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某山脉90E附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M坡最有可能是()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答案:D解析:该山脉位于90E附近且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则必然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可能为天山。干旱区山地森林带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M坡有云杉林、而N坡无森林带,说明M坡水分条件较好,则M坡为迎风坡和阴坡(即北坡)。2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答案:C解析:依上题分析,N坡处于背风坡而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带分布。(2015福建漳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某山脉
2、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A热带草原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高山苔原答案:C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分布知识。由图可知在低海拔地区有原生常绿阔叶林和原生针叶林,可判断缺失了落叶阔叶林,C选项正确。4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答案:D解析: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而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三个条件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原有植被不可能消失,D选项正确。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A
3、植被高度变化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C解析: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最终变为冰盖,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6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C至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D南半球缺少自然带答案:D解析: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至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没有针叶林分布。(2015山东青岛3月质检)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
4、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信息反映出()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 m左右最低B2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上升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答案:B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读图,横轴是海拔,纵轴是物种丰富度。根据图例,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500 m左右最低,不是2900 m,A错。2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B对。木本物种丰富度大致随海拔增加而下降,C错。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D错。8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坡向
5、答案:A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一致,题目要求的是木本物种丰富度,所以水分条件差异不大,都能满足森林的生长,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A对。B、C、D错。读图,回答第9题。9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答案:C解析:本题以珊瑚礁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看,珊瑚礁(岛)分布在低纬海区,海水温暖且降水丰富,水循环速度快,海水清澈,因此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序号所代表的植被()A在非
6、洲分布面积最广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答案:C解析:图中气候条件属于典型的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运用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热带雨林分布区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11序号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草原苔原阔叶林针叶林B苔原针叶林草原阔叶林C针叶林阔叶林苔原草原D阔叶林草原针叶林苔原答案:D解析:图中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应为草原;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12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
7、是()A热量B光照C地形D降水量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而向西北方向,由于地势渐高而水汽难以到达,从而植被带发生变化;也可从植被带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中看出,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故选D项。二、综合题13下图中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图1中自然带分别表示()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B针阔叶混交林带
8、、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3)C(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解析:第(1)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有关,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9、第(3)题,根据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断。第(4)题,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14(2015山东济南期末)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2)图中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是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4)C地区远离赤道,但和赤道地区的自然带相同,请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2)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干湿交替(3)热带荒漠带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跨纬度广,大气环流,洋流(寒流),地形(山地)(4)沿岸暖
10、流增温;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第(1)题,根据板块构造分布,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所以多火山地震发生。第(2)题,根据气候类型分布,A自然带对应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交替变化明显。第(3)题,根据B自然带的分布位置,判断是热带荒漠带。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分布在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这一特征的形成因素是跨纬度广,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所以有地形、大气环流影响。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所以气候干旱。第(4)题,C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纬度看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形成热带雨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