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地平线上高建群西地平线上高建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作者作品简介:高建群,1954年生于陕西临潼,中国现代作家,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批评家认为,高建群,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浏览,找出表示文章脉络的句子:第1段:“我见过许多次落日,这里只简 约地记述三次。”第6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第17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第23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课文结构:总(1)甘肃定西高原(25)分(222)罗布淖尔荒原(616)总(23)阿勒泰
2、草原(1722)第一次:定西高原落日第一次落日 发现落日血红 勒勒车的轮子(比喻)观察落日 没有光焰,柔和 美丽 安谧像春联用的红纸 地点甘肃定西高原直接描写背景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 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落日过程:跳跃着、颤抖着 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只剩一半依恋、慈爱、不愿离去 停留片刻,突然又一跃,消失了思考:这里的描写,让读者感到形象而亲切。因为作者用一系列形容人的词汇来形容落日,那么,这样写好不好呢?【参考】用拟人的手法将落日写活了,在每个人眼里都可以
3、感受到落日的那种活力,虽然有人认为有些不切实际,但这是作者感受中的落日景象,我们还知道作者是一位热爱生命,具有崇高理想追求的写作者,在他眼中万物皆有情,将事物人格化,也是情理中的事。罗布淖尔荒原第二次落日 日落前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边缘不太清晰,不死不活地照耀 地点 罗布淖尔荒原 背景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无人区,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死气沉沉,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日落时最辉煌的罗布泊落日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背景空旷的西地平线,都罩在一片回光返照中泰坦尼克号
4、的音乐 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第二次落日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落日前: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落日时:被震撼了,突然掉下泪来 想一想:文中两次写到泰坦尼克号音乐,为什么之前作者只感到“梦幻般的死亡感觉”,之后“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泰坦尼克号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死离别的故事,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伟大赞颂,令人感伤又觉得非常悲壮。之前的落日,苍白荒凉,令人感到一种死寂,加上荒凉、寸草不生的罗布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是低沉的,因而只感到“死亡的感觉”。后来的落日突然变得血红,以至每个人的脸上都
5、泛着红光,整个场景的基调是红色的,那仿佛干涸生命的复燃,是一种活力的体现,即将消失,仍不无庄严与尊严之感,让人肃然起敬。尤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更显得重要,至少给了作者精神上的鼓励。第二次落日时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他是一位英雄式的人物,有着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作者用这个具有太阳精神的人来旁衬落日,也使得落日具有了英雄的感情。*落日即将逝去,是为了再生!生生不息,是人间永恒不变的真理!并且,落日比日出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凡是自己心中有着太阳有着生命的,干吗还要到身外去寻找呢?”“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歇吧。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约翰-克
6、利斯朵夫第三次:阿勒泰草原落日第三次落日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地点间接描写阿勒泰草原背景辽远的西地平线思考:第三次落日留给作者怎样的感受?*惊骇(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平庸)*感谢(它让我看见了远去的背影,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示给我)想一想:这里,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 匈奴民族西部的历史 成吉思汗历史中的英雄 作者在西地平线的日落里看到了这里的历史,感受到西部所蕴含的是一种精神:不屈、执着地追求,坚信生是永恒的;即使要逝去,仍要勇敢地走进辉煌,走进历史的长河。三次落日:雄伟的风景 世间有大美 第一次: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动,表现了壮烈奔放之美;第二次: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表现了一种悲剧美;第三次: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厚重之美。看图,写下你印象中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