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A奉行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 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2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
2、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3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B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C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D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4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
3、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着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政体变革(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C促进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D削弱了宪政民意的基础5“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A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B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C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D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6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
4、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 D革命党人为维护政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7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阶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他户数抗战前367.228.454.05.01.8减租后2.46.738.002.53.4土地抗战前29.521.029.519.00.80.2减租后13.517.5522.50.63
5、.4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8学者马勇认为,近代中国某一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多个由外国资本开发、管理的经济“特区”,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的气息,二十年后,中国在西方压力和自身需求下,不得不踏上现代化之路。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 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
6、了经验 D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10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A两极格局的瓦解B多极化趋势出现C关贸总协定签署D多极化趋势加强11中共中央就某一历史事件作出指示:“这次发动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开始。”这一事件A为国共实现合作提供契机B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121905年,清政府宣布
7、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A“新政”举步维艰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C社会矛盾尖锐复杂D新式教育日渐普及13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A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B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移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有利于稳定全国的粮食市场秩序14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书中写道,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所谓“藩镇割据”只是藩镇中的
8、一部分,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地方财政收入B共同抗衡了中央政权C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D实现了对中央的控制15元世祖末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职五年以上时有发生。久任官员迁转颁布后,“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变化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B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16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
9、合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17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欲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以致后来发生府院之争。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切实维护了共和体制B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C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D在政体选择上因人立法18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这表明当时工人运动A逐渐获得科学理论的指导B将资本主义制
10、度作为斗争对象C以夺取政权作为主要目标D尚未明确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1919世纪30年代,英王威廉四世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他还三次为大臣制订正式提案。在一次庆典中,他不听从其政治顾问而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以对上议院中一次关键的投票施加影响。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国王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和议会受到国王控制C专制王权曾一度出现复辟 D君主立宪制仍在发展之中20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211954年12月,毛泽东在
11、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 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22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A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 B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C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D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23二月革命时期成立的苏维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十月
12、革命后,俄国各地成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1934年改称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A十月革命的胜利B社会性质的变化C国家版图的扩大D民主主体的发展24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25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
13、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 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26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 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 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27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
14、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28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9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15、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30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C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D三公制
16、、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3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3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
17、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33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34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94年为113886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
18、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35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36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
19、。这表明国际宣传处A活动利于改善抗战国际环境 B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C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D积极对外宣传全民族抗战路线37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38读下图,表述正确的是A管仲在处推行了“相地而衰征”B北魏孝文帝从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均田制”C唐朝在处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D宋朝在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39据统计,明朝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
20、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充任六科给事中的人选,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A我国监察制度走向完备B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40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单靠内线作战,纵然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但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减轻压力,根本扭转战局,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口”。为“另辟蹊径”A中共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解放军首先发起辽沈战役D中共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5分,第43题15分,共40分。)41美国
21、总统选举。(10分)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引发了中学生对美国总统制的兴趣和讨论。材料一 共和党特朗普与民主党拜登在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图片材料二问题:(1)概述美国总统制的由来。(2分)(2)联系材料二中1944年、1948年、1972年份当选的三位总统的相关史实,挑选一位来简介“美国总统与中国关系”,并总结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4分)(3)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中国对此的策略是什么?(4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
22、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怎样的榜样?(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综上,谈淡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3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萌芽,秦汉时期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监察体制,隋唐时期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监察网,宋元时期得到强化,出现了独立机构谏院,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
24、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秋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根据宪法规定,国会通过法律,必须得到参、众两院的同意。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总统及其政府的活动经费必须由国会通过预算法案,国会可以2/3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权,国会可以弹劾总统,国会与外国签订条约、任命联邦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取得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国会可弹劾法官,可通过法律来
25、决定法院的编制,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总统发布的命令有权进行司法审查并宣布违宪而使之无效。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扎、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及对该制度的评价。(7分) (2)根据材
26、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区别。(4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CCDBA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BCBABD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DDDCABD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CDDAAADBB二、材料题41.【答案】(10分)(1)由来:总统制度起源于美国1787年宪法,为防止中央政府的权力过大而滋生腐败,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
27、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有权任命中央政府官员和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的行政首脑。(2分)(2)简介:1944年当选的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共同发表开罗宣言,中美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盟友,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1948年当选的杜鲁门总统在二战后推行冷战政策,发动朝鲜战争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新生政权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当选的尼克松总统当选后随即访华,发表了上海公报,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2分)总之,从罗斯福总统到尼克松总统执政期间,中美关系发展经历了由盟友变为敌对再到合作的复杂历程。(2分)(3)问题
28、:台湾问题;(2分)策略:一国两制。(2分)42.【答案】(15分)(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分)创新:行省制度。(2分)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2)榜样:君主立宪制;(2分)责任内阁制;(2分)政党政治。(2分)(3)性质: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2分)认识:政治制度是治理国家,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政治制度的选择要符合本国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不应照搬别国。(1分)43. 【答案】(15分)(1) 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2分)可有效规范官僚队伍,防止
29、官吏腐败;(2分)避免君主用人失误。(2分)评价: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不可能真正阻止贪赃枉法等情形出现。(1分)(2) 作用:积极: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有利于调节不同利益集团冲突; -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消极: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的推诿造成了机构庞大、耗时长及行政效率的低下。)(4分)(3) 区别:中国的监察体制是皇权专制下的监察,监察机构对皇帝负责;美国三权分立具有分权与制衡性质,相互独立。中国监察官员与其对象属于单向制约;美国的三权分立具有双向制约性。中国监察体制为了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的体现;西方的分权是保证民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