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899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7页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情景导入2011年12月3日,陕西吴起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由此成为全国第二个获专家评审通过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新课学前导航曾经的吴起县是“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但自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后,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思考】吴起县治理以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2、有哪些?目标定位1.通过相关的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分析说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影响。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位于_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_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太行山脉秦岭2地表特征: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黄土覆盖,_。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思考感悟1黄土高原分布区就是黄土分布区吗?【提示】黄土高原的范围与黄土分布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其中黄土分布区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大得多,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只是黄土分布区中在我国分布最为集中、典型的区域。2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相同。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其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流水侵蚀的结果。3水土流失的危害(1)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_,土壤养分_,耕地质量_,导致农作物_降低。变薄流失下降单位面积产量(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_,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_的发生。(3)对黄河的影响:使黄河_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

4、使黄河下游成为“_”。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泥沙含量地上悬河思考感悟3怎样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穷了山区,害了平原”这句话?【提示】说明的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在山区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上本来就不深厚的土壤被冲到山下,使青山变成了秃山、荒山;被流水携带的泥沙在平原地区的河床上沉积下来,使河床增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处于从_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_的过渡地带,_比较脆弱。平原牧业区生态环境(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的土质比较_,黄土层极易受到_的侵蚀。(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

5、分配_,多集中于_,且多_。(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频繁,_加剧了水土流失。疏松流水不均夏季暴雨滑坡、塌陷、泥石流2人为原因(1)根本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_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直接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用_的耕作制度;露天_,开挖地表土;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人均耕地轮荒开矿破坏植被:_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原因。农业垦荒图表解读 1教材图314 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据图分析:(1)黄土高原处在什么样的地形过渡地带?(2)黄土高原处在什么样的气候过渡地带?(3)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有何特点?(4)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

6、利用黄土的什么特性修建了当地独特的民居?提示:(1)黄土高原处在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带。(2)黄土高原处在我国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区,从而使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黄土高原南北地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温度带;东西跨半湿润、干旱和半干旱等干湿地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本区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地与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低且不稳定。(3)半湿润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半干旱地区以牧业为主,黄土高原处在从农业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区。(4)黄土深厚,比较干燥且具有直立性,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窑洞,形成特殊的民居。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7、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耕作林草复耕农林业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 固沟工程:在沟谷修建_、_和营造防护林,拦泥蓄水。护坡工程:在_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与修筑_相结合。保塬工程:在塬面上_土地,营造防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淤地坝小水库缓坡水平梯田平整(2)农业技术措施 在耕作区开展_、栽培种植、田间管理、_、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采用_,发展地膜、_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平整土地增施肥料良种喷灌(3)生物措施:提高_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凡不宜耕种的土地,必须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有条件的地区,大力_,实行乔、灌、草结合,提高抗侵蚀能力。植被覆盖率植树种草图表解读

8、2教材图319 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据图分析:(1)根据地表状况,在不同地段,分别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措施?有何作用?(2)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在什么样的地区实施?该种地区具有什么特点?(3)生物措施为什么乔、灌、草相结合种植?提示:(1)在沟谷地带修建淤地坝、小水库,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2)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在黄土高原塬面上实施,该地区是黄土高原的主要耕作地区,平坦而且宽阔。(3)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可以

9、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其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达到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的目的。3教材图3110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据图分析:(1)图中条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何种地形部位?其治理措施是什么?(2)据图分析在缓坡、陡坡地带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画一画,根据图中坝地的分布试着在图中标出淤地坝()的位置。提示:(1)黄土塬。平整土地,营造防护林网。(2)缓坡:修建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陡坡:封山育林。(3)淤地坝应位于坝地的下部,图略。要点串讲知能突破 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与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与水土流失人类活动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

10、在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过度放牧 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毁坏树木 和樵采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人类活动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露天开矿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战乱和营 造宫殿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为建筑材料 滥用土地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特别提醒】(1)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

11、区。(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新华社西安2010年10月13日电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西安出席第一届世界水土保持协会年会时说,“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水土资源承载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每年水土流失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25%左右。”例1并说,“中国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全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材料2: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

1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材料3: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1)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2)引起目前安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三条即可)(3)材料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解析】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以下信息:(1)材料1:水土流失会加

13、剧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2)材料2: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开垦荒地、开矿、工程建设等。(3)材料3:水土流失对河流产生影响。水土流失的危害包括侵蚀和淤积。【答案】(1)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淤积河床等(2)人为原因。轮荒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3)C 水土流失的治理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 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段不同,所采用的工程措施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固沟、护坡、保塬”工程示意图(2)农业技术措施(3)生物措施 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

14、坡、固沟、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生物措施,如下表所示:【特别提醒】其中,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在治理中强调的是“综合”的观念,即治理水土流失时各种方法、措施的配合使用。把小流域当作一个整体,沟谷、缓坡和塬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例2(1)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种草护坡_;平整土地_;修筑梯田_。(2)在黄土高原的

15、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D物质组成(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原因是_。(5)图中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_。【解析】根据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可判断出a处为塬面,b处为陡坡,c处为缓坡,d处为沟谷,缓坡上修梯田。田埂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方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梯田是一级一级的水平阶梯状农田,故改变了山坡的外表形态,窑洞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背风避寒的要求。处位于黄河源头地区,可结合三江源存在的问

16、题进行分析。【答案】(1)d b a c(2)B(3)A(4)丙处 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5)草场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荒漠化 活动点拨教材透析 一、教材P53活动 黄土高原尖锐的人地矛盾,其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尖锐的人地矛盾是导致黄土高原脆弱环境形成的人为原因。二、教材P56活动 1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正确,但又都不全面。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分别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工程措施阻止水土流失。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有些因素是直接的,也有些因素是间接的,属于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时应该从总体上把握。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经济、社会、生态诸效益的统一,工程、生物、技术措施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