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0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3)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解析: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A正确。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正确。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正确。蔗糖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动物细胞不能合成,D错误。答案:D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解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高度分化,通常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也无DNA复制;不同种类细胞的产生是由于遗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同一个体的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基因组相同。答案:B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

3、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答案:A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

4、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解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f组比值大于b组,因此失水量大于b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答案:D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膜上载体的活性会阻碍细胞吸收KB大分子物质通过

5、载体蛋白进入细胞内,且需要消耗能量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依然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解析:钾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故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线粒体的功能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离子,A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葡萄糖属于主要能源物质,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能量代谢,则此时有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正确;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溶质微粒浓度升高,故渗透压升高,D正确。答案:B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暗反应中不需要ATP参与反应B光合

6、作用中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合成有机物C人体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D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能为病毒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解析: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ATP参与,A错误;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吸收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不能合成有机物,B错误;人体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C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需的一切都来自宿主细胞,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4分。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需作答。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7(10分)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

7、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_。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_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_。(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_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解析:(1)据图可知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曲线A)下的纵坐标为0,即净光合速率为0;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A、B、C均表现为上升,即净

8、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高。(2)CO2浓度大于c时,高光强条件下(曲线A)的净光合速率仍然能够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限制B、C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是光强。(3)CO2浓度小于a时,3种光强下,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也就是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4)据图可知CO2浓度和光强会影响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的产量,故为提高植物的产量,应综合考虑CO2浓度和光强对植物的影响。答案:(1)0A、B、C(2)光强(3)大于(4)光强8(9分)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

9、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_。(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5)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_(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_(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_(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_,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解析:(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2)图中A处是释放神经递质

10、,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答案:(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2)电信号化学信号(3)减少反馈(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CC胰高血糖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9(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

11、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

12、处于一个营养级。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应属于第四营养级。(2)根据(1)的食物网可推知: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答案:(1)戊乙甲丁丙(2)

13、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10(11分)黄瓜中偶尔有“苦黄瓜”。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黄瓜的苦味物质葫芦素主要由两个“主控开关”控制合成,叶苦与非苦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果苦与非苦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二者独立遗传)。现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非苦味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叶片中葫芦素的含量能有效抵御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如图是葫芦素形成的遗传机制示意图,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_。(2)自然条件下叶和果实均无苦味的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种。(3)若你是育种工作者,应选育表现型为_的黄瓜,为了

14、获得这样的黄瓜可采取杂交育种的方法:让F1_得F2,在F2中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还需进行_,并不断淘汰_(表现型)的个体, 其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_。若要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还可采用_育种的方法,其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_。(4)由如图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非苦味类型,说明叶和果实非苦都是显性性状,F1为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为AABB、aabb。(2)叶和果实均无苦味的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

15、B、AABb、AaBb 4种。(3)提高叶片中葫芦素的含量能有效抵御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所以育种工作者应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选育表现型为叶苦果非苦的黄瓜,F1AaBb自交,后代叶苦果非苦(aaB_)中纯合子占1/3,但是还有的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通过连续自交的方式并不断淘汰叶苦果苦的个体,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也可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更快的获得叶苦果非苦的黄瓜,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4)图中两个基因通过控制两种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1)aabb和AABB(2)4(3)叶苦果非苦自交1/3连续自交叶苦果苦基因重组单倍体染色体变异(

16、4)酶(二)选考题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

17、(3)示意图A和B中,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的利用率。解析:(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的计算公式估算水样中的活菌数:M(稀释倍数)1003.8107(个/L)(2)接种时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

18、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3)由题图可知B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结果(菌落相对均匀分布)。(4)震荡培养可以增加液体培养基的氧气含量,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另外震荡培养还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8107个/L(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4)溶解氧营养物质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19、。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_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_基因。(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_出所需的耐旱基因。(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_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_,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_是否得到提高。(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_(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解析:(1)基因文

20、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包含生物基因组的所全部基因,cDNA文库是以mRNA反转录后构建的,只含有已经表达的基因(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会表达),即部分基因。(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需要进行筛选。(3)要提高植物乙的耐旱性,需要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旱基因导入植物乙的体细胞中。要检测目的基因(耐旱基因)是否表达应该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耐旱基因)的表达产物(即耐旱的相关蛋白质);个体水平检测可以通过田间实验,观察检测其耐旱性情况。(4)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则子代将全部表现耐旱,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或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则转基因植株的基因型可以用A_表示(A表示耐旱基因,_表示另一条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A_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_121,所以耐旱不耐旱31,与题意相符。答案:(1)全部部分(2)筛选(3)乙表达产物耐旱性(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