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阅读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
2、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他们,以感谢他们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着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
3、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了“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
4、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摘编自张凡“长安花”的芬芳,如何飘得更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5、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国读者利用网络平台讨论中国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也可以借此交流情感。B.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表现了出来。C.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品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D.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了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B.文章从诗词到小说,从古代经典到当代影视,全面展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状况。C.文章第四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
6、问题,又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D.文章举荷兰女土送李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误解与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C.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D.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才子英雄刘醒龙“英雄不走无
7、名之路,才子不登无情之山。”这句话得自山东东阿小鱼山下,那里是七步成诗的曹子建长眠之地。后来,与东坡赤壁的朋友见面,又将这话写出来交给他们,作为对联用在坡仙亭前。人间之事,绝对到百分之百的从未有过,英雄与才子也是如此,天下第一豪杰项羽,被人提及最多的是与虞姬诀别时所写才情满怀的诗句。到了被太多人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苏轼这里,事情又颠倒过来,明明是靠文章来立世,却被后人塑造为君临江河湖海空前绝后的英雄。在黄州,人们越来越爱将苏轼作为中心来讨论这片地域上的文化,这有着朴素的道理。一方面,苏轼所处的宋代,距今一千多年,再上溯一千多年,正好是中华文化兴盛的发端,其承前启后的意义远非其他可比。另一方面,苏
8、轼身上浓缩了人生中最典型的两种超级能量,文韬与武略。武略就像赤壁山临水朝北的那一面,陡峭而险要,文韬是那背水向南的另一面,舒展而闲适。这正是高峰与小山包的大不同。苏轼来黄州之前,世人尚未将“豪放”二字标志于斯。如果仅仅是因为黄州人文地理丰富瑰丽,能使一个人的才情空前焕发,那么唐朝杜牧更早来到黄州,而且是最高长官,襟怀气度应当无限接近于地方上的王者,为何终与“大江东去”擦肩而过?如果不算那两首是否写于黄州而受争议的好诗,以其他作品对比黄州府志中那些土生土长的诗词,并没有高下之分。再有大宋初立时的王禹偁,个人经历与杜牧八九不离十,到头来也就留下一篇黄冈竹楼记,还被怎么看也有模仿痕迹的醉翁亭记遮蔽了
9、光芒。近代以来,以黄州为中心的黄冈一带,斯文与英豪并存、才子与将帅同在的格局,显得格外突出。只是,谈论客观的多,研究血脉的少。回看苏轼,在汴京城中是那样斯文,为何以贬谪之身到了黄州,反而豪情万丈,千古风流?说他是日日夜夜与长江做伴,毕竟这样的伙伴,杜牧和王禹偁都先他做过了。二位前贤不曾有的东西,苏轼却能闹出面目全新的巨变,大概只怪杜牧、王禹偁是西安人和济南人,而不是巴蜀之地的眉山人。史籍有着清晰的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巴人常常兴兵发难,且屡败屡战。那一年,东汉朝廷大军再次得胜班师回朝时,将八千兵头将尾的巴人骨干,押遣到鄂东五水之间安顿,意图用无险可守的山水消磨其野性。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成功的。
10、之后,这些巴人虽然还有过一段时期的暴烈行动,终究不再构成战略威胁。好日子过得人舒坦,艰难时世又要温习钢筋铁骨。时至今日,巴人称谓早已不在了,但五水还在,巴人奋勇豪迈的性格,还在五水河畔芸芸众生的血脉中流淌。从巴人放逐的东汉,到苏轼贬谪的北宋,前后不过几百年,那期间,五水之间的黄州性格,巴人的东西更多一些。这对生长在巴蜀之地的苏轼来说,是他乡遇故知,发现了自己骨子里“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英雄潜力,实在是三生有幸。由此判断,苏轼是在不知不觉中,将黄州当成了故乡。没有了京城的种种约束,已经是很次要的了,重要的是自身血脉与黄州性格的高度契合,如虎入深山,如鱼儿得水,如鹰击长空,如游子还家,本来就是天下了
11、不起的才子,又发现之前被尘世俗务遮蔽的情怀,笔下文章也就浑然如不尽长江滚滚来。后来者多将苏东坡在黄州研习厨艺,给世上留下一道名为东坡肉的美食作为美谈。往深处看,这本是一时的无奈之举。宋时食物以羊肉为第一尊贵,牛肉第二,而吃猪肉的人是要被嘲笑和瞧不起的。可叹苏轼囊中羞涩,又好面子,唯有将自己的才情投资进去,给猪肉披上艺术的外衣,也是给自己治疗内伤,同时将黄州及黄州以远的粗俗幻化为斯文。如此掌故,所对应的不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势。时势之下,草莽中也可以蹦出英雄来,然而能够造时势的英雄非才子莫属。一切文化的作用都是为着让历史与当下实现无缝连接,就如一代代人通过遗传进行天然的承续,同时新创出同
12、样天然的空前奇妙。世上有说,黄州之地文武英才辈出,殊不知天下英雄莫不是才情满满,天下才子全在于雄心勃勃。英雄是才子的情怀,才子是英雄的血脉。(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5日)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用题于坡仙亭前的一副对联引题,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也自然地引出才子英雄的话题。B.“如虎入深山”句,采用博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苏轼来到黄州,英雄的潜力被激发出来,斯文变成了豪迈。C.东坡肉成为美食留传至今,这一烹制是苏轼在黄州的无奈之举,文中暗讽东坡爱面子,以才情掩饰贫穷。D.最后一段有力地诠释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才子,两者之间的联系,
13、这样写既照应标题,也深化了主旨。5. 在黄州,人们为什么将苏轼视为这片地域文化的中心?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文中多次谈到杜牧与王禹偁,这样安排有何用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4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震惊了全球。罹患此病,会出现发烧、呕吐、疼痛、出血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最后会因失血过多、多发性器官衰竭死去。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埃博拉出血热在最初流行时,几乎
14、造成90%以上的患者死亡。传染病的传染性常常用“基本传染数”来描述,基本传染数越高,传染性越强。2003年SARS的基本传染数大约为24,麻疹为1520,天花为35,埃博拉出血热为1.32.7。非洲人好食丛林中的野味,打猎得来的果蝠和猴子,容易寄生埃博拉病毒,从而增加感染机会。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比如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液等。而当地民众不知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因此仍然举行传统的土葬仪式。拥抱尸体,向死者祝福,然后入殓,使病毒有了一个更快捷的传播途径。因西非公共医疗系统的缺失,医院医疗条件差,多数情况下,诊治病人不在医院,而是在家里。这也是埃博拉出血热大规模流行的
15、原因。2014年,世界很多医疗机构都投入到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中。然而无论医生们多么努力,埃博拉出血热依旧在蔓延。“埃博拉出血热完全不存在,是政府为了获得国际援助而编造的谎言”,这样的谣言使深信谣言的人们继续食用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野味”;“埃博拉病毒是由外国人传进非洲的”,这样的谣言使竭力防止疫情扩散的“无国界医生”无法进入疫区工作;“医生因恐惧不顾病人的死活”“医院会主动杀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等谣言更使病人四处逃离,进一步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虽然造成惊人的病死率,会使人急性发病且无药可医,但并不是不可防控的。(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二】“新冠肺炎”的防
16、治迫在眉睫。随着春节返程潮将至,部分人口输入型城市的疫情防控压力也在增大。1月29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方面透露,北京疫情正呈现出五大特点:疫情由输入性向扩散性过渡;出现多起聚集性病例;本地二代病例增多;病毒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已有隐性感染者及低年龄段患者。在数百万人次将集中返京的背景下,防疫形势也会愈发严峻。“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是疫情防控的双线作业任务。而返程返工“双返”必然对这两点带来挑战:与“双返”伴生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交互与防疫亟需的“减少人员流动强度和交互密度”要求,本就内在冲突,所以在返程高峰将至之际,疫情防控“发条”必须拧得更紧,避免病毒顺着返程形成的人口迁移链条、返工凝结
17、的人群集结网络大面积传播。(摘编自光明时评:疫情防控,须跟上“双返”节奏)【材料三】1月24日,北京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明确要落实责任、关口前移、多措并举、严加防控,建立防控工作的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而在数百万人口返京后,可以预见,这些责任会更重,头绪会更杂。“责”是要守土有责。进入“双返模式”后,北京防扩散防输入需要投入更多,包括要以“整体政府”理念加强力度建机制、抓协同、强保障、促落实,也将“网格化管理”与“量化细化闭环化管控”结合得更紧密;包括统筹层级“上浮”,防控资源也向基层“下沉”。对企业而言,也宜在复工安排与工作方式上采取更多灵活做法。此前北京市人社局发布通知,提出
18、对于因疫情未及时返京复工的职工,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年休假,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待遇由所属企业按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支付。这里面,企业方面也宜调整“坐班”等规定,允许员工在线移动办公,把握好眼前的时间差,做好全年的计划表。“责”还是要守土尽责。“双返”下的疫情防控,必须依托于协同抗疫、各尽其责的责任架构。海量人口涌入,防控重心不可避免地从“防存量”向“防增量”倾斜。这些外来人口在节前节中的健康状况与接触人员情况摸排,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只有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各方充分尽到责任,将这些摸清楚,防控才能无遗留、少盲区、零失误。这针对的,不只是北京,也是各个人口输入地。疫情防控,没有人是旁观
19、者。从政府到个人,都是“抗疫共同体”。而在返程与返工为防疫增加了难度的情况下,对疫情的防控也必须提到与之严峻程度匹配的等级,跟上“双返”节奏,不让疫情因返程而抬头、因返工而加重。 (摘编自光明时评:疫情防控,须跟上“双返”节奏)【材料四】当前,大数据技术已被用来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一些大数据企业也先后开发了各种应用型App,例如,“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疫情数据实时更新系统”“发热门诊分布地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测评估系统”等,这些工具有利于公众做好自身防护,阻断疫情传播。防控疫情,大数据还能做更多。比如,在对防控数据信息的摸排工作
20、中,各省市、各单位采取了不同的信息报送制度和数据报送格式。能否开发一种简易的统一数据报送平台,不同层级授权管理,由排查对象自行填写信息,工作人员和各级部门逐级审核提交,依法按需汇总使用?而在对疫情趋势的研判上,可根据历史和现有的人口流动、感染人群发生数据和行为轨迹数据,建立疫情传播扩散模型,实时预判疫情受控概率,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做好疫情的信息公开,也要用好大数据。当前一些部门和机构纷纷发布各种基于大数据的疫情研究报告,并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整理相关疫情信息。这些报告和信息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了参考,但也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对此,要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及时公布,正本清源。在具体防
21、控工作中,也要把大数据用足用好。比如,疫情防控物资调配方面,可加快开发和使用先进的数据管理平台,高效处理善款往来、物资仓储、调拨申请、发放登记等工作,做到实时动态网络查询,帮助决策者和公众随时掌握。事实证明,作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大国,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大到国家治理,小到衣食住行,善用大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编自光明日报:疫情“大考”面前须善用大数据)7. 根据原文内容,请选择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3分)A.接触传播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比如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人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液
22、就会被感染上埃博拉病毒。B.传染性常用基本传染数来表示。不同类型的病毒有不同的传染数,SARS的传染性比天花高。C.医疗者的心理素质影响病情的治疗,医生因为恐惧不管别人的死活,这也是让病人四处逃散的原因之一。D.返程高峰将要来临,疫情防护必须拧得更紧,否则,疫情就有可能会大面积传播,造成更大的危害。8.根据原文内容,请选择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3分)A.企业应该打好时间的战役,在特殊时期调整坐班规定,在工作方式上寻求更灵活的做法。B.如果属地、单位、部门、个人各方充分尽到责任,将外来人员的健康情况摸清楚,就能做到防控无失误。C.用好大数据做好疫情的防控信息公开,也要注意仔细辨别信息来源,
23、防止假信息的扩散。D.目前我国在大数据方面已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大数据技术渗透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9.请根据材料内容,从政府、企业、个人的角度简要概括防控疫情应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四、古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6题。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初辟从事。随父勔征竟陵王诞于广陵,以功拜驸马都尉。出为安护军、武陵内史。郡南江古堤,久废不缉。悛修治未毕,而江水忽至,百姓弃役奔走,悛亲率厉之,于是乃立。明帝崩,表奔赴,敕带郡还都。吏民送者数千人,悛人人执手,系以涕泣,百姓感之,赠送甚厚。桂阳难,加宁朔将军,助守石头。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持丧墓侧,
24、冬月不衣絮。太祖书譬悛曰:“承至性毁瘵,转之危虑,深以酸怛。终哀全生,先王明轨,岂有去缣纩,撤温席,以此悲号, 得终其孝性邪?当深顾往旨,少自抑勉。”太祖辅政,有意欲铸钱,以禅让之际,未及施行。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此议若立,润利无极。”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
25、尚书如故。卫送山陵,卒,年六十一。 赠太常,常侍、都尉如故。谥曰敬。(摘编自南齐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B.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C.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D.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
26、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B.从事,官名,自汉代始,三公、州郡长官皆自征召僚属,多以“从事”称之。C.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人,“禅”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D.赠,也称“追赠”“追晋”,指古时在有贡献的官员临终时皇帝为其加封官职或爵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悛关注民生,身先士卒。郡城南江古堤久废,他组织百姓修缮,施工期间江水忽至,百姓弃工逃跑,他亲自上堤督阵,修好了堤坝。B.刘悛极尽孝道,用心守丧。其父亲战死后,他在坟墓侧旁守丧,冬季不穿棉服。太祖写信劝慰他,要他多顾今后,稍微尽力压抑自己的悲痛。C.刘悛治政有方,百姓爱
27、戴。明帝驾崩,他带着郡印返回都城,数千百姓来送行。老百姓赠送给他丰盛的物品,他为之感动得流下眼泪。D.刘悛心系国家,饯盈国库。他在蜀州发现了铜山,向皇上启奏下令采铜铸钱。皇上听从其建议,派使臣进蜀铸得铜钱一千余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早秋三首(其二)许浑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注墀(ch):台阶。相如:指司马相如。据史记载,
28、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曼倩:东方朔的字。汉书载:“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生公:晋未僧人。传说其曾于苏州虎丘山讲经,人皆不信,后聚石为徒,宣讲至理,石皆点头。园吏:指庄子。他曾为漆园吏。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叶子落在台阶前,以叶落照应诗题,并由落叶引出后句的作者之悲,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中“青汉”是“银河”的意思,这一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青汉”和“白云”代指高官显爵。C.颈联用典,作者运用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的典故,引古人以自况,委婉含蓄地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D.尾联中,作者以“生公和庄周哪一个才是
29、自己师法的榜样呢”的问句作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15.“淮南人已悲”中的“悲”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6. 默写 6分(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2)李白在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诗人用“ , ”,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3)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30、毛延寿。”他是个喜欢写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美人的意态确难画出,东施以真人来效颦西施_失败,何况是画家运笔调色。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_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前。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了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该画初完成时,给予了我们新鲜生动的感受。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令人在想象里只能追寻旧影了。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口里念着古人的诗句,( ),诗画交辉,意境_,各不相下,_。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而且信手拈来丰沛各有优劣B. 尚且俯拾
31、即是丰沛各有优劣C. 尚且信手拈来丰富各有千秋D. 而且俯拾即是丰富各有千秋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B.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令人只能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C.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在想象里只能令人追寻旧影了。 D.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让人在想象里只能追寻旧影了。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2、(3分)A.觉得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启发了画中意态B.觉得诗启发了具体形象,画给予诗以意态C.觉得画给予诗以意态,诗启发了具体形象D.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_,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_,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_。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33、成题目。(5分)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辞海”割圆术”条)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对我们来说,阅读经典能够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能够在反复阅读中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让我们具有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些才是一流的智慧。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的经典著作。例如:曹禺雷雨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苏轼定风波 李清照声声慢班固苏武传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请从下
34、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请你从上述六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为你将要参加的学校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重读这篇文章带给你的思考与体会。请你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个体而非社会/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在社会而非个体”为辩题,任选一方,写一篇辩论陈词。请以“经典阅读之美”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语文试题答案1.C; 2.D; 3.A解析:1.扩大范围,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能产生深刻文化影
35、响的更少。”2.“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分析错误。荷兰女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可以作为某些外国人的情感表达的载体,不能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3.B选项,“是因为”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让文化传播得到了更多“互动感、参与感”。 C选项,“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说法有误,原文第三段只是说“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的关注”“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还谈不上“极大关注”。D选项,“中国文化门槛较高”错误,原
36、文第一段中说的是“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4. C5. 从时间看,苏轼所处的宋朝,在中华文化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这片地域文化,自然重视这一关键时期。从自身看,苏轼自身的文韬武略具有典型意义。从地域看,苏轼是巴蜀人,他的血脉与黄州性格高度契合。研究苏轼,相当于研习这片地域的文化。6. 苏轼的才情焕发并不是因为黄州的人文地理因素,用杜牧与王禹偁在黄州都没有留下好诗好文来对比说明这一事实。苏轼在京城的斯文转变成黄州的豪放,用杜牧与王禹偁来反衬,说明这并不缘于地理环境,而是英雄的血脉所致。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才子。解析:(1)C“文中暗讽东坡爱面子”错,这一事例不是暗
37、讽,是为了说明英雄造时势。(2)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区域。对于中心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加以概括。本文第二段“人们越来越爱将苏轼作为中心来讨论这片地域上的文化,这有着朴素的道理”是中心句。围绕此句阐述的理由在第二段中有两点,第三点要联系下文综合作答。(3)本题实质上是考查考生对于次要人物的作用的理解。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外乎对比、衬托主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 7. D; 8. B; 9.政府:1、“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做好疫情防控的双线作业任务。2、以“整体政府”理念加强力度建机制、抓协同、强保障、促落实,也将“网格化管理”与“量化细化闭环化管控”结合得更紧密;包
38、括统筹层级“上浮”,防控资源也向基层“下沉”。3、排查外来人口在节前节中的健康状况与接触人员情况。4、利用好大数据,高效处理善款往来、物资仓储、调拨申请、发放登记等工作,做到实时动态网络查询,帮助公众随时掌握。企业:在复工安排与工作方式上采取更多灵活做法,加快开发和使用先进的数据管理平台。个人:利用好大数据app做好自身防护,不信谣言。10. C; 11.D; 12. C; 13. (他)父亲刘助在大桁战死,刘悛当时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边,大声痛哭着寻求刘勔的尸身。 现在的蒙山是以前秦的严道地,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依据这些看来必定是邓通当年铸钱的地方。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39、“百许步”表示距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南百许步”译为“向南一百多步”,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南”是“渡水”后的方向,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追赠”是在人去世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应是刘悛流下眼泪,百姓为此深受感动,才赠给他丰盛的物品。(4)【文言译文】刘悛,字士操,是彭城安上里人。起初(刘悛)被征召做从事,跟随父亲刘勔在广陵征讨竟陵王刘诞,凭借功劳拜授驸马都尉。他出任安远护军、武陵(今湖南境内)内史。郡城南江古堤,年久颓废没有修整。刘悛修治还没完工,江水就忽然来了
40、, 百姓放弃工役逃跑,刘悛亲自上堤督阵,于是堤坝才修好。宋明帝去世,(刘悛)上表请求返京奔丧,得皇上批示带着郡印返回都城。官吏和百姓有几千人来送行,刘悛握着每个人的手,流下眼泪,百姓为此深受感动,赠给他丰厚的物品。桂阳王发难,(他)被加授宁朔将军,协助守护石头城。(他)父亲刘勔在大桁战死, 刘悛当时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边,大声痛哭着寻求刘勔的尸身。他在坟塞侧旁守丧,冬季不穿棉服,太祖写信劝慰刘悛说:“顺承纯厚的天性哀伤过度,转而令人担忧,伤心悲痛太深。终止哀伤、保全生命,这是先王明白的规矩,难道说夏天不穿单衣、 冬天不穿棉衣,撤去溫暖的卧席,这样悲号着,就能够达到其孝性吗?应当多顾今后,稍微
41、尽力压抑自己的悲痛。”太祖辅政,有心想要铸造钱币,因正处在禅让的时候,没有来得及施行。永明八年,刘悛启奏世祖说:“南广郡内的蒙山下有个城叫蒙城,约二顷地,有四所烧炉,高一丈,宽一丈五尺。从蒙城渡过河向南一百多步,平地挖土挖到二尺深,得到了铜。还发现了古代的掘铜坑,有二丈深,还有古代掘铜者住的宅屋遗址也存在。邓通,是南安人,汉文帝曾赏赐严道县铜山让他铸钱,现在的蒙山是以前秦的严道地,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依据这些看来必定是邓通当年铸钱的地方。就近询问蒙山土居少数民族人,据说很值得经营。此项建议若能施行,利润非常大。”一起献上一片蒙山铜,一块钢石,一口平州铁刀。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遣使臣进入蜀
42、地去铸钱,铸了一千多万钱。(刘悛)改授散骑常侍,兼任骁骑将军,尚书的官职不变。后命其守护皇陵,逝世时,六十一岁。追赠太常,常侍、都尉的官职不变。谥号为“敬”。14.答案:B; 解析:1.“借代的修辞手法”错误,此处应为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后句中的“白云”喻指归隐。15.伤秋。作者看到台阶前的落叶,产生了伤秋悲秋之情。 光阴虚度,仕途无望。“蹉跎”写出了光阴的虚度,“青汉”写出了仕途的无里。贫病交加。作者借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的典故,写出了自己贫病交加的现实处境。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鉴赏】起首两句开门见山,写台阶前的落叶引发了作者的悲情,一个“悲”字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然
43、而“悲”又从何而来呢?三、四两句对此做出了解释:随着时光的流逝,仕途渺茫,高官显爵已经没有希望了,归隐成仙又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以看出,一种对未来前途的失望甚至绝望的心情,始终困扰着作者。五、六句,引古人以自况,写作者到了老年才理解汉代的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患病的痛苦,穷困时才体会到东方朔的艰难。作者由自己的际遇,联想到古代著名人物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的坎坷遭遇,与他们相比,自己的不幸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知识分子遭受排挤和打击的现实。诗的最后两句写作者由古人想到了自己的未来,以问句收尾。生公能令顽石点头,庄周能抛却尘世追求逍遥,但哪一个才是自己师法的榜样呢?这是作者在屡遭挫
44、折、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表现出的迷惘与困惑,想要归隐,而又不甘心终老江边,这种客观现实与主观愿望的矛盾,正是作者“悲”的缘由。16.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7.C; 18B; 19.D解析:17.而且:表示进一步。 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尚且”。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根据语境,应选“信手拈来”。丰富:
45、(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丰沛:(雨水等)充足。根据语境中的描写对象为意境可知,应选“丰富”。各有优劣:各有各的优点、缺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语境表达的是各自有各自的价值,不涉及“缺点”,故此处应选“各有千秋”。答案为C。18.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时间的侵蚀”应该在前,“后人的补修”应该在后;二是语序不当,可把“只能”放在“在想象里”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19.根据语段谈论的主体对象的出场顺序是先诗后画,以及括号后面的“诗画交辉”可知,应排除A、C两项。结合语段大意,应该排除B项。答案为D。 20.人们很难不忘
46、初心;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人们才应该不忘初一心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核心素养。处,根据语境可知,应填“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结果,联系横线前“但事实上”可判断,应填“人们很难不忘初心”之类的句子。处.从句式上看.结合后面的“而是因为”可知,应填“不是因为”从内容上看,应照应纪伯伦说的话,所以可填“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大远”之类的句子,处,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应填写“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之类的句子。21.屈原以方枘和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和明辨是非;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换。【解析】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的题目,首先明确
47、两则材料的内容,第一则的意思是“哪里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里有异路人能够相安的在一起”,说明的是“方圆不能兼容”,第二则的材料所得是“圆中有方”,综合而言就是方圆代表事物的双方,有时双方不能兼容,有时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两则材料都谈了方与圆的关系,前一则材料侧重于方与圆不相合,涉及到原则的事情要坚持。后一则材料侧重于方与圆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又要采取变通的方式。试题分析:本题考的是文化经典研读。将必修的人文素养与选修的科技之光巧妙结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考生须结合文本稍做迁移发挥即可。提醒我们涉及原则的事情要坚持,但有时事物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又要学会灵活变通。可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谈两则材料给人的教益和启示,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对照谈观察视角乃至认识的多样性。22. 切题立意:任务一:1.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选择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2.一蓑烟雨任平生。(选择定风波)3.读苏武,悟国魂。(选择苏武传)4.亡国之音声声怨。(选择声声慢) 5.哈姆莱特是一个思想者。(选择哈姆莱特)6.雷雨声声,揭幕大时代。(选择雷雨)任务二和任务三略偏题立意:1.一流的智慧。(忽略任务,没有从六部经典中任选一部行文)2.我看经典。(大而无当)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转移话题)4.倾听来自底层的声音。(偷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