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民主共和制一、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美国共和制政体确立和完善的基本过程;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两党制在分权制体制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宪法中“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公民理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787年宪法难点: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确立完
2、善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任何政体的建立都必须符合国情四、教学过程:【导入】材料: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美国成功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引导学生思考: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是什么?得出结论:民主共和制【讲授新课】一、 确立1.背景(1)历史传统:英殖民时期的自治传统(无专制传统)(2)经济: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4)政治: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775年,独立战争1776年颁布独立宣
3、言建国初邦联制弊端暴露(政治、经济)分析独立后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展示材料:使邦联政府感到棘手的是纸币贬值。在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发行过42批纸币,总额达19155万美元,此后各州也开始发行纸币。到1783年,有11个州共发了24636万美元的纸币杰斐逊在当时讲道:“1000元的大陆纸币只值硬币1元。”美国通史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利机构的无权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独立后的邦联制不利于美国政治
4、、经济的发展。2.标志: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3.原则通过习题练习回顾三大原则的知识:1.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为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美国最终选择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建立民主共和制C实行分权制衡原则D实行民主制原则2.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C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体现国家权力分
5、权制衡师生互动,学生探究得出:美国三大机构权力的相互制衡,从而防止专制,保障民主。3.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因此,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代议制形式:民主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共和制)4.评价:展示材料: “我们的宪法
6、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美国总统威尔逊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通史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1)进步性:开创民主共和制,为世界提供借鉴;稳定美国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局限性:承认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二、完善1.民主范围的扩大(1)1789年,前十条修正案人权法案: 赋予公民若干自由权利(2)南北战争:通过13、14条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强调联邦法律的至上性(3)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黑人获选举权2.两党制的完善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小结:课堂探究展示材料:我不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民主模式。君主立宪制适用于英国,总统制适用于美国。 重要的是,政体的形式必须能够遵从国情和体现宪法规定的人们的真实愿望。 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兰克 得出结论:民主方式具多样性,任何政治制度都必须符合国情通过英国、美国、中国的民主制的建立完善过程得出结论:制度本身并没有是非好坏之分,只是取决于国情,但制度的确立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