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生物(文科)一、选择题1. 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A. 含氮碱基 B. RNAC. 核苷酸 D. DNA【答案】D【解析】早在很久以前科学们已用科学的实验测出了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那么在20世纪初期,许多科学实验也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考点定位】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2.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A. D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B. 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C. 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 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密码子是指信使RNA(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
2、的碱基,C正确;D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可能不是基因片段上的,与密码子无关系,A不正确;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可能是反密码子,B不正确;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在DNA上不是密码子,D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 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D.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中,
3、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A正确;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B正确;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C错误;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D正确。考点: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名师点睛】1基因对性状的可知途径中,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表现型才会相同。4. 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A. 10% B. 20%C. 无法确定 D. 4
4、0%【答案】C【解析】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且DNA中的鸟嘌呤与RNA中的胞嘧啶配对,虽然已知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但无法得知DNA单链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所以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也无法确定。【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NA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若已知G占双链的比例为20%,则G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40%,最小值为0。5. 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
5、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多少个A. 1500个和1500个 B. 1500个和3000个C. 1000个和2000个 D. 500个和1000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NA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多肽中氨基酸数至少6:3:1,所以mRNA中碱基数至少有1500个,DNA中碱基数至少有3000个;所以选B。考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6. 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 缬氨酸(GUA) B. 组氨酸(CAU)C. 酪氨酸(UAC) D. 甲硫氨酸(AUG)【答案】A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翻译7. 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A. mRNA的密码B. D
6、NA的自我复制C. 碱基的互补配对D. tRNA的转运【答案】C【解析】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的序列,称为转录;选C。8. 人的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A. 只有胰岛素基因B. 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C. 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它基因D. 有胰岛素基因和其它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答案】C【解析】人的所有体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胰岛细胞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它基因。选C。9. 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 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B. 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C. 在棕色猕猴的
7、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D. 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答案】C【解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8、【考点定位】生物的变异【名师点睛】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10. 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A. 基因突变频率高 B.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C. 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 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如果外界环境相同,其突变率也无较大差别,A错误;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正确;有性生殖和无性
9、生殖过程中均会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均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它们均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差别,D错误。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名师点睛】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代基本保留了母体的特性;而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中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11.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基
10、因重组: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重组不能形成新基因,但能形成多种基因型,B正确;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是一种可遗传变异,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12.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11、时纺锤体的形成C. 促进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 促进细胞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3. 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A. 基因的重新组合 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 基因分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基因型,故A错。基因突变能够产生等位基因,既新基因,故B正确。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会导致原有基因增倍,故C错。基因分
12、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离后期,导致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不同配子,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4.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 基因突变 B. 基因自由组合C. 染色体交叉互换 D. 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A、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A错误;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即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C、染色体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但不是生物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C错误;D、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或多倍体形成的遗传学原理,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育种【名师点睛】几种育
13、种方式的比较方法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代表实例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培育纯合子品种: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通过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培育杂合子品种:一般选用纯合子双亲杂交获得子一代,需年年制种。操作简单,目标性强,使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育种年限长;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矮秆抗病小麦,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物质处理等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盲目性大,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高产青霉菌株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
14、需品种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从中选择优良植株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京花1号”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转基因抗虫棉15. 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A. 纯种 B. 杂种表现的优势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杂交育种一般不能直接获得纯种,A错误;杂交育种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
15、,如杂交玉米,B正确;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C错误;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D错误。考点:杂交育种【名师点睛】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杂交育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16. 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C.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 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答案】C【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选项中C的描述为一个种群。其它虽然符合“一定区域”,但都包括了多个物种。【考点定位】种群概念
16、【名师点睛】本题看似简单,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生物分类知识,难以区分生物类群与种群的关系。所以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日常生物知识,如鱼有鲤鱼、鲫鱼、草鱼等不同物种的鱼;蛇有蝮蛇、眼镜蛇等不同物种的蛇。17. 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A. 18%、82% B. 36%、64%C. 57%、43% D. 92%、8%【答案】C【解析】B的基因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4%+1/278%=43%,
17、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来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18.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 突变是不定向的B.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故选C。19.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
18、没有影响A. 随机交配 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 D. 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考点:种群的基因频率【名师点睛】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他们的假设成立的条件是:(1)有性生殖繁衍,(2)世代相互不重叠,(3)群体规模很大,(4)完全随机交配,(5)没有发生突变,(6)没有出现迁徙,(7)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20.
19、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B. 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 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D. 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只是改变某个基因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的植物,C错误;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引起基因突变,产生新的性状,D正确。【考点定位】诱变育种【名师点睛】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0、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可进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的不能产生新物种。21. 下列果蝇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A. 受精卵 B. 精原细胞C. 精细胞 D. 体细胞【答案】C【解析】果蝇的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精子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正确;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考点定位】精子的形成过程【名师点睛】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受精卵、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和体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只含有1个染色
21、体组。22.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 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 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21三体综合症C.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绿色皱粒豌豆D. 用花药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答案】C【解析】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唐氏综合症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黄色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绿色皱粒豌豆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C正确;用花药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名师点睛】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分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22、、重复,易位和倒位。23.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人体细胞内的24条染色体,这24条染色体是A. 22对常染色体的各一条和X、Y染色体 B. 随机抽取的24条染色体C. 24对同源染色体的各一条 D. 全部的常染色体【答案】A【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人体的24条染色体,这24条染色体是22对常染色体的各一条和X、Y两条异型性染色体。【考点定位】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名师点睛】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
23、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这样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24. 噬菌体在繁殖后代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 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C. 细菌的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D.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答案】B【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必需营寄生生活噬菌体繁殖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都来自细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24、DNA,然后以自已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是在噬菌体DNA指导下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因此,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
25、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5. 基因是指A. 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脱氧核苷酸序列C. 氨基酸序列 D. 核苷酸序列【答案】A【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片段是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组成,所以选A。【考点定位】基因的本质26. 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剪刀”是A. 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B. DNA连接酶C. 质粒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答案】D【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内特异性识别特定的核苷酸系列,在基因工程能够在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出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故称为基因工程的“剪刀”。【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名师点睛】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
2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形成重组DNA。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7.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基因工程是人工进行基因切割、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作人为干预B. 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C. 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界限D. 理论上讲,基因工程食品即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绝对安全的【答案】D【解析】外源基因的自然界中存在的基因,则基因工程食品即
27、转基因食品中合成的成分是天然的,不一定存在安全性问题,D错误。【考点定位】转基因技术28.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 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 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答案】D【解析】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大多数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像多倍体生物的形成就不需要地理隔离,B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D正确。29.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8、种群是细菌进化的基本单位B. 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C. 细菌的定向变异决定细菌的进化方向D. 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B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D项正确。30.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29、 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 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D二、非选择题31. 下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2)转录过程中,DNA在_的催化作用下,把两条双链的螺旋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_过程中。 (3)mRNA是以图中的为模板,在_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_依次连接形成的。(4)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它所携
30、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_(填序号)。(5)由于化学物质甲磺酸乙酯的作用,该生物体表现出新的性状,原因是:基因中一个G-C对被A-T对替换,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_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经翻译形成的中_发生相应改变。【答案】 (1). (2). 或解旋酶 (3). DNA复制 (4). 或RNA聚合酶 (5). 核糖核苷酸 (6). tRNA (7). (8). 1 (9). 氨基酸的种类或数目【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其分别为解旋酶、RNA聚合酶;根据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判断其应为肽链。(1)图中涉及以
31、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和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2)原核细胞中DNA双链可以在图中解旋酶的作用下打开;解旋可以发生在DNA复制或转录过程中。(3)图中mRNA是以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形成。(4)tRNA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携带特定的氨基酸用于合成图中4肽链。(5)基因中一个G-C对被A-T对替换,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对应位点的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经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或数目发生相应改变。3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下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32、(1)图中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遗传学上称为_。(2)进行图中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3)图中的过程称为_,完成该过程的结构是_。(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_;氨基酸乙是_。(5)人的血红蛋白由574个氨基酸构成,那么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至少有_个碱基。(6)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写出任意三个)。【答案】 (1). 基因突变 (2). 细胞核 (3). 翻译 (4). 核糖体 (5). 谷氨酸 (6). 缬氨酸 (7). 3444 (8)
33、. 普遍性 (9). 低频性 (10). 不定向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考查对基因表达过程、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过程的模板和产物判断转录和翻译过程。(1)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称为基因突变。(2)图中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为转录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3)图中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称为翻译,该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上。(4)图中氨基酸甲的密码子为GAA,对应的氨基酸是谷氨酸;氨基酸乙对应的密码子是GUA,对应的氨基酸缬氨酸。(5)人的血红蛋白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其mRNA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mRNA以
34、血红蛋白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则血红蛋白基因中至少有57432= 3444个碱基。 (6)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33.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DDTT ddtt F1(自交) F2 矮杆抗病第二组:DDTT ddtt F1 配子幼苗矮杆抗病第三组: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矮杆抗病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1)第一组的育种方式是 _,F1的基因型是_,F2出现矮杆抗锈病的概率是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2)第二组育种的方法,在遗传育
35、种上称为_,在培育中首先用到_培养方法,然后用_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3)第二组培育形成的幼苗叫_。(4)第二组培育的幼苗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 (5)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来_实现的。【答案】 (1). 杂交育种 (2). DdTt (3). 3/16 (4). 1/3 (5). 诱变育种 (6). 花药离体培养 (7). 秋水仙素 (8). 明显的缩短了育种年限 (9). 单倍体 (10). DT:Dt:dT:dt = 1:1:1:1 (11). 基因突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育种,考查对育种方法、流程、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
36、可根据两对相对形状的杂交结果直接分析第一组育种方式F2出现矮杆抗锈病的概率和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分析第二组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1)第一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F1的基因型是DdTt,F2出现矮杆抗锈病的概率是3/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2)第二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首先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的缩短了育种年限。(3)由配子发育成的幼苗叫单倍体。(4)F1的基因型是DdTt,可产生DT、Dt、dT、dt4种配子,且其比例为1111,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4种单倍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TDtd
37、Tdt =1111。 (5)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矮杆抗病类型。34. 阅读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概念图,完成概念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指的是_,指的是_,指的是_;(2)导致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包括_多样性、_多样性和_多样性;(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_;(5)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_、生存斗争、_。【答案】 (1). 种群 (2). 基因库 (3).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 突变和基因重组 (5). 基因 (6). 物种 (7). 生态系统 (8). 生殖隔离 (9). 遗传变异 (10). 适者生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解答此题,应从分子水平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明确生物进化的标志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1)进化的单位是种群,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成为该种群的基因库,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5)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