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D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2该地的时区是()A东二区 B西二区C东四区 D西四区解析:从图中可知当地没有太阳的时间是8个小时,有太阳的时间是16个小时,所以昼长大于夜长。图中子夜时分,北京时间的东八区的区时为12:00,根据时间计算的原理可知,该地的地点是西四区。答案:1.A2.D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
2、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辐射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区1月和7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日总量小于4 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A分别朝北、朝东 B分别朝南、朝西C分别朝西、朝南 D均朝北4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小,其原因是()太阳高度角最小气温最低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反射作用最强A BC D解析:第3题,在图中找到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为4 186千焦/平方米日的等值线与1月、7月日辐射总量线的两个交点,然后判断。第4题,日出、日落时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且太阳光穿过大气层
3、的路径最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答案:3.D4.B读沿45E经线各地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图,回答56题。5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A12时 B9时C8时 D5时6与上图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解析:从图中可知此时,45E与2326S交点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以此时太阳直射此点,即45E的地方时为12:00,据此可求知位于0时区的国际标准时间是9:00。此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有极夜现象,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正好相反。答案:5.B6.D假设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回答89题。7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
4、图表示冬季的北半球B此图表示夏季的北半球C此图表示冬季的南半球D此图表示夏季的南半球8a海域可能是()A岛屿高压中心B岛屿低压中心C深海盆地高压中心D深海盆地低压中心解析:第7题,该海域水温北高南低,由此可以判断为南半球;等温线向南(高纬)弯曲,说明该海域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高,因此为冬季。第8题,a的水温低于17 且为闭合曲线,由此可以判断该处可能是陆地,气压高于海洋。答案:7.C8.A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910题。径流带名称降水量(毫米)径流深度(毫米)蒸发量(毫米)径流系数(%)A200102001 600900700609.图中A、D自然带主导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作
5、用风力作用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10与B、C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A荒漠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针叶林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从D到A对应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A处数据表明此处气候干旱,所以风力作用强,而D处的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B、C分布在过渡带的两侧,B、C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草原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9.B10.C读图,完成1112题。11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A生物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 D水循环12有关该物质循环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
6、,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通过搬运与侵蚀,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D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湿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避免了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解析:第11题,由题图可知,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水循环。第12题,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内力作用。答案:11.D12.C读图,完成1314题。13若该洋流是一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14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流经地区
7、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解析:第13题,该洋流向南流动且为寒流,说明属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圈,位于大洋东岸,大陆西岸。第14题,该洋流向南流向纬度高的地区,说明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圈的大洋西侧,属于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有利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答案:13.A14.D读下图,完成1517题。15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16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
8、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17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解析:第15题,a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第16题,d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山区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携带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
9、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第17题,山区修路,铁路的建设成本和技术要求都高于公路。答案:15.A16.B17.D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820题。18就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19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A甲 B乙C丙 D丁20若要安排戏水和露营活动,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选点是()AW BXCY DZ解析:第18题,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故河流的流向由图中的右侧流向左侧,再根据指向标得出由东北流向西南。笫19题,河流的凸岸淤积,凹岸冲刷,丙处位
10、于凹岸,冲刷严重,因此最容易被水冲毁。 第20题,X岸位于凹岸,水的冲刷作用强烈,水深很容易出现事故。答案:18.C19C20.B二、综合题(共50分)21.读太阳光照示意图(甲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2)这一天,图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_;A、B、C三地白昼最短的是_。(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_。(4)甲图所表示的日期在乙图中的对应点是_(填数字);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_(方向)移动。(5)乙图中北半球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的时段是(双选)()A BC D解析
11、:由甲图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对应于乙图中的点,并开始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季节变化可知,A、B、C三地中,A地的位置靠东,且白昼时间较长,故日出时间最早;C地位于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从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北半球各地的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答案:(1)画图略。(2)AC(3)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4)南(5)BC22.读澳大利亚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_,_,_。(2)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其形成原因是_,气候特点是_。(3)处气候类型是_,与东非地区同类气候相比较其形成原因有何不
12、同?(4)2012年元旦期间,上海一旅游团计划到图中A、B两城市旅游,旅游期间两城市天气特征可能是A_,B_,试分析原因_。此时上海天气特征可能是_,原因是_。(5分)解析:第(1)题,根据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处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第(3)题,处为热带草原气候,旱季受东南信风影响,湿季受东北信风偏转而成的西北风影响,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受地势影响。第(4)题,图中A城为悉尼,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元旦期间多高温多雨天气;B城为阿德莱德,属地中海气候区,元旦期间多炎热干燥的
13、天气;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元旦期间低温干燥。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2)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3)热带草原气候本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纬度低,全年高温,干季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带来湿润空气,形成湿季。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低气压带,但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4)高温多雨炎热干燥A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季风影响;B城属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低温干燥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23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图,
14、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_,理由是_。(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凉水河的流向是_。(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判断向斜或背斜。第(2)题,凉水河位于背斜顶部,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从等高线形状上可知丙村位于山谷中。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凉水河向西
15、流。第(4)题,公路走向与地形有关。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3)山谷自东向西(4)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24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坡,D表示_坡。(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_,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_。(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其主要原因是:_。解析:甲山位于42N,相同自然带B坡分布高度低,故B坡为北坡。乙山位于27N附近,D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故D坡为南坡。其他问题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北(阴)南(阳)(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面向北冰洋、位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植被生长需要较好的水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