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449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教案:专题四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回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学生分析【初高中衔接】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学科联系】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课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语文课文有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等篇目。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高中课程需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理解“一国两制”的伟

2、大构想。设计思路本课以感动中国2012 年度人物高秉涵的三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以回家为主题,通过时间轴的绘制,帮助学生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其形成的伟大意义,解读卷裹着个人命运的时代洪流。教学目标1.说出史实:通过对相关史料和图片的解读,让学生说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含义、形成过程和具体实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理解史实:通过时间轴的绘制,帮助学生理清史实,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联系;通过史料的呈现与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探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了解史料研读的基本方法。3.感悟史实:认识个人命运和时代洪流的关系,体会

3、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增强家国情怀。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含义、形成过程,体会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2.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和两岸关系的展望。教学难点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和两岸关系的展望,认识祖国统一具有复杂性及艰巨性,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增强家国情怀。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感动中国2012 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高秉涵视频(视频1分29秒),然后逐次投影展示高秉涵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时的授奖照片、台湾岛鸟瞰图以及历史上台湾岛与大陆三次分离的时间轴示意图。(教师事先板书好本课课题,并板书出时间轴线。)师:视频中这位

4、名叫高秉涵的老人,出生于山东菏泽,是国民党的退伍老兵,1949年,只有13岁的他,离开大陆,此后长居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结合PPT图片),可是在历史上,它曾经三次与祖国分离,其中第三次分离,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但是这一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生:这一次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下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师:1949年以后,大陆便成为高秉涵魂牵梦绕的故乡,而回家便成为他毕生的愿望。本节课,我们就以“回家”为主题,以高秉涵个人的特殊经历为线索,来学习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一个伟大构想的诞生和实践。(教师讲述时,同步在时间轴线上标识出“1949年”这个时间点,便于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时间范

5、围。)【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高秉涵人生经历先有个简单的了解,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情感基调和明确了主题,激起学生产生弄清对左右个人命运的时代洪流的兴趣。时间轴的绘制(后面通过板书来逐步增添内容),便于理清史实,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少小离家 高秉涵的人生经历1 师:1949年,10万余国民党官兵拥挤在厦门海滩等船,准备退守到台湾。站在人群里的13岁的高秉涵内心里牢牢记着母亲临别时的一句话:要活着回来。少年的高秉涵能回得去么?生:这要看时局,看两岸关系。师:1950年,大陆政府准备渡海攻台,统一台湾。但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再加上美

6、国把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开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统一台湾被暂时搁置。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岸关系又如何演变呢?我们根据那个时代留下的图片资料来了解一下。生:大陆宣传要以武力解决台湾,台湾也毫不示弱,则将反攻大陆视为基本政策。师:当时蒋介石借助美国支持,叫嚣5年内成功反攻大陆,统一中国。并且不断在台湾海峡,进行战争挑衅。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岛,此后炮击金门断断续续一直到1979年。可见这一时期,海峡两岸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即武力解决。但不管谁统一谁,两岸都坚持什么样的原则?生:双方仍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师:请大家用一个词描述1949年到1979年的两岸关系? 生:敌对、隔绝。师:

7、而这种局面对渴望回家的高秉涵而言意味着什么?生:有家难回。(在时间轴线上适时依板书:“1979年”、“武力统一”、“一国”、“敌对、隔绝”。)二、辗转的家书高秉涵的人生经历2课件展示:1979年高秉涵寄给母亲的信 “娘,这么几十年,我还有这个毅力,还要活着,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活着建立一面,娘,你要等着我回来。” 摘自山东商报 师:分裂的时局左右着高秉涵命运,但却没有阻止他对母亲的思念。1979年高秉涵托同学,把一封长长的家书,经英国,美国辗转寄回大陆,但是就在家人收到信的前一天,他的母亲与世长辞。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生离与死别。究竟什么造成了他的个人悲剧?这个悲剧仅仅是高秉涵个人的悲剧么? 生:

8、分裂的时局造成了高秉涵的个人悲剧,在那个时代有无数个血脉相连的骨肉被生生分离。 师:所以从情感上看,两岸同胞一定会有怎样的企盼? 生: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板书“渴望统一”)【设计意图】从高秉涵老人悲欢离合的个体命运折射出一个两岸民众所期盼的宏大主题,自然过渡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利于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构想是尊重历史和现实,符合民愿的制度创新。师:党和政府也从未放弃过统一的努力(PPT展示史料,学生朗读) 材料:“我多年以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统一的问题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就要用新办法好好了解研究一下我们对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方法,

9、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 邓小平选集,第三卷 师:从材料可见在统一问题上困扰邓小平的不仅有台湾问题而且还有港澳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实质相同么? 生: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属国际问题。师:对于统一问题,邓小平说要用和平方式的来解决。这是统一中国方式的重大转变。由此你们认为邓小平在处理问题时,有着怎样的思维品质? (板书:“和平统一”) 生:有敢于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师:和平方式,是不是等于不再使用武力?生:不放弃使用武力。师:可是不管用什么方式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都会涉及到一个特别敏感和棘手的问题,就是两岸的社会制度问题。到底保留哪个社会制度?邓小平找

10、到了怎样的新办法?生:一国两制 (板书:“一国两制”、“一制”)师:这显然是突破“一国一制”的传统框架,在社会制度方面做出的崭新设计和安排。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请大家结合初中政治历史学习的知识,把你们对一国两制的理解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在学案上快速构建出来。(教师灵活把握时间,并简单巡视,查看学生绘制情况)师:大家把内涵基本正确展示出来了。但很多人存在一个共同不足,就是没有理清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我们通过史料来帮助大家理清两者关系。(展示材料,师朗读) 材料: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我也不吃掉你,你也不吃掉我

11、,相互尊重,共同繁荣。这是照顾到各方利益、从实际出发的实现中国统一的最好办法。 江泽民“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师:应该在你们的结构图中补上什么?一国是前提,是基础,是统一问题的底线,在此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甚至包括社会制度。两制谁又是主体?生:社会主义制度是主题,资本主义制度是补充。师:江泽民把这一立足国情的,从实际出发的的伟大构想,称为是实现统一的最好办法,“最好办法”一词,说明一国两制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上有着怎样的地位?生:是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指导方针。 师:“一国两制”是怎样提出的?这就需要大家理清史实。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P75-P76,在屏幕时间的提示下

12、,完成学案填空。(PPT展示表格)(学生结合表格中四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构想形成过程,教师作简单点拨。) 师:大家想一想这样一个伟大的创新为什么会出现在1979年的中国?如果时间前推十年可以出现吗?如果不能,那么1979年前一定出现了有利于统一政策创新的因素,请同学们在初中积累的史实的基础上,在一个较为宽广的视野下,思考这个问题。 生:讨论。(学生讨论时,教师展示PPT图片,提示学生参考屏幕图片提示作进一步思考。)生:1.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为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相对和平

13、安定的国内外环境(板书:“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师:伟大构想的提出不仅仅是邓小平政治智慧的成果,更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结果。1979年,大陆政府的政策调整为两岸关系缓和提供可能,但是台湾政府仍然坚持强硬的态度,而这让回家似乎变得遥遥无期。 1987年,无法抑制思乡之情的台湾老兵在母亲节发起了返乡运动,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台湾政府被迫同意1987 年7 月,台湾当局解除了长达38 年的戒严,并于11 月正式开放民众申请赴大陆探亲,从此两岸民间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此后两岸的交流日益加强。(板书:“1987年”、“打破隔绝”)师:在1987年以后,两岸交流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生

14、: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时间轴线上标识史实。(板书:“1992年”、“九二共识”、“2008年”、 “实现三通”)三、游子归乡高秉涵的人生经历3师:时代的变化,也改变了高秉涵的人生,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等待,高秉涵终于回家了。PPT展示图片:【设计意图】用时间轴线,既帮助学生自主梳理两岸交流以来的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又可以便于教师通过时间轴线和PPT的结合,在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之间自由切换,自然过渡。师:但是遗憾的是许多老兵直到人生谢幕也没能赶上这一天,但在临终前,他们都嘱咐高秉涵有朝一日能回家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去。从那以后,高秉涵频繁往返于两岸之间,先后护送着一个又一个老兵遗骨回到家乡

15、,了却了他们“回家”的遗愿。老人的事迹在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但是,在敬佩和感动于高秉涵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过去,一湾海峡让无数同胞陷入了生死别离, 今天,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国。随着岛内领导人的变化,台湾有重新出现了一种分裂力量抬头的局面,形势似乎不容乐观, 那么未来,两岸关系该何去何处?合作探究1:学生小组讨论未来两岸关系的有利因素 生:展示探究结果。师:点评学生的回答,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展望未来就要从过去和现在来寻找答案。充分利用板书的时间轴的史实,落实结论。同时结合时事新闻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访问大陆,让学生了解两党高层友好互动,两岸政府的努力也是推动两岸关系的有利因素。(PPT展

16、示新闻图片)【设计意图】时间轴的利用,便于学生直观地利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来展望两岸关系。最新时事热点的引用,则利于在一节课的后半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自然引出“一国两制”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师:大家都提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于台湾而言“一国两制”不仅仅是构想,而且是实践。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填写有关港澳回归的基础史实,并用一道选择题,帮助学生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教师板书:“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设计意图】关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采用填空和选择的方式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便于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和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合作探究2:学生小组讨论未来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 学生结合阻碍祖国统一势力的漫画展开讨论。生:西方反华势力、台独势力。师:一直以来,美国都把台湾视为自己不沉的航母,美国等势力的介入,是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的重要原因。而台独势力在多种场合肆意制造两个中国的言论,又是恶化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祖国统一大业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过在理性地分析完两岸关系发展的利弊因素后,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对两岸关系的发展的信心,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今后不断加强两岸的对话,深化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把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发挥到最大化,回家的路一定不会再遥远。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