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6《陈涉世家》.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4973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6《陈涉世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6《陈涉世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6《陈涉世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6《陈涉世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6《陈涉世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6《陈涉世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陈涉世家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阳夏(xi)適戍(zh)鸿鹄之志(h)B辍耕(chu) 闾左(l) 度已失期(du)C篝火(gu) 社稷(j) 六七百乘(shng)D嗟乎(ji) 间令(jin) 以数谏故(shu)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今亡亦死_ (2)发闾左谪戍渔阳_(3)念鬼_ (4)夜篝火_(5)此教我先威众耳_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7)比至陈_ (8)刑其长吏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项是()A楚人怜之 B其翼若垂天之云C辍耕之垄上 D何陋之有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发 闾 左 適

2、 戍 渔 阳 九 百 人(2)今 诚 以 吾 众 诈 自 称 公 子 扶 苏、项 燕(3)又 间 令 吴 广 之 次 所 旁 丛 祠 中5用课文原句填空。(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3)陈胜采用“威众”之策后,收到的效果是:_。_,_,_。(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的一句话是:_!6文学常识填空。陈涉世家选自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_所著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体通史,鲁迅称之为“_,无韵之离骚”。阅读课文,回答问题。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扶苏以

3、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广故数言欲亡C会天大雨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书8翻译下列句子。(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_(2)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9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请用四字词语概括。_10“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些生动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11结合课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链接材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

4、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选自史记陈涉世家)_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

5、千余,卒数万人。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 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选自资治通鉴)注 掾、主吏:官名。背:背叛。因劫:借此胁迫。刘季:刘邦。遗:给。陈:陈说。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A乃令樊哙召刘季沛令后

6、悔B以激怒其众得三千人,以应诸侯C今欲背之欲诛萧、曹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乃令樊哙召刘季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_(2)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_14甲文中的陈涉和乙文中被杀的沛令分别是怎样的人?(4分)_15陈涉、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的共同点是什么?前者发动起义取得成功,后者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简要分析。(4分)_16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赏析对联 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

7、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_(2)设计名片 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_详解详析1解析 A “夏”应读“ji”。 2(1)逃亡。(2)征发。(3)考虑、思索。(4)笼子,这里是用笼子罩的意思。(5)动词,威服。(6)难道。(7)等到。(8)惩罚。3解析 CC项和例句中的“之”都是动词,可以解释为“去、往”。4(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天下苦秦久矣(3)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司马迁纪传史家之绝唱7解析 BA项,两个“次”分别是“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的意思;B项,两个“数”都是“屡次,多次”的意思;C项,两个“会”分别是“适逢,恰巧遇到”“集会”的意思;D项,两个“书”分别是“写”“字条”的意思。8(1)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2)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9置书鱼腹、篝火狐鸣。10写出了士卒敬畏陈胜的神态,也反映了起义前夕人心躁动、紧张又兴奋的情况

9、,从侧面衬托了陈胜的善于斗争和其组织领导才干。11从课文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以看出陈涉能正确地审时度势;从“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可以看出陈涉足智多谋,有极强的组织能力。从链接材料中“涉之为王沈沈者”,可以看出陈涉贪图享受;从“陈王斩之”,可以看出陈涉是一个不顾念旧情的人。启示略。12解析 AA项,两个“令”分别是“派,让”“县令”的意思;B项,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C项,两个“欲”均为“想要”的意思;D项,两个“乃”均为“于是”的意思。13(1)你们诸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了期限,(按照秦法)就要杀头。(2)希望你召集流亡在

10、外的人,可以得到几百人。14陈涉:做事果断,有反抗精神,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善于分析形势。被杀的沛令:优柔寡断,反复无常,畏首畏尾。15共同点:都在竭力争取群众的支持。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成功原因:陈、吴先用计赢得众人的同情,杀两尉又断了动摇者的退路,再加上陈说利害且极具号召力地宣传发动,最终得到众人的拥护。沛令被杀原因:沛令身为秦吏,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召得刘季之众却又不信任他们,甚至要杀害全力支持他的萧、曹二人,最终成了孤家寡人,遭杀身之祸。参考译文乙 等到陈胜起义时,沛县县令想要率沛县军民响应。县令身边的官员萧何、曹参说:“大人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百姓(响应陈胜),恐怕

11、(很多人)不会听从。希望你召集流亡在外的人,可以得到几百人,再借(这些人)胁迫大家,大家不敢不听。”(县令)于是命令樊哙召刘邦来。刘邦带领的人已经有几十上百个了;沛县县令又后悔了,害怕刘邦有变,命令将城门关闭坚守,并且想杀掉萧何与曹参。萧何和曹参很害怕,偷偷跑出城投奔刘邦。刘邦将书信绑在箭上射到城上,给沛县的父老乡亲,陈说了利害关系。沛县的父老乡亲率领沛县的子弟一起杀死了沛县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推举(他)为沛公。萧何、曹参等人招募了沛县三千子弟,响应(反秦的各路)诸侯。16(1)解析 本题属于赏析语句题。解答时应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来思考。本题需抓住“蚕室” “龙门”的比喻义。“蚕室”指受宫刑之后容易中风而死,需要在像蚕室一样温暖不通风的密室里养伤,待创口愈合后方能出来。“龙门”一般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答案 “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