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128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

2、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

3、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4、(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释(1)怚:通“粗”,粗疏,鲁莽(2)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以:率领B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道歉,谢罪C自驰如频阳 如:到,往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故及大王之向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3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王翦深谋远虑的一组是:(2分)非六十万人不可 老臣罢病悖乱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5、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6、/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答案】1B2B3B4D5C6(1)王翦已经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2)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因此而对我产生疑心吗?【解析】1试题分析:谢:推辞,推脱。【考点定

7、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解题时,要结合语境,尤其不能以现在的意义去解释,掌握一词多义,学习过程中需多记忆,多积累。此题“谢”“翦言不用,因谢病”意思是“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而不是“道歉,谢罪”之意。2试题分析:A介词在/介词对;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 连词,于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关系。【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

8、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解题时要注意联系语境,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从词性、意义、用法几个角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于之乃而”四个常用虚词。3试题分析:王翦的托辞 楚国的应对 身后影响。【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技巧点拨】解答此题,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可用排除法。题干要求“直接表现王翦深谋远虑”,抓住两点“直接表现”“深谋远虑”。直接表现,必须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而不是通过他人的介绍评价。表现的人物的特点是深谋远虑。不是王翦的行为,是楚国的应对,故排除CD;王

9、翦的托辞,不是深谋远虑;是王翦身后影响,非正面描写,故选择B。4试题分析:A“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的主语是李信;B王翦始终都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六十万”;C王翦请田宅是为了让秦王不猜忌自己。【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

10、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5试题分析:断句要理解大意,划分停顿;寻找标志性词语,找名词“王翦”“李信”“蒙恬”;“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结构相同,中间可以停顿。【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文段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以点断的句子,并运用一些断句的方法,如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等。据语境分析,文中涉及的人物有“王翦”“李信”“蒙恬”,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结构相同,中间可以停顿,由此做出正确判断。6【参考译文】王翦,是频阳东

11、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在这样的情势下,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剪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郢,又拿了下来,

12、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则趁机跟踪追击他们,连看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 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

13、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

14、来对抗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秦始皇二

15、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7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8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7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8A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B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解析】7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

16、分析,“境由象生”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诗歌意象:小桃、烟草、晚鸦、败垣、故井。小桃是“自开花”,无人欣赏,是以乐写哀;“烟草、晚鸦、败垣、故井”则营造萧条、衰败的氛围。【考点定位】【技巧点拨】此题属于意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为: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或幽冷、清幽、宁静、闲适、恬静或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 、壮阔或萧瑟、凄凉、暗淡、萧条、荒凉、冷寂。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试题分析: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几处 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

17、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 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而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考点定位】【技巧点拨】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古诗词鉴赏题中的首要任务。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入手、因为描写的内容不同,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也不同;从诗歌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入手,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关键词主要指能直接传达出作者情感的词语,比如“愁”“悲”“怨”“泪”“喜”等词,鉴赏诗歌情感时若能抓住这些词就能轻松地判断出作者的情

18、感;从诗歌所选取的典型意象以及由此营造的特定意境入手,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韵味的诗意空间。还要做到知人论世。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思想观点、作品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这些需要在平时积累识记,诗歌后面的注释会起很大作用,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分析。本诗作者是南宋的戴复古,注意南宋这个特殊的朝代,就不难解答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2)氓中写女

19、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4)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5)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 :“ , 。”【答案】(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5)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式默写的题目,注意要理清所给内容要求。(1)注意“比兴手法”和“告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2)提示语是“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

20、景”;(3)提示语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4)提示语是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5)提示语是“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抓住这些,就不易出错。【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乡 关 向延波曾经,谁家的屋檐下都趴着一只忠实的黄狗,谁家的竹林里都养着一群八哥或者喜鹊,它们丝毫不怕人。因为它们就是家的一份子,在炊烟袅绕的竹林里

21、繁儿衍女。晨昏喧闹,大自然的生灵和人类相处和谐。因为世代相处,竹林里的鸟儿也通了人性,你喜它迎客,你悲它缄声。平日里,木屋里的油灯灭了,那就是熄灯号,外面竹林里的精灵们就识趣地停止了喧闹,只剩下一个静谧平和的世界。曾经,有缭绕在青山脚下浓酽的烟火气和弥足珍贵的人情味。两岸之间一百多户人家,从皤然白发到黄口小儿,无人不识。一个村庄就象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一家有事全村张罗。农忙时节,谁家劳力不够,喊人帮工,不开一分钱,大家心里有数,下次还工。谁家婚丧嫁娶,大家都热热闹闹地凑份子,三五块钱,不排场,不攀比,村里的五保老人都请来打牙祭,前后吃喝数天,就图那个热闹和快活。那时节,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在田地

22、里忙活,每一块田地都有人打理,每一个沟垄都侍弄得整整齐齐,每一棵白菜都有手抚摸,有粪水浇灌,每一个孩子虽然沾满泥巴,但都有爹疼娘爱。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今儿东家缸里没米了,出门就能借几升;西家没火柴了,拿着一捧松毛去“包火”,一路吹着火过来,一路打哈哈。在这样的村子里生活,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长辈的话带着线装书的道理和几千年来家族的口口相传,很少有人去请律师打官司。乡亲们的心中自有一座庄严的法庭和良心的天平,什么能做,什么是过,谁是陈世美,谁是魏忠贤夫妻虽然只在相亲时见过一面,但一辈子相濡以沫,忠贞不渝,拳头打不散,农药喝不散,家庭稳固,孩子阳光。虽然贫穷,骨气犹在。勤劳、淳朴、忠厚、善

23、良、仁义一贯是主流,谁背道而驰就是众矢之的,被一村子的人指指戳戳,在一村子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者会成为流传下去的谚语和笑柄。而如今,这一切都变了。和中国其他普通的村庄一样,我的故乡也在那个让人疯狂、让人惊喜的打工潮里脱胎换骨。乡亲们告别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顺着出山的路、顺着流水的方向、顺着铁轨源源不断地流向他乡,流向他们梦想开花的富庶之地城市。他们的勤苦耐劳似乎终于找到了等价的平台和天地。城市在教他们脱下布鞋换上工装的同时,也让他们发现了金钱的万有魔力。一夜之间,如梦初醒的乡亲们改变了几千年传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夫子的教诲如烈日下的水雾一样被烘干。以金钱的多寡论成败,

24、或许这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意,但现实就是这样。他们源源不断地向故乡汇来他们几辈子也挣不下的金钱,那个昔日菜绿的小村庄脸上开始有了血色。那些低矮的小木房逐渐被高大的楼房所替代,女人们身上的衣服没有了补丁,老人不再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但是,金钱的本质是市侩的,它能释放所罗门的魔鬼,扭曲人的心灵和良知。我的村庄十室九空,我的田园杂草芜长,我的老人无人赡养,我的孩子留守一方。他们在汇回数不清的钞票的同时,也寄回来了骨灰盒、矽肺诊断书、离婚协议书和逮捕令;他们在衣锦还乡的同时,也带回了新农村的背叛、傲慢、自私和偏见。 在逐渐寡淡的年味里,我回到了我的故乡,我的心境如同寒冬一样低落。就在我万般嗟叹的时候,大年

25、二十九的早上,屋场上的一个邻居老人因血栓倒在火塘边,与世长辞,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而她唯一的女儿正在深圳过年。(选自2015年散文百家第6期,有删改)(1)下面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过去的乡村,每家每户都养着一只黄狗,养着一群八哥或者喜鹊,它们是家里的一分子,说明那时大自然的生灵和人类是和谐相处的,暗示了环保的主题。B作者形象地将村庄比作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在这里,一家有事全村张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借米、借火毫无芥蒂。C在作者眼里,过去的乡村有着道德的准则,人们心中有着庄严的法庭和良心的天平,因为有这样主流意识的约束,村人家庭稳固,是非分明。D在新时

26、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乡村的人们改变了几千年传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发现了金钱的万有魔力,以获得金钱来评定自己的成功与否。E这篇散文在整体构思上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过去乡村纯扑的乡情民风来反衬现代社会冲击下乡村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复杂的思想感情。(2)请根据原文,理解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每题2分)长辈的话带着线装书的道理和几千年来家族的口口相传,很少有人去请律师打官司。他们的勤苦耐劳似乎终于找到了等价的平台和天地。(3)文章最后写到一个农村老人在大年二十九的早上孤寂离世,而她的女儿却正在深圳过年。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EC(E

27、3分,C2分,B1分。)(2)第一句话的含义:表明淳朴善良、忠厚仁义的民风传承千年(1分),表明乡亲们对那时乡村生活习俗有一种认同感(1分)。第二句话的含义:乡亲们的勤劳付出得到了相应金钱的回报(1分),“似乎”二字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否定(1分)。(3)本题评分标准:合乎以下任何两点,均可得6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深化文章主题。本文通过乡村前后的变化,表现了现代社会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与人之间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漠这一社会现象的批判。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文章把老人死在大年二十九的早上的情节放在文章最后,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引发诸多思考。

28、渲染强化悲哀气氛。老人在乡村孤寂去世,女儿却在深圳过年,令人悲痛。增强文章感染力。同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原先的乡村其乐融融,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现在的乡村,人心离散,亲情冷漠。【解析】(1)试题分析:A项最后一句表述错误,本文不是环保主题。故不得分。D项最后一句表述错误,应为“以获得金钱的多少来评定自己的成功与否”。故不得分。E项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正确,故得3分;C项从局部分析,正确,故得2分;B项“毫无芥蒂”于文无据,介于两可之间,故得1分。【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

29、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本题涉及对文意的把握,如A“环保主题”故意拔高;对文句的理解,如D是“以获得金钱的多少来评定自己的成功与否”。(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1)“线装书的道理”应该是对长辈的话的认可和尊敬;“很少有人去请律师打官司” 表明民风的淳朴善良,村民的忠厚仁义。(2)“勤苦耐劳似乎终于找到了等价的平台和天地”注意“等价”“似乎”两词。【考点定位】【技巧点拨】所谓理解句子

30、,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

31、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3)试题分析:文章最后写到一个农村老人在大年二十九的早上孤寂离世,而她的女儿却正在深圳过年。两者本身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去世的悲凉与春节这个团圆的节日似乎很不协调,其实这更能引人思考,深化主题。【考点定位】【技巧点拨】:解答此题,可从文章主旨、表达技巧、读者感

32、受几个角度回答。这篇散文在整体构思上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过去乡村纯扑的乡情民风来反衬现代社会冲击下乡村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安排这一内容深化文章主题,渲染悲剧气氛。手法上用现在与过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人们的思考。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扶不扶”不应成为一种纠结,受助者应心存感恩,不要把别人的好意相助看作是 ,甚至借机牟利。在他看来,自己担任常务副局长,等老局长一退休,自己自然 会担任局长的职务,不应该存在变数。针对有些股东提出的问题,总经理认为,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数据翔实, ,大家不要

33、再有疑议。A不容置疑 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B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不容置疑C顺理成章 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D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顺理成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褒义。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褒义。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褒义【考点定位】【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34、,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注意区分三个词语的细微差别,“不容置疑”强调正确;“理所当然”强调合乎情理;“顺理成章”强调自然而然。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最近新华网发布了一条关于体操名将桑兰摔倒真相的调查,而黄建认为媒体报道桑兰将当年受伤归咎于贝鲁撤垫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B受近期冷空气和雨雪天气影响,华北、东北等地出现大幅度降温,局部降温幅度大约1214。河北等地蔬菜运输不畅,蔬菜大幅减产。C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进一步完善西汉诸侯国的研究资料、西汉列侯的礼制待遇资料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D近两年来,一方面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呈扩大趋势,

35、另一方面考生的报名心态趋于理性,可以预判,未来几年,国考报名规模或难再有扩大或缩水的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有歧义。到底是桑兰的说法不公正,还是媒体报道这个行为不公正。B项成分残缺。应在“大幅降温”后加“天气”等字样。C项语义重复。“西汉诸侯国的研究资料”同“西汉列侯的礼制待遇资料”概念交叉。【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造成句子表意不明常是以下几个方面:(1)指代不明。(2)句子某个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3)句中某个词语有不同用法,造成表意不明。(4)短语、句子的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5)省略了不该省略的成分,造成表

36、意不明。(6)语序不当,造成表意不明。A短语、句子的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1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2分)示例:在雪野中行走,我会抛却秋日里那种孤独的沉思,心情就像美丽的雪瓣一样飘扬起来,自由地放飞纯洁的梦想。【答案】在森林里穿行,我会忘记冬日里那苍白的告白,心情就像快乐的鸟儿一样歌唱起来,成功地释放如山的压抑。【解析】试题分析:仿写句子重点在仿,首先仿形,即例句中的重点词在仿写的句子中要有,仿写的句子的结构和被仿的句子要一致,这是得分的基点,然后注意仿意,仿写的句子的内涵和被仿的句子的内涵要一致,句子的修辞要基本一致。【考点

37、定位】【技巧点拨】仿写句子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本题运用了比喻修辞,仿写是也要使用比喻;还要注意积极乐观的格调。四、作文(40分)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有人说,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以上两句话都富有哲理,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低姿态是一种智慧你在秦始皇陵兵

38、马俑博物馆,看过那被尊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吗?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惟一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初涉世的年轻

39、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

40、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即是: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当今社会,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我们应该试着去学习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强,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大智慧、大境界。评点:作者反向立意,认为“低姿态是一种智慧”,“保持生命的低姿态,

41、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旗帜鲜明,一反常调,新人耳目。由跪射俑入笔,引人入胜。跪射俑和富兰克林两个例子,十分典型,非常有说服力。文章具有思辨的色彩,“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学会在适当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大智慧、大境界”,给人启迪。文章深入浅出阐释为人处世之道,形象生动而又意味深长。【解析】试题分析:“高与低”这个话题有很大的包孕性,举凡海拔的高与低,个头的高与低,智商的高与低,血压的高与低,地位的高与低,成本的高与低,价格的高与低,薪酬的高与低,收入的高与低,

42、收费的高与低,分数的高与低,效率的高与低,档次的高与低,就业门槛的高与低,审美趣味的高与低、文化素质的高与低,道德情操的高与低,人生境界的高与低都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简析:高低问题其实是人生选择卓越还是平凡的问题。选择卓越或平凡都没有错,在肯定二者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某一点为最佳立意。任选其中一点来写为二等立意。【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此作文材料两句话相互对立,又都有道理,要辩证的看待高与低的关系。高与低既对立又统一,两者既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以写由低到高的攀登;可以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高尚,鞭挞卑下;可以让

43、智商的高与低和品德的高与低形成巨大的反差;可以写崇高的追求与脚踏实地的努力这些都符合通常的情感倾向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是正向立意。也可以反向立意,让人耳目一新。人们普遍赞同“山登绝顶我为峰”,有人却认为攀登到自己能够到达的高度就悠然下山去,只要尽力就行;人们普遍赞美顶天立地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有人却认为学会低头是人生智慧;人们通常描写登高困难,有人却表现下山不易;人们一般向往泰山观日出,有人却偏偏雨中登泰山。流沙河的白杨:“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的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而有人却写:“当银槐树上的积雪堆积到一定重量的时候,它柔韧的枝叶便会往下弯曲,卸下多余的积雪在不堪重负的时候,懂得低头,结果自然是既经受了风雪,又保护了自己。”作文创新,内容上,可从以下方面着力:思想新,力求文章的思想内容(观点、主旨)有新颖之处,或深化,或拓展,或反弹;材料新,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角度新,从新的角度来运用材料。形式上,可从以下方面着力:语言新;结构新;手法新。一篇文章只要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就不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