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963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十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建议用时:35分钟)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原因之一是()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形成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D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公元前5世纪,奴隶制经济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故选D项。2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

2、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A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D项错误。3“对象的认识的真假,决定于认识的主体。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状况作出的判断,而主体在作出判断时,依据的是自身的标准。”下列人物的主张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A材料中强调人自身个体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符合“人是万物尺度”思想观点,A项正确;苏格拉底反对智者运动不理性思维,B项错误;C、D两项思想不符合题意。4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B否定理性的价值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D主张美德即知识C苏格拉底强调重视人,而非自然界,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否认理性的价值,故B项错误;“要返求于已,研究自我”表明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故C项正确;题干中

4、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主张,故D项错误。5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是基于对智者学派主张的反思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C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认为美德比知识重要A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感性认识,忽视了道德作用,为此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论断,是对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反思,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属于哲学作用;D项中说法颠倒。6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

5、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B由材料中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可判断该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更注重人的道德,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7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A具有鲜明的功利性B言行体现了艺术性C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D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是在痛斥智者们把自己的知识当成精神食粮去出售,是典型的商人们的功利思想,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8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

6、是()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D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A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性的认识,他们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柏拉图;C项不符合苏格拉底;D项不符合亚里士多德。9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哥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

7、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美梯利西方哲学史材料二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信息分别概括

8、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二中寻找共同点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贡献: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2)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继承发展:尊崇理性;创立逻辑学(或“三段论”)。10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9、()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D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11古希腊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苏格拉底 B普罗塔哥拉C亚里士多德 D屋大维A由材料“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可知,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故A项正确;普罗塔哥拉主张“

10、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错误;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故C项错误;屋大维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物,不是古希腊的思想家,故D项错误。12苏格拉底主张在讨论和问答中,使人获取知识,进行道德的反思。有人称这种方法为“产婆法”。由此可知,苏格拉底强调()A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 B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C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D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A从材料“在讨论和问答中,使人获取知识,进行道德的反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婆术”这种方法,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11、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3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法治旨在通过法治来促进城邦的正义和民主,而先秦法家主张的法治则致力于君主专制统治。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A两者都是以法律来实现中央集权B两者分别适应了各自政治制度的要求C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比法家进步D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人治的最好体现B西方法治是适应民主政治,中国法治是适应君主专制,B项正确;西方不是中央集权,A项错误;二者法治思想没有可比性,C项错误;法家思想是适用国家统一的需要,D项错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

12、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他的理由是“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生产阶级成员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与柏拉图类似,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

13、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根据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孔子的财富分配观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解析第一小问,由“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可知,两位哲人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追求财富的态度是相同的。由“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可知,柏拉图从理想政治秩序构建角度勾画不同阶层对财富的态度;由“国不以

14、利为利,以义为利”“君子”“仕则不稼”“不尽利以遗民”可知,孔子从仁义利的道德伦理角度要求不同阶层在财富态度上遵守礼的规定;第二小问,由“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可知,柏拉图不满于当时城邦政治,着力构建理性的政治蓝图;孔子生活在没落的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崩溃,孔子意图恢复西周的社会制度。答案相同:不同阶层对待财富态度不同。统治者应以维护国家秩序而不是积累财富为目的。承认被统治者追求财富的正当性。不同:柏拉图从理想政治秩序构建角度勾画不同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孔子从道德伦理角度要求不同阶层在财富态度上遵守礼的规定。成因:柏拉图不满于城邦政治,构建理性的理想国。孔子意图恢复西周的社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