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排除。汉代已经推广牛耕,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
2、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 漕渠B. 郑国渠C. 都江堰D. 白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依据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秦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漕渠是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汉长安城及唐长安城都分别开有漕渠,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郑国渠是秦国时期水工郑国在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白渠是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与题意不符。故正
3、确答案为C选项。3. 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现)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倾,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A. 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B. 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C.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 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能够体现唐朝均田制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土地兼并,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与材
4、料主旨相悖,直接排除;B项结论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平均分配土地”的说法,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4.“中国文化发祥地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在过去10个世纪里,经济上不断出现倒退现象,与当时的统治集团更加重视具有经济重心地位的长江流域的开发,从而忽视了陕西地区的灌溉事业有关”。材料中“陕西地区”丧失经济重心地位开始于A. 魏晋南北朝时期B. 唐朝中后期C. 南宋时期D. 明朝前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混战,部分百姓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由此“陕西地区”开始丧失经济重心地位,故选A;BCD所涉
5、及的时间段均不符合材料“开始于”的限定条件,排除。5.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态度发生变化。应该选A。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
6、,排除D选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C。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6.比较汉、宋关于商人做官的相关规定,从其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汉代“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宋代“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A. 科举制度比察举制封闭B. 宋代抑商政策事实上已放弃C. 社会阶层身份日益固化D. 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发生转变【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在汉代经商者做官要求很严格,不仅本人连子孙都不得做官;在宋朝规定由从事工商者不得取士到从事工商职业者如果舍弃自己的职业可以取士
7、,因此说明对工商者的态度发生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有所提高。故答案为D项。A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关于做官的不同规定,如汉代“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和宋代“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所反映出的不同点来确定答案。7.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可知,佃
8、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地主不会干预,故选C;材料显示地主与佃农之间存在的是租佃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排除A;田中事,地主并不会过问,这说明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有了一定的分离,排除B;地主不干预佃农的种植状况,只管收租,这有利于提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8.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 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 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
9、万。”等信息说明古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巨大,耗费较大,故选择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9.“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错误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A项,重农抑商政策仅贬低、压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益。即A项说法正确,故不选择A项。B项,重农抑商政策意在防止商业抢占农业人口(劳动力),保证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即B项说法正确,故不选择B项。C项,秦
10、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和社会稳定,增强了秦国国力。即C项说法正确,故不选择C项。D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瓦解,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即D项说法错误,故选择D项。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 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向外猛冲”即开辟新航路,而“推动力”即为新航路开辟原因与条件,“宗
11、教动力”即传播基督教的狂热,“思想骚动”即为“寻金热”和人文主义中的冒险精神,“经济活力”即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即为其新航路开辟的两大条件。故A正确。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与材料中“宗教动力、思想骚动”无关,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近代科技发展的问题,故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欧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而不是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故D错误。1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
12、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12.斯塔夫
13、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 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欧洲”、“合股公司”、“17世纪”可判断,当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A项正确。B项发生在18世纪;C、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考点:本题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点评:关于殖民扩张,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1)正确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殖民掠
14、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给亚、非、拉等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西欧国家采取殖民扩张政策;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13.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白种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土著居民的减少B. 欧洲的殖民扩张C. 种族之间通婚D. 大量战争移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5、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国家积极对北美洲和大洋洲进行殖民扩张,大量白人涌入这些地区,而当地土著居民受到迫害,如美洲印第安人几乎遭到种族灭绝,因此选B.CD与史实不符,A不是主要原因。考点:欧洲的殖民扩张点评:早期殖民扩张方式:抢劫和掠夺财富;种族灭绝: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人奴隶: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上亿的人口。影响: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14.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
16、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 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 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答案】D【解析】18世纪中后期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这场革命是指工业革命,其本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选D;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就产生了,故排除A;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应该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故排除B;C属于现象而不是本质,故排除。15.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17、朝统治B. 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C. 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 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定,“民国初年”指的是19121919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个选项均为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发展局面的原因,C项是外因,A、B、D三项都是内因,而B、D两项均是由A项产生的。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故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
18、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点睛:2018年
19、4月16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17.曾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近代经济: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还有一个像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童养媳”指的是A. 自然经济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D【解析】【详
20、解】结合所学可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发展,受到来自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挤压,其地位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故选D;自然经济对应的是又老又保守的“婆婆”,排除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对应的是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排除B;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仍保持较大影响力,它不可能是寄人篱下的“童养媳”,排除C。18.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 辛亥革命剪发辫,改称呼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 列强的经济侵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改变D. 第二次工业革
21、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工业直到鸦片战争后才产生,它并不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故B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换称呼等社会活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A项具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进行了经济侵略,大量商品流入到中国,使得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项具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具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19.下表是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
22、趋势是年份年均增长率(%)总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175118000.892.170.52180118511.884.420.67A. 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B. 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C. 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D. 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反映了城市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农村人口增长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故B正确;英国殖民者从非洲大量掠夺黑奴运到美洲,这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材料数据未涉及粮食依赖进口的问题,故C排除;材料主旨是反映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不是说明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
23、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7511851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0.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 该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D. 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材料所述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并
24、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其实施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故选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于列宁执政时期,排除B;C项指的是新经济政策,而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项指的是斯大林模式,而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21. (1922年)列宁:“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 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与材料精神相符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工业现代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
25、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材料反映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因此选B。ACD项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22.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 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B. 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C. 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D. 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考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坠
26、入深渊,出现了严重地政治和经济危机,为解决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实施新政策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故选D。ABC项错误,经济危机首先关注的是经济变革,而不是政治、思想和法律。【详解】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B. 股市崩溃C. 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D. 经济“滞胀”【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是直接原因,股市崩溃是导火线,经济滞胀是表现。故答案选C。24.(历史解释对新政的评价)美国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
27、、“共产主义代理人”,激烈讽刺他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这说明罗斯福新政引发了大资产阶级的不满其本质目的尚未得到大资产阶级的理解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所有利益没有取得任何的实际效果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根据“激烈讽刺他抄袭了共产党宣言”可知新政引发 了大资产阶级的不满;根据“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可知新政的本质没有得到 大资产阶级的理解;“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所有利益”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没有 取得任何的实际效果”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所以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8、罗斯福新政效果25.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因此,“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调整劳资关系B. 直接救济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 以工代赈【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等信息可知,为解决失业问题,维护人们的自尊心,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扩大了消费,D正确;调整劳资关系是罗斯福新政中工业复兴法的措施,目的是促进工业的恢复发展,缓和劳资矛盾,A错误;据材料 “贫穷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
29、人们不愿意工作”、“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等信息可知,直接救济既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又不能使其不惭愧,B错误;据所学可知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针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人的救济措施,C错误。【点睛】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救济特点是:直接救济和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
30、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至少2项成就);并且根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生产的影响(2)材料二中“民国初年,飙转豹变”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怎样的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发展状况?【答案】(1)成就: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等影响:生产力提高;工业化(成“世界工厂”);城市化(2)发展阶段:出现短暂春天出现原因:辛亥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31、;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涌现;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侵略。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工业革命成就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城市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代回答;第二小问从此时期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点睛: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
32、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2)我国经济古代已经孕育了近代因素,后来却落后于世界潮流,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答案】(1)新特点: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大量涌现专门化的工商业市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原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传统观念的阻碍等。【解析】【详解】(1)新特点:由材料“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归纳为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由材料“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归纳为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大量涌现专门化的工商业市镇;由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可归纳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这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经济上,小农经济在明清时期仍占据主导地位,其自给自足的特征限制了市场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重义轻利等儒家思想观念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政策上,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这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