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01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测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硫及其化合物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硫易燃烧,其燃烧产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2、下列对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化物都是强酸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D.都能跟碱溶液反应3、下列物质用于漂白脱色,其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新制氯水B.过氧化钠C.活性炭D. 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注入盛有浓 硫酸的量筒中,并不断

2、搅拌B.运输时可以将浓硫酸密封装在铁罐中C.浓硫酸滴到硫酸铜晶体中的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D.少量浓硫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褪为无色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有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6、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 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加入稍过设的NaOH溶液;加人稍 过量的BaCl2溶液;滴入稀盐

3、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 C.D.7、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B.该工艺流程目的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 SO2 +2H2O=2FeSO4+2H2SO48、加热绿矾晶体,除结晶水蒸发出去外,还发生2FeSO4Fe2O3+ SO2+ SO3,如果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A.生成BaSO4和BaSO3混合沉淀B.

4、生成BaSO4沉淀,有SO2气体逸出C.生成BaSO4沉淀,有SO3气体逸出D.有SO2和SO3两种气体同时逸出9、取某地酸雨水样进行分析,发现其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增大B.亚硫酸缓慢被氧化C.酸雨中的水分被蒸发D.测定的pH有误差10、下列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的是( )A.H2SB.SO2C.H2SO3D.H2SO411、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A.检验试液中的: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B.检验试液中的 :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D.检验试液中的:试

5、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12、已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具有还原性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C.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具有氧化性D.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13、将适量的蔗糖(C12H22O11)放入烧杯,滴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可观察到固体变黑,片刻后,黑色物质急剧膨胀,同时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如下图所示)1.固体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_ _性(填“吸水”、“脱水”或“强氧化”)。2.确定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成分。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加热,颜色恢复

6、。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_(填“能”或 “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其理由是_ _。 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完成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 _ _。14、在通常状况下,A为固态单质。根据如下所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E的化学式。A_;B_;C_;D_;E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C:_;CD:_;B和C反应:_。3.将5mL 0.10molL-1的C的溶液与5mL 0.10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5、实验室可用图中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1.

7、盛装70%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 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填序号)。a.蒸馏水b.饱和Na2CO3溶液c.饱和NaHSO4溶液d.饱和NaOH溶液3.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_ _。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向第二份溶液中加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方案: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

8、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填“I” “”或“”);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5.装置E的作用是_ _。装置F中为_溶液。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都生成,在催化剂存在且加热条件下与反应生成,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A错误;溶于水得到的亚硫酸是中强酸,B错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恢复,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错误;和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正确。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新制氯水漂白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9、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因此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漂白物质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活性炭孔隙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漂白物质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漂白物质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A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运输时可以将浓硫酸密封装在铁罐中,B正确;浓硫酸滴到硫酸铜晶体中的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C错误;少量浓硫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成红色,D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

10、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A项正确;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SO2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C项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后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每一步所加 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BaCl2溶液 的目的是除去,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 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即一定在之后,将产生的沉淀一起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即在 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或或,故 A正确。 7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该过程中Fe2(SO4)3溶液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 SO2+2H2O=2FeSO4+ 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碗,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酸,A、D正确;根据A中分析可知该工艺流程目的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正确;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C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混合气体中含有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发反应:SO3+H2O=H2SO4,H2SO4+BaCl2=BaSO4 +2HCl,则没有SO3逸出,有BaSO4沉淀生成;由于H2SO3酸

12、性小于HCl的酸性,则SO2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而从溶液中逸出,故得不到BaSO3沉淀;所以产生的现象是生成BaSO4沉淀,有SO2气体逸出。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雨水中的H2SO3会逐渐被氧化成酸性更强的H2SO4,故pH会减小。故选B。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说明只能失去电子,化合价只能升高,即S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是处于最低价态,AD中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2、+4、+4和+6价,答案选A。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选项中先加入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没有;,而存在硝酸可能氧化成,最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错误;B选项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Ag+等

13、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正确;如果溶液中存在I-,I-具有还原性,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但是C选项中溶液最终没有变蓝色,错误;D选项中如果存在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B正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且具有还原性,将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错误;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

14、淀,亚硫酸钡能够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硝酸,D正确。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脱水2.SO2不能;SO2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2SO22H2O解析:1.装置中使蔗糖变黑,是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把蔗糖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2:1脱去,故答案为:脱水;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生成沉淀溶液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能;SO2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脱水过程中反应放热,所生产的碳和浓硫酸共热反应

15、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S;H2S;SO2;SO3;H2SO4(浓)2. Cu+2H2SO4(浓)CusO4+SO2+2H2O2SO2+O22SO32H2S+SO2=3S+2H2O3.H2SO3+OH-= +H2O解析:固体单质A能和氧气反应,也能和氢气反应,说明是非金属单质。根据其氧化产物可继续和氧气反应判断,A是S,和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硫化氢燃烧即生成SO2。硫和氧气反应生成SO2,SO2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浓

16、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SO2和水。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处于最低价,具有还原性,SO2具有弱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分液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2.c3.有浅黄色沉淀生成4.;SO2 +C12 +2H2O=4H+2C1-5.防止倒吸;NaOH解析:1.根据仪器特点可知,该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中液柱髙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但其在 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故可将产生的气体通人饱和NaHSO3 溶液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C项正确。3.SO2能将S2-氧化,生成硫单质,所以现象为有浅黄色沉淀生成。4.方案I,氯水中加人AgNO3溶液也可得到白色沉淀;方案中二氧化硫和氯水均可使品红褪色;方案中产生沉淀可证明SO2 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 (因溶液显酸性,不会产生 BaSO3沉淀,故产生的是BaSO4沉淀)。5.E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F用来吸收尾气中的SO2,可选用 NaOH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