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西周时期的“礼”除了在刑法和行政方面有相应的体现落实之外,礼还要通过社会政治心理层面发挥作用和功能。礼治的实质就是治心,即心治。这说明西周时期A. 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 强化对社会思想的干预和控制C. 儒家德治思想影响广泛D. 在礼制基础上形成分封等级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礼还要通过社会政治心理层面发挥作用和功能。礼治的实质就是治心”可知,西周强化对社会思想的干预和控制,B正确;秦朝建立皇帝制度,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排除C;材料强调礼在政治心理层
2、面发挥作用而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分封制,排除D。2.据日本真人元开在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唐玄宗时停泊在广州的外国商船已经很多,“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这反映出A. 中外经济交流呈现繁荣态势B. 南北方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 南方经济重心地位逐渐巩固D. 唐代农商并重政策效果显著【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唐朝外国商船数量众多,而且商品种类和规模较大,体现了海外贸易繁荣,A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与各国之间贸易往来,而不是国内南北方之间经济交流,排除B;唐代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3、因此“巩固”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如何发展,排除D。3.宋代的刑狱“州郡不能决而付之大理,大理不能决而付之刑部,刑部不能决而后付之御史台。”御史台“与夺刑名,事体重大”。这反映了宋代A.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监察机构缺乏独立性D. 司法体系逐渐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宋代监察机构不仅有监察权还有司法权,监察机构不独立,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效率低下,排除A;材料中提到州郡不能解决的刑狱案件,要上报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材料体现刑狱案件最终交于御史台,体现权力交叉,司法体系不完善,排除D。4.清代史料记载,湖南会同县之洪江镇,“上通
4、滇、黔、蜀、粤,下达荆、扬、闽、广,舟揖往来,商贾辐辏。”永明县之桃川墟,“人烟凑密,地通两粤,为商舟改装之所。这说明A.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B. 市镇在长途贩运中发挥重要作用C. 湖南是全国商品流通的中心D. 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已有所松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提到一些市镇交通便利,“上通滇、黔、蜀、粤,下达荆、扬、闽、广,舟揖往来,商贾辐辏”、“人烟凑密,地通两粤,为商舟改装之所”可知,这些市镇有利于跨区域长途贸易发展,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洪江镇、桃川墟因交通位置而重要,但是仅仅这两个市镇的出现不能证明湖南是全国商品流通中心,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
5、而非对外贸易,排除D。5.如表为不同文献对唐胥铁路的历史叙述,综合以上叙述可知A. 顽固派极力阻挠唐胥铁路修建B. 唐胥铁路的施工技术领先世界C. 蒸汽机还没有投入到运输领域D. 马车铁路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提到马车铁路“西国皆有之。而以美国为最多最美”,“若能仿照台北筑做用马拖车小铁路”等可以看出,马车铁路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D正确;材料没有显示顾固派对马车铁路的看法,排除A;材料表明马车铁路西方国家皆有,而且未对唐胥铁路与国外施工技术比较,所以看不出唐胥铁路的施工技术领先世界,排除B;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投入到运输领域,排除C。6.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的
6、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呈露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 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首要目标B. 反孔批儒对儒学新发展具有建设意义C. 实现了本土与外来文化融合D. 使民众思想最终摆脱了封建礼教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呈露出来”可知,新文化运动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而是使得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呈露出来,说明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孔批儒
7、对儒学新发展具有建设意义,B正确;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首要目标不是传承传统文化,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本士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而未体现对民众的作用,排除D。7.1936年的国防计划中,蒋介石将全国分为抗战区、警备区、绥靖区、预备区,同时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地的兵工厂得到了扩大生产和试制新式武器的命令,铁路,公路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A. 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B. 加强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C. 应对日本扩大侵华做积极抗战准备D. 重视全国建设以促进全国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蒋介石在1
8、936年所做的国防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正值日本局部侵华阶段,蒋介石的做法是为了应对日本扩大侵华做积极抗战准备,C正确;随着民族矛盾上升,蒋石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非“开始”,排除A;国防计划主要是针对日本侵华的而不是为了剿共,排除B;国防计划的目的是抗日,不是为了国家稳定,排除D。8.1954年3月,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组成17个小组,讨论宪法草案初稿。从3月25日至5月5日,参加者500多人,提出意见和疑问除重复者外,达3900多条。这体现出A. 新中国政治活动的民主性B. 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C. 人大代表参政积极性高涨D. 宪
9、法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A【解析】【详解】政协讨论宪法草案初稿过程中参与人数多,并积极提出建议和问题,体现了新中国政治活动的民主性,A正确;政治协商会议在建国初是代行人大的职能,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之后,政协已经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题干中涉及的是政协会议,其参与人员不属于人大代表,排除C;材料未涉及宪法内容,排除D。9.普罗泰戈拉声称,他传授的技艺是“在私事中如何能把家庭料理得井然有条,在公事中如何能在言语上和行动上对城邦产生最大的影响。”对智者来说,知识只在构成驾驭生活的手段时才是有价值的。据此可知A. 雅典城邦重视公民生活技能培养B. 智者学派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C. 人文主
10、义者反对虚无的神学理论D. 雅典文化植根于城邦商品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在私事中如何能把家庭料理得井然有条,在公事中如何能在言语上和行动上对城邦产生最大的影响”以及“驾驭生活”可知,智者学派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即学以致用,B正确;题干指的是智者学派传授技艺的侧重点,而非雅典城邦对公民技能的培养,排除A;C与题无关,排除;题干未涉及商品经济对雅典文化的影响,排除D。10.有学者指出,尽管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的正式名称是“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代表修正案”,但法案保证了议会的财产基础,说明议会代表的是财产,而不是人。这一结论是基于A. 改革目的是扩大英国议会的财政权B. 工业资产阶级
11、成为改革的受益者C. 法案对选民收入和财产资格的限制D. 经济发展是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到1832年议会改革的名称虽然是人民代表修正案,但依然保证了议会的财产基础,所以此次议会改革还是强调对选民收人和财产资格的限制,C正确;材料强调法案保证了议会的财产基础,而不是扩大议会的财政权,排除A;议会改革的目的是保障议会财产基础,不体现工业资产阶级受益,排除B;材料没涉及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排除D。11.下表为1932年到1936年苏联人均消费统计这些数据反映出苏联A. 经济政策的调整效果显著B. 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过渡C.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D. 城乡消费差距
12、逐渐缩小【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1932年到1936年苏联人均消费基本呈现上升趋势,1928年以后实施计划经济建设,经济政策的调整使人均消费增长,A正确;1937年二五计划后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排除B;材料显示人均消费上升,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排除C;材料中数据反映农场与非农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排除D。12.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以低廉价格,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的服务,并且国家以巨额资金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把科技成果转让给大企业。这些措施反映了A. 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发展B.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C. 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D. 国家调节与私人垄断相结合【答案】D【解析】
13、【详解】材料中资本主义国家以低价格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的服务,并以巨额资金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科技成果转让给大企业,体现国家干预经济鼓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D正确;政府重视科技是材料部分内容,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排除B;材料主要反映国家干预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而不是笼统的促进经济发展,排除C。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决定着以农为本乃治国之要,小农生产的稳定与否,是社会统治安危兴亡和最敏感的晴雨表。封建王朝不断的兴衰更替中,不断积累起诸如土地兼并、水利失修、吏治腐败乃至内乱外祸,到王朝末年,必然产生小农生产的严
14、重蒌缩,农民生计无着,被迫离乡背井,造成大量流民出现。自然灾害也是造成小农破产的重要因素。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原先依托着旧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社会权益的相当一部分人口会在吐纳代谢的高速社会运动中被无情地甩出轨道。近代的畸形社会中,原有的旧模式流民仍不断再生,又诱发出更多的流民.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就任后,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授权总统整顿银行业,恢复金融系统。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总署”,通过该署对失业者进行直接救济,但罗斯福只是把“直接救济”作为权宜之计。1933年陆续成立“公共工程署”,“民用工程署”,大力兴建公
15、共工程,大批失业人口重获就业机会。摘编自王金虎等美国历史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困难,截止1949年11月26日,北京市共计发出粮食21万斤,1949至1950年冬,成都市共发救济粮食596.66万石。天津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给城市贫民和失业工人发放小本贷款共计6000万人民券,以帮助他们开展生产活动。武汉市1950年68月,全市完成解放大道等道路修建工程,修武金堤等50余公里,共招募失业人员8000多人。中共中央制定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劳资两利、公私兼顾”政策,对公营和私营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摘编自高中
16、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上流民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分析流民问题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失业政策的共同之处。【答案】(1)原因:中国古代小农生产的脆弱性;政治的腐敗和社会的动荡;自然灾害;近代社会转型;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影响:造成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频发;引发统治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为近代民主革命提供了力量。(2)原因:长期战乱动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国民党的破坏;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
17、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孤立和封锁。共同之处:都采用直接救济的方式;都利用金融手段;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都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生产脆弱性,容易破产形成流民;根据材料“封建王朝不断的兴衰更替中,不断积累起诸如土地兼并、水利失修、吏治腐败乃至内乱外祸”可知,政治的腐敗和社会的动荡;根据材料“自然灾害也是造成小农破产的重要因素”可知,自然灾害是流民形成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原先依托着旧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社会权益的相当一部分人口会在吐纳代谢的高速社会运动中被无情地甩出轨道”可知,近代社会转型易导致流民现象;根据材料“
18、近代的畸形社会中,原有的旧模式流民仍不断再生,又诱发出更多的流民”可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加剧了流民现象。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流民的不稳定性造成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频发;根据材料“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决定着以农为本乃治国之要,小农生产的稳定与否,是社会统治安危兴亡和最敏感的晴雨表”可知,流民问题引发统治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流民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为近代民主革命提供了力量。(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长期战乱动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破坏是造成城市失业的重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业基础
19、薄弱;从外交上看,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孤立和封锁,加剧了中国城市的失业问题。共同之处:根据材料“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通过该署对失业者进行直接救济”和“北京市共计发出粮食21万斤,1949至1950年冬,成都市共发救济粮食596.66万石”可知,两国都采用直接救济的方式;根据材料“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授权总统整顿银行业,恢复金融系统”和“天津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给城市贫民和失业工人发放小本贷款共计6000万人民券,以帮助他们开展生产活动”可知,都利用金融手段;根据材料“1933年陆续成立 公共工程署,民用工程署,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大批失业人口重获就业机会”和“武汉市
20、1950年68月,全市完成解放大道等道路修建工程,修武金堤等50余公里,共招募失业人员8000多人”可知,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根据材料罗斯福政府的举措以及材料“中共中央对公营和私营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可知,两国都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关于汉语中“老师”一词的源流及演变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处与“老师”含义相关的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说明。(要求:简述与“老师”相关的信息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逻辑清楚,史实准确。)【答案】信息:20世纪初“老师”一词不再与科举功名相关。成为对一
21、般教师的尊称。历史现象:20世纪初,科举制废除,新式教育不断发展。说明: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和不断激化的社会危机,清政府开始了新政改革。效仿西方的先进制度,废除了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老师”一词伴随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科举制脱去了联系。辛亥革命后,近代新式教育进一步发展,民主平等思想不断传播,身份等级意识进一步淡化。“老师”成为对一般教师的普遍尊称。【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提取信息“到了20世纪初,老师成为对一般教师的尊称。” 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校的幼稚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20世纪初,科举制废除,新式教育不断发展的历史现象。说明:对新式教育发
22、展的历史现象侧重民族危机的加剧、清末新政改革以及辛亥革命后新式教育进一步发展,民主平等思想传播,身份等级意识淡化等角度分析,阐述“老师”成为对一般教师的尊称。15.材料 1901年后,清政府开始尝试建立一支采用西式武器、西式训练的新式国家常备军。1903年12月4日,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练兵处”,作为主管全国新军编练和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1904年9月12日,练兵处奏准颁布新军营制饷章,内容涉及军制、营制、军官选任、士兵招募、军队训练和调派、官兵的奖惩和赏罚、军服军械以及卫生和后勤运输的标准和统一,以及各级大小军官薪水和各弁目兵丁饷银及各骡马、军械的开支等等。练兵处还先后制定和颁布新定陆军学堂办
23、法二十条陆军小学堂章程规则等章程,由中央和各省分别设立各类军事学堂,培养急需的新式军事人才。为弥补国内军事教育之不足,练兵处选派陆军留学生赴日学习,留学经费由练兵处和各省各半筹措,至1908年7月,派赴留日陆军留学生已不下一千人。至1911年,编练成军的新军计有14个镇、18个混成协及1个禁卫军和4个标。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军事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模仿和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中央设机构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章程和标准;改革内容全面、系统;重视军事教育;国内教育与留
24、学教育相结合。(2)影响: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加重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杜会矛盾;新式军队和新式人才为革命党的反清斗争提供了力量。【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清政府开始尝试建立一支采用西式武器、西式训练的新式国家常备军”可知,清政府模仿和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根据材料“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练兵处,作为主管全国新军编练和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可知,清政府在中央设机构统一规划;根据材料“练兵处奏准颁布新军营制饷章”“练兵处还先后制定和颁布新定陆军学堂办法二十条陆军小学堂章程规则等章程”可知,清政府制定统一的章程和标准;从制定的章程内容来看,此次改革内容全面、
25、系统;根据材料“由中央和各省分别设立各类军事学堂,培养急需的新式军事人才练兵处选派陆军留学生赴日学习至1908年7月,派赴留日陆军留学生已不下一千人”可知,清末军制改革重视军事教育,国内教育与留学教育相结合。(2)影响:从近代化角度看,清末军事改革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中重视军事教育,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以及各级大小军官薪水和各弁目兵丁饷银及各骡马、军械的开支等等”和“留学经费由练兵处和各省各半筹措”可知,改革加重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杜会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军事改革培养的新式军队和新式人才为革命党的反清斗争提供了力量。16.材料一 对于日本在1937年发
26、动的侵华战争,美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谴责,但这一切都停留在“口头威吓”,并没有采取阻止日本侵略的具体措施。美国对中国的确进行了物质援助,1938年12月美国通过进出银行给予中国2500万美元贷款,1939年3月美国再次给予国民党政府1280万美元的材料 贷款。但美国也同样对日本进行输出,1937年日本进口总额的33.7%,1938年的34.4%,1939年的34.4%都是来自美国,绝大部分是日本急需的废铁、工作母机、石油等物资。材料二 1940年秋冬之间,日本为掌握更多资源,加紧向英国和荷兰施加压力,加快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中立条约。7月26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与法属
27、印度支那签订的共同防卫协定,29日起开始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进驻。当26日日本法属印度支那共同防卫协定一公布,美英两国立即冻结了日本资产,把菲律宾军队置于美军的指挥之下,并向中国派遣了美国的军事顾问团。到8月1日,美国宣布禁止除棉花和粮食以外包括石油在内的一切物资的对日出口。摘编自太平洋战争史(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后美国东亚外交政策的主要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态度转变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意图:希望中日互相消耗,维护美国在远东的霸权;纵容日本,希望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向日本表明态度,防止日本过渡扩张,危害美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28、。(2)原因: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利用日本进攻苏联的意图失败;美英两国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走向合作。影响:日本为获得资源,进一步加快对东南亚地区的侵略;中国抗日战争的压力有所减轻;美日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解析】【详解】(1)意图:根据材料“美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谴责,但这一切都停留在口头威吓,并没有采取阻止日本侵略的具体措施”,同时美国对中国援助,但未停止对日本输出,可见美国希望中日互相消耗,维护美国在远东的霸权;根据材料“1937年日本进口总额的33.7%,1938年的34.4%,1939年的34.4%都是来自美国,绝大部分是日本急需的废铁、工作母机、
29、石油等物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纵容日本,希望日本北上进攻苏联;根据材料“对于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侵华战争,美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谴责”并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向日本表明态度,防止日本过渡扩张,危害美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2)原因:根据材料“日本为掌握更多资源,加紧向英国和荷兰施加压力,加快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可知,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根据材料“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中立条约”可知,美国利用日本进攻苏联的意图失败;根据材料“7月26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与法属印度支那签订的共同防卫协定,29日起开始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进驻”可知,美英两国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走向合
30、作。影响:根据材料“1940年秋冬之间,日本为掌握更多资源,加紧向英国和荷兰施加压力,加快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和“到8月1日,美国宣布禁止除棉花和粮食以外包括石油在内的一切物资的对日出口”可知,美国对日本的制裁,迫使日本为获得资源,进一步加快对东南亚地区的侵略;根据材料“并向中国派遣了美国的军事顾问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日矛盾激化,中国抗日战争的压力有所减轻;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美日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7.材料 张载,宋代理学中“关学”一派的开创者。为了与佛、道相抗衡,弥补原始儒学在本体论上的不足,张载提出“气一元论”,在哲学上明确提出“气”的概念,并以气为天地万物的
31、共同本原和本质。在张载看来,由气所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矛盾的对立,形成了宇宙的运动变化。张载反对秦汉以来的学者“学必如圣人而后己”,提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时刻关注社会问题,他撰写的边议九条兵将法与蔡帅论边事划一,阐述了抗击西夏的主要战略措施,针对土地兼并、贫富不均专门写了井田议。张载提出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关学一派的治学宗旨。摘编自张世敏著张载学说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载思想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载思想提出的背景。【答案】(1)特点:重视
32、世界本原的解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特征;反对墨守成规,重视思考和创新;重视实学和经世致用,关注社会问题;重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2)背景:封建经济的发展;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宋代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原始儒学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不断融合。【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在哲学上明确提出气的概念,并以气为天地万物的共同本原和本质”可知,张载重视世界本原的解释;根据材料“由气所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矛盾的对立,形成了宇宙的运动变化”可知,张载的思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特征;根据材料“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可知,张载反对墨守成规,重视思考和创新;根据材料“张载时刻关注社会问题”可知,张载重视实学和经世致用,关注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知,张载重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2)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封建经济的发展;从国家政策来看,北宋重文,具备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根据材料“为了与佛、道相抗衡,弥补原始儒学在本体论上的不足”可知,原始儒学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同时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不断融合促进了张载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