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830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位老师要特别重视,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交流预习缩写,更全面、有重点的了解小说情节,提高摄取信息的能力。2、学生通过圈划”我”回故乡所见所感的句段,认识小说中谈到的三个“故乡”并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感悟小说阅读的切入点。【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策略】交流、讨论、圈划,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1、引小学学过的少年闰土入境。2、引“横眉冷对千夫

2、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导入。3、让学生回忆鲁迅及学过的作品导入。 学生或背或忆或理解或质疑。 从学生学过的储备文章入手设置情境,顺理成章学习新课。 二、预习交流:交流故乡缩写 点名小组派代表宣读缩写内容,其他组派代表补充。 让学生更清晰、全面的了解小说主要故事情节。 三、初读自由整体感知:交流初读后的整体感受 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读后的对故乡的第一认识。 了解学生的初读层次,同时给学生创设自由表达初读心得和初读疑惑的广阔空间。 四、指向性整体感知1、“我”眼前的故乡是什么样的?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用不同线形画出来表现不同的“人”和“景”的句段)两个故乡有什么不同?“我”对两个故乡分别是

3、什么感情?(画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2、小说中写了几个故乡?作者对几个故乡的感情分别是怎样的?(通读课文,梳理信息,辨别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小结:小说浓墨重彩描写是哪个故乡?作者是如何构建现实故乡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样的?作者要通过“故乡”反映他怎样的创作心理?下节课见分晓。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圈划一部分,分以下四部分:“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前;“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前;“他就领水生回去了”前;最后几段。2、小组交流,明确各部分圈划的重要信息。3、感悟“我”的感情,并用最恰当的词语表述。4、整体交流、讨论小说中写了几个故乡,运用文中有效信息自圆其说,并初步感知作者通过“我”所见所闻所感表达的思想感情。 梳理小说思路,学生进一步认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人物,感受环境描写的意义,训练获取语言信息的准确度,通过再阅读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感和基本的圈划、标注、写感受等阅读习惯。通过摄取后效信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业再缩写故乡,要求在反复阅读小说基础上记下对情节的记忆。 板书故乡(小说,选自呐喊)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过去 现在 未来少年我 中年我 水生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宏儿豆腐西施杨二嫂神往 失望 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