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03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十四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情分析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作用、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物主义及其形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从考查的形式看,本专题主要以客观性试题形式出现,主观性试题主要出现在唯物论部分。题组一哲学是什么1(2013高考江苏卷,25)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从中可见()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2、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ABC D2(2013高考福建卷,35)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 BC D题组二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3(2013高考天津卷,7)近年来,人类对

3、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4(2013高考福建卷,3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C D题组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5(2013高考北京卷,2

4、7)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6(2013高考海南卷,18)2012年12月,“海南绿色崛起论坛”在海南举行。会议提出,推动海南绿色崛起,需要依靠和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守住这个全世界都追求的“时尚”,凸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强调海南绿色崛起以发挥独特优势为基础主张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来利用规律倡导适用于

5、我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模式认为工作中心应由经济建设转向生态文明建设 A BC D题组四物质决定意识与意识的能动作用7(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 BC D8(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

6、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 BC D题组五主观题92012高考山东卷,3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

7、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102012高考海南卷,2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

8、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备考指津2014年,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2)运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的新成果(如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等)。(3)运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实施的经济政策。(4)运用意识活动的特

9、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分析党的十八大制定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性。(5)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各地应如何立足实际发展经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本专题中“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部分高考命题仍将以客观性试题为主,“辩证唯物论”部分高考命题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均有可能出现。提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目的性和计划性生理机能相对静止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1哲学智慧与时代精神主干整合1哲学的内涵内涵注意问题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哲学发展的基

10、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 | | | | (2)哲学的基本派别根本观点分类评价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步性: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仍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局限性: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

11、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都是错误的进步性: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客观唯心主义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关系内容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第一,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第二,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功能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其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其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和其他自

12、然科学的进步;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实事求是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易混提醒1哲学与世界观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联系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2.世界观与方法论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

14、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3.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运动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任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作用不同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易错点拨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点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二者

15、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点拨: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3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点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尽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仍有不科学的地

16、方。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尽管唯心主义在总方向上是不科学的,但是就其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4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否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符合这一要件的哲学都属于真正哲学。命题预测预测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1当前,少数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7、、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四风”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预测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2下列观点中,与下面漫画中学校所持世界观相同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C子不语怪、力、乱、神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预测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3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变革推动了

18、人类思想的解放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BC D考点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干整合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2)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备注区别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联系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

19、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来说,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二是事物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

20、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

21、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易错点拨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点拨:在长期的思想发展史上,有些观点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但却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这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是由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构成的,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仍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点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点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点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点拨: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

22、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点拨: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知识纵横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唯物论角度: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

23、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唯物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命题预测预测一哲学的物质概念4美国宇航局的GRAIL月球探测器在将近1年的绕月飞行中,揭开了月球的许多神秘面纱:月壳比人们原先判断的薄得多;太阳系诞生初期,月球受到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次数比估计的多得多;探测数据还推翻了“地球曾有两颗卫星,相互撞击后形成月球”的假说。这进一步佐证了()未经实践检验的推测都是错误的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是客观的人的意识能够

24、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ABC D预测二哲学的运动概念5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预测三物质决定意识6本世纪以来,一种被称为“左手材料”的人工复合材料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光学和应用电磁学领域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青睐,对其研究也呈现迅速发展之势。然而它的出现却是源于上世纪苏联科学家的假想。这表明了 ()A超越现实的假想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B符合规律的假想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C思维的眼睛能够主动创造出假想的世界D相

25、对独立的社会预言促进实现社会存在预测四意识的能动作用7右边漫画告诉我们()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具有目的性预测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上述要求()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了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注意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A BC D考点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

26、一主干整合1尊重客观规律(1)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认识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2.认识人的主

27、观能动性(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2)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易错点拨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点拨:规律是客观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8、。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点拨: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实际、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点拨: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命题预测预测一物质运

29、动的规律9美国科学家日前表示,火星也存在与地球类似的板块构造,火星表面不少地貌特征与板块运动有关,火星断层可能至今仍在运动。这说明()事物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人们不断创造新的规律A BC D预测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0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 BC D1.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1)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30、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质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相对静止,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

31、具有阻碍作用。(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让新型城镇化路子走好走顺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中

32、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上百位专家历时1年多就城镇化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希望和国务院领导进行交流。201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工程院课题组大样本抽样调查显示,现在“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不愿再回乡务农,他们迫切希望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城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李克强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城镇化会面临更多挑战,需要放在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把握。我们既要清醒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

33、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又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我们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这根弦一定要绷紧。多维视角(打开思维之窗!)生活与哲学角度问题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城镇化建设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13亿人口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34、城镇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因地制宜。(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建设应尊重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李克强总理在我国城镇化建设问题上的重要论断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分析:(1)把城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把握,遵循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的方法论原则。(2)认识到城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主张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遵循了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的方法论原则。(3)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尊重规律,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35、,遵循了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4)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遵循了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原则。问题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述新型城镇化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的合理性。分析:(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新型城镇化尊重农民意愿,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新型城镇化只有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

36、场上。新型城镇化以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为根本前提,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经济生活角度问题一: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分析:(1)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促进就业,实现劳动者的自身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问题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结合李克强总理相关论断说明国家应如何加快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分析:(1)必须把推动经

37、济社会发展作为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第一要义,因地制宜、尊重规律,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快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立场,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加快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的基本要求,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加快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的根本方法,突出统筹城乡,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把握。政治生活角度问题一: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听取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分析:(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38、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推进城镇化听取专家意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和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2)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听取专家意见,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问题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和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分析:(1)公民应充分行使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积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2)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充分行使组织社

39、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要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问题三:结合材料中反映的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分析:(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农民工和市民一样平等地享有权利。(2)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提高农民工生活水平。(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4)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解决好城镇化中的民生问题,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文化生活角度问题:运

40、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分析:(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发展繁荣。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1当前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主动去推进。也有人担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会有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进而形成一个新的阶层

41、,城市贫民阶层。这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时并不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鲜明阶级性ABC D2现在社会上对城镇化有各种讨论,这些都是为了让新型城镇化之路走好走顺。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科学论证,周密谋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从哲学上看,这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A BC D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

42、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这表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B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C人们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和创造事物间的联系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完成作业:专题十四专题十四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_2014高考导航_【真题回放】1【解析】选C。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于转基因产品,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主要是受到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说法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选。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说法错误。2【解析】选D。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知识,考查考生

4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当选。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即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符合题意,干肢不符。夸大了意识的作用。3【解析】选A。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科学家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错误;C项干肢不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项错误。4【解析】选C。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44、物主义。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项选项排序正确。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合题意。5【解析】选B。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超前”“超负荷”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是不尊重孩子发展规律的表现,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说明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6【解析】选A。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海南绿色崛起论坛”会议指出,推动海南绿色崛起,需要依靠和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体现了海南崛起需要发挥当地的独特优势,故当选。在生态文明

45、建设中,要凸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体现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但并不意味着适用于我国各地,说法错误。我国依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法错误。故选A项。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把意识的作用夸大为“决定”,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夸大了想象力这个主观因素的作用。莫言作品对家乡百姓生活的反映体现了意识反映方式的多样性;莫言小说特色的形成与莫言的个性、能力和素质有关,这体现了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主体的特质,因此符合题意。8【解析】选C。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错在“只有”上。说法错

46、误,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人不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客观事物。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9【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知识限定具体明确,答题时要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紧扣材料相对应的两个层次的信息,观点统率材料,瞄准问题指向,具体分析阐释。【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10【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紧扣题目知识限定,从是否尊重客观经济

47、规律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原因。【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_核心考点探究_【命题预测】1【解析】选A。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是错误的世界观,“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强调了错误世界观的危害,A项从哲学角度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B、D两项观点错误。C项不符合题目知识限定。2【解析】选D。漫画中学校认为学生安全是由风水决定的,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D项世

48、界观与之相同,应入选。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项是唯物主义观点,均与漫画中学校世界观不同,应排除。3【解析】选B。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哲学革命。“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体现了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确,故答案选B。干肢不符。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只能给人以精神力量,观点错误。4【解析】选D。说法过于绝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5【解析】选D。“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说明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干肢不符

49、。6【解析】选C。被称为“左手材料”的人工复合材料,源于上世纪苏联科学家的假想,说明思维的眼睛能够主动创造出假想的世界,C项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B项错误。意识性质不同作用不同,D项错误。7【解析】选A。漫画中两个人分别认为是3根和4根的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的,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8【解析】选A。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不同性质问题采取不同方式整改,体现了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干肢不符。9【解析】选A。“火星也存在与地球类似的板块构造,火星表面不少地貌特征

50、与板块运动有关”,说明事物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正确。“火星断层可能至今仍在运动”,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正确。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10【解析】选D。材料不仅强调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同时也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意义,是其应有的启示。干肢不符。_时政热点链接_【创新体验】1【解析】选C。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出现不同的声音,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也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正确。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观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2【解析】选A。“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即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符合题意。“科学论证,周密谋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即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到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正确。虽是材料表明的,但不是方法论要求,干肢不符。3【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城镇化对多种事物产生的重要影响,D项符合题意。联系有利弊之分,只有人为事物的有利联系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A项错误。B项否定了具体事物联系的条件性,C项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观点均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