基因,也构成了中华文化久远的底蕴。D这些活态的文

3、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文化久远的基因。【答案】 D【解析】“承载”与“底蕴”搭配不当,排除A和B。据文意,画线句子后面“文化遗产正在急剧消亡”“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在悄然消失”,讲的是“中华文化”,所以“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在前,“中华文化久远的基因”在后。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年轻人会给老技艺带来新活力,两者相辅相成,就不愁传统的民间手艺不能焕发新的活力,重铸辉煌。B民间老艺人定会给年轻人以精神底蕴,两者相辅相成,就不愁传统的民间手艺不能焕发新的活力,重铸辉煌。C民间老艺人会给年轻人以精神底蕴,年轻人也会给老技艺带来新活力,两者相辅

4、相成,就不愁传统的民间手艺不能焕发新的活力,重铸辉煌。D年轻人一定会给老技艺带来新活力,民间老艺人一定会给年轻人以精神底蕴,两者相辅相成,就不愁传统的民间手艺不能焕发新的活力,重铸辉煌。【答案】C【解析】 选项中有“两者相辅相成”,A和B只说了一方面,而非“两者”,排除A和B。D项,“一定会”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浩如烟海亡在旦夕单枪匹马扯篷拉纤B不计其数危在旦夕单打独斗穿针引线C浩如烟海亡在旦夕单枪匹马穿针引线D不计其数危在旦夕单打独斗扯篷拉纤【答案】B【解析】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5、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亡在旦夕: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单打独斗:独自一个人自己去打斗、做事。扯篷拉纤: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穿针引线:指起中间联系作用。由“浩如烟海”可排除A和C;由“扯篷拉纤”排除D。故选B项。4.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_,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_。同

6、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继续_并且继续建设高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围村”。【答案】出现垃圾“围城”不会在短期减少(可能还会增加)建设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解析】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第处,根据“之所以是因为”可知,应该填现象,根据结论句“使垃圾不再围城”可推出内容;第处,根据前文的前提“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和“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

7、件下”的条件,可知要填垃圾产量的变化,“滞后效应”可知垃圾分类后垃圾的产生量不会在短期内减少或可能还会增加;第处,要填做法,根据上文“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可知,需要建设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5.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是情感的寄托。仿造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落后,清扫祭台怀亲人。材料: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登高远望思故人划动龙舟吊贤人游赏花灯享团圆火树银花粽叶飘香暮秋九月仲夏五月菊花绽放寒冬一月答:【答案】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

8、花,游赏花灯享团圆。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远望思故人。【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要求“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给的材料,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按照“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可将所给的词语俗语分成三类:能体现“元宵节”这一节日特征的有:游赏花灯享团圆、火树银花、寒冬一月 ;能体现“端午节”这一节日特征的有:划动龙舟吊贤人、粽叶飘香、仲夏五月。 能体现“重阳节”这一节日特征的有:登高远望思故人、 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然后再分析仿写的例句,注意仿写的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二、古代人物传记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第610题。(19分)管仲

9、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

10、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 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恒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

11、之宝也/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答案】 D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B鲍子,即鲍叔,“子”是古代对对方的尊称。C海滨,指与海邻接的陆地。齐国为临海国家,齐桓公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

12、之国”。D四维,指礼、义、廉、耻,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答案】 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却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说什么。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亊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现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交代了鲍叔牙的髙尚品德和行为,暗示鲍叔牙对管仲建立功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答案】 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

13、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译文:(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译文:【答案】 (1)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于统一,是靠管仲的智谋。(2)百姓想要的,就顺民意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民意废除它。10.从选文看,管仲的治国方法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简要概括。答:【答案】注重民生,以民为本,尊重百姓意愿。善于因势利导,有全局意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

14、,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

15、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蔥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蔥。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B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C李牧多为

16、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D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答案】 D【解析】 根据句意和事件发生顺序断句。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莫府即幕府,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B金是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称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银为货币,银一两称一金。C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

17、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D反间即反间计,指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获得虚假的情报,后来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答案】 B【解析】 金是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13.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B李牧为赵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C赵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二是赵军斗志昂扬,三是李牧指挥得当。D赵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李牧请战,李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答案】 C【解析】A项,错在“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文中无此意。B项,说“害怕匈奴的凶猛”不妥。D项,说李牧“迫不得已”不妥。14.翻译下列句子。(10分)(1)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译文:(2)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译文:【答案】(1)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2)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