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了解洋流的概念、动力和性质。 2.通过练一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 2.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能够运用洋流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4.通过画一画,使学生熟记世界洋流分布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新闻“第八大陆”,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2.通过模拟实验和分组讨论,让学生与它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树立团队意识
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意识到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联系的,运用运动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力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二节点(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一课时(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一节课(水圈和水循环)的延伸,为学习下一节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大气的运动、水的运动、地壳的运动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三大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其中大气运动是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水的运动是地壳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水的运动包括水循环和海洋水的运动,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洋流是海洋水
3、运动的最主要形式,洋流对气候和海洋环境及全球水热平衡有重要的影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修掌握的自然地理主干知识。大气环流的学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上可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如寒暖流的概念和冷暖气团的概念类似,大气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海洋水的运动形成大洋环流,无论是大气环流还是大洋环流,都伴随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这样的知识迁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三、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刚步入高中阶段,对于地理的学习缺乏理解和缺乏主动性,我校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地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死记硬背中,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较
4、抽象,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较困难。对于我们内陆地区的学生来说,海洋水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加大了本节课的学习难度。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教学难点:洋流的形成原因 五、教学方法 主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模拟实验、课堂练习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六、 教学设计思路1、 由新闻“第八大陆”导入,通过探究其形成与洋流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 由“洋流模拟实验”到“理想洋流模式”,再到“实际世界洋流
5、的分布”,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和生成知识。 3、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七、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收纳箱、塑料片)、画好世界版图。学生课前准备:实验器材(电风扇、胶带、收纳箱装满水)、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我校夏季炎热,教室无空调,大多学生会自带小风扇,实验器材容易准备)八、 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新闻“第八大陆”导入(2分钟)教师活动:提问并播放新闻。问题:第八大陆和其他大陆的区别在哪?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观看新闻并思考问题。设计意图:利用新闻导入,既衔接
6、了初中所学知识,又与初中所学知识形成反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新闻,便可知道第八大陆是由各种垃圾组成,而这些垃圾是通过海水的环流运动汇集在一起的。从而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二) 教学过程环节一: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活动:阅读课本47-48页内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活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对学生疑点和难理解点进行答疑和解释。播放视频“洋流”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海水的运动形式、洋流的概念和性质。 环节二:洋流模拟实验(10分钟)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步骤,分组做洋流模拟实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活动
7、: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和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此模拟实验简单易操作,形象生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和流动方向,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环节三:填一填(8分钟)学生活动:在导学案中画出风带的风向,在洋流模式图中补画箭头,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为学生理解理解洋流分布模式图奠定基础知识。环节四:读一读(2分钟)学生活动:读一读课本48页图2-2-6中的世界洋流名称,思考洋流的名称有何特点?教师活动:指导
8、学生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世界洋流名称特点,帮助学生记忆,熟记世界洋流分布图。 环节五:画一画(8分钟) 学生活动:读课本48页图2-2-6,分组讨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教师活动:进行课堂小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突破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中的中点,又能让学生与它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树立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环节六:实验反思、练一练(5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49页阅读栏目材料,探究导学案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进一步提问,第八大洲的形成和那些洋流有直接关系。 设计意图
9、:通过问题探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贯彻新课标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环节七:想一想(5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49页阅读栏目材料,探究导学案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进一步提问,第八大洲的形成和那些洋流有直接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贯彻新课标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通过观看视频并说观后感,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三)课堂总结教师活动: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构筑本节课知识体系,理解世界洋
10、流的分布规律。(四)课后练习 学生活动:欣赏改编版歌曲“洋流”并在导学案图中写出洋流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写一写,既能提高记忆能力,帮助学生熟记世界洋流分布图,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九、板书设计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一、世界洋流的分布 上课后的实际板书中风带的风向和洋流由学生完成。九、教学反思优点:1、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洋流的成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学生容易掌握,教学效果良好。 3、通过“填一填、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练一练”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画、思”的综合能力,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4、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较好的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完成教学目标。不足:1、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过于紧凑,学生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2、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原本设计的“唱一唱”环节改为下课后学生自己欣赏歌曲,有部分学生没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