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荀子。荀子(约公元前前)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写出下列红色的字词的拼音1木 直中 绳()2金就砺则利()3须 臾之 所学()4而闻者彰()5
2、假舟楫 者()6君子生非异也()8故不积跬步()9骐骥一跃()()10驽马十驾()11功在不舍()12锲而舍之()13金石可镂()14用心躁也()15假舆马者()()16而望矣()17虽有槁暴()()18蟹六跪而二螯()19 日参省乎已()()20以为轮()21靛青蓼蓝()(),zz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zz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为 “
3、无利爪牙,强筋骨”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绳3輮以为轮 4其曲中规5虽有槁暴 6金就砺则利1.于:介词,比2.中:合乎3.以为:把做成4.中:5.暴:通“曝”,晒。6.就:放到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9吾尝而望矣 10声非加疾也11而闻者彰12假舆马者7.日:每天。(名状)8.须臾:片刻9.尝:曾经。10.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11.彰:显著,明显,清楚。12.假:借助13而绝江河 14故不积跬步(kui)15驽马十驾16功在不舍17锲而舍之13.绝:渡14.跬步:半步15.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16.舍:放弃17.锲(qie ):刻19金石可镂2
4、0下饮黄泉21用心一也22蟹六跪而二螯23用心躁也19.镂:雕刻20.地下21.一:专一22.跪:蟹脚23.躁:浮躁,不专一之:1.锲而舍之2.筋骨之强3.蚓无爪牙之利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糅使之然也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于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苛政猛于虎介词:比而青于蓝告之于帝 介词: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 君将哀而生之乎?连词:并列关系 不译知明而行无过矣潭西南而望.连词:修饰关系地吾尝终日而思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连词:转折关系却 可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词:顺接关系 不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词类活用:1非能水也
5、 _作 _,意为 _ 2上食埃土 _作_,意为_ 3下饮黄泉_ 作 _,意为_ 古今异义词:1学不可以已可以:古义 可以因为2.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句式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1虽有槁暴 _通 _意为_ 2君子生非异也_ 通_ 意为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通 _意为_ 设喻方式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学习应取的方法和态度1.知识必须积累 积土、积水,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四个比喻。2.2.学习贵在有恒 骐骥、驽马、朽木、金石四个比喻。3.学习必须用心专 蚓和蟹两个比喻。论点:学不可以已本文的结构: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锲而不舍,用心一也再 见祝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