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用途正确的是()过氧化钠常用来漂白草帽辫等过氧化钠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来源纯碱广泛用在玻璃、造纸等工业上小苏打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ABC D解析:选B。过氧化钠虽然有漂白性,但一般不用于漂白草帽辫而是用SO2漂白;过氧化钠与CO2、H2O等反应可生成O2,故对;有关纯碱和碳酸氢钠用途的说法也正确。故选B项。2(2012绍兴高三期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Na2O、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但与CO2反应的产物不同B金属钠保存在CCl4中C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Ba(OH)2、Na2CO3、HClD除
2、去Fe中的Al:加NaOH溶液,并过滤解析:选B。钠的密度比CCl4小,会浮在其表面而不能隔绝与空气的接触。3(2012厦门高三调研)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指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CaCO3与稀HNO3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HNO3反应生成SO2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解析:选C。4价S在溶液中被硝酸氧化,得不到SO2,选项A类推错误;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差,故硫与铜反应产物中Cu的化合价
3、不是2,而是1,选项B类推错误;钠极为活泼,在溶液中先与水反应,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选项D类推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解析:选D。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溶液为Ca(HCO3)2,与加入的NaHCO
4、3饱和溶液不反应,不能生成CaCO3沉淀,A错;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了NaHCO3,不会放出CO2,B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n(NaHCO3)n(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NaHCO3生成的CO2体积大,C错;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所以将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时,NaHCO3会结晶析出。5有X、Y、Z三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1)若X、Y、Z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则Y的化学式为_,Z的电子式为_;Y、Z两种物质相比,相同的化学键类型为_,当由
5、X制取Z的上述两种途径生成Z的量相等时,转移电子数目比为_。(2)若X、Y、Z三种均为常见化合物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两种短周期元素,0.1 mol/L的三种物质的溶液pH:YXZ7,则的化学方程式为_,的离子方程式为_。(3)若X、Y、Z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X是单质,Y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盐,反应条件为电解,则的化学方程式为_,的离子方程式为_。解析:(1)由焰色反应均为黄色知它们均含有钠元素,由化学反应类型知X是钠、Y是Na2O、Z是Na2O2;生成1 mol Na2O2时,途径转移2 mol电子;另一种途径生成1 mol Na2O时转移2 mol电子,再转化为Na2O2时又转
6、移1 mol电子,共转移3 mol电子。(2)由转化关系及pH的大小关系知,当X、Y、Z分别为Na2CO3、NaOH、NaHCO3时符合条件。(3)由Y的用途知其是NaCl,故X是钠、Z是NaOH。答案:(1)Na2ONaNa离子键23或32(2)Na2CO3Ca(OH)2=CaCO32NaOHCOCO2H2O=2HCO(3)2NaCl2H2O2NaOHCl2H22Na2H2O=2Na2OHH21(2010高考安徽卷)将0.01 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 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Na2O2Na2ONa2CO3NaClABC D解
7、析:选C。四种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分别是0.02 mol NaOH,0.02 mol NaOH,0.01 mol Na2CO3,0.01 mol NaCl;又因为CO发生水解,COH2OHCOOH,故阴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01 mol,故阴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故选C。2(2010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解析:选B。A项,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A项错误;B项,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B项正确;C项
8、,BaSO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D项,NH3通入CuSO4溶液中有Cu(OH)2生成;C、D项均错误。3(2010高考浙江卷)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固体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 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单质乙在高
9、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_,丙的电子式为_。(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_。AKCl BKNO3CNa2S DCuO(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_。解析:(1)粉末中仅含Na、Fe、N、O四种元素,其中不溶物是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可推测红棕色固体是Fe2O
10、3。13.0 g化合物甲完全分解,生成的氮气和单质乙,则甲是Na和N组成的化合物,单质乙是Na;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则13.0 g化合物中含N元素:20.6 mol,则含Na元素:0.2 mol,即Na、N原子个数比为13,故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NaN3。(2)Na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Fe2O3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丙是Na2O,生成的单质是Fe。Na2O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有CO2、H2O参与反应。由原子守恒可配平:Na2O2CO2H2O=2NaHCO3。(5)Na2O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的可溶性盐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二者的混合物,故只要证明Na2CO
11、3、NaHCO3的有无即可。答案:(1)NaN3Na2Na(2)Na2O2CO2H2O=2NaHCO3(3)6NaFe2O32Fe3Na2O避免分解产生的钠可能产生危害(4)BD(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Na2CO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NaH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可用干燥沙土盖灭B1 L生理盐水(0.9%NaCl溶液)中含有9 mol Na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
12、碳酸钠稀溶液冲洗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解析:选A。B项中0.9%是质量分数,不正确;C项中可直接用大量水冲洗,不正确;D项中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硼酸稀溶液冲洗,不正确。2(2012湖州高三质检)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2晶体中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BNa2O2晶体为离子晶体,且含极性共价键CNa2O2应保存于密封、干燥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DNa2O2与盐酸反应,不仅有盐和水生成,同时会放出无色气体解析:选D。Na2O2中的阴离子为O,故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A不正确;Na2O2含非极性共价键,B不正确;Na
13、2O2吸收空气中H2O生成NaOH,不能用玻璃塞,C项不正确。3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A将过量的钠投到少量明矾溶液中B将酚酞滴加到Na2CO3的水溶液中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3溶液中D将盐酸滴入到NaHCO3溶液中解析:选B。A项,过量的钠会生成过量的NaOH,明矾中的Al3最终变成了AlO,无颜色变化;B项,因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呈现红色;C项,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将NaHSO3氧化成Na2SO4,溶液无颜色变化;D项,有气泡产生,但无颜色变化。4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少的原料。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气体中冷却,有下列
14、气体:空气CO2ArH2N2其中可作为冷却气的是()ABC D解析:选C。因镁的性质较活泼,可在N2、O2、CO2等气体中燃烧,故以上气体中只有Ar和H2可作为镁蒸气的冷却气。5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里,不可能发生的是()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c(Ca2)保持不变C烧杯中分散系由溶液变悬浊液D溶液的pH增大解析:选B。由于Na与H2O反应生成NaOH消耗了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pH增大,平衡Ca(OH)2(s) Ca2(aq)2OH(aq)向左移动,导致c(Ca2)减小,溶液变浑浊。6下表中,对陈述、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陈述判
15、断A碳酸钠、碳酸氢钠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NaHCO3不能对,对,有B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对,错,无来源:Z+xx+k.Com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对,对,有D酚酞试液在碳酸钠溶液中的颜色比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深CO水解程度大于HCO对,对,有解析:选D。A项陈述,陈述均错误,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也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项陈述不全面,应先变红后褪色;C项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项陈述说明Na2CO3溶液碱性强于NaHCO3溶液,与陈述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7(
16、2012台州高三质检)向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Cl B曲线b表示COC曲线c表示Na D曲线d表示HCO解析:选B。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CO与H反应,故随着盐酸的加入,Na的数目不变,Cl的数目逐渐增加,CO先转化为HCO,HCO再转化为CO2气体。故曲线a表示Na,曲线b表示CO,曲线c表示HCO,而曲线d表示Cl。8(2012苏北五校高三联考)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
17、,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科学的是()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选C。要证明Na2CO3比NaHCO3稳定,则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因为外面试管受热温度高,而里面试管温度低,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故B烧杯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而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9(2012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
18、CO3,A、B中分别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解析:选B。n(Na2CO3)0.01 mol,n(NaHCO3)0.01 mol,当两者恰好与盐酸反应时都生成0.01 mol CO2,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NaHCO3与盐酸反应快,膨胀速率大,消耗盐酸0.01 mol,而Na2CO3与盐酸反应速率小,消耗盐酸0.02 mol,故盐酸浓度应大于
19、或等于2 mol/L;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应小于2 mol/L。10(2012金华高三调研)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Fe2是还原剂,O2是还原产物 来源:Zxxk.ComB4 mol 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8NA个电子CFe(OH)3是氧化产物,反应过程中每生成4 mol Fe(OH)3共转移电子6 mol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先转化为灰绿色后再转化为红褐色 解析:选C。由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有铁、氧,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有氧,氧气属于氧化产物,A
20、项错误;在整个反应过程中,4 mol Na2O2反应电子转移应该是6 mol e(Fe2失去4 mol e、一部分Na2O2失去2 mol e,另一部分Na2O2得到6 mol e),则B项错误;C项正确;在反应过程中,没有Fe(OH)2的生成,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已知化合物A、D、E、G焰色反应均呈黄色,AH各物质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E_。(2)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同浓度的A和D的水溶液中,_碱性强,其原因是_。解析:A、D、E、G焰色反应均呈黄色,说明均含有钠元素,从A受热分解成三种物
21、质的信息,可以推测A可能是碳酸氢钠。从A物质入手,分析钠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可以推断出其他物质。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因此同浓度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强。答案:(1)NaHCO3CO2H2ONa2CO3Na2O2(2)(3)2NaHCO3Na2CO3H2OCO2(4)D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12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他们提出下列实验方案。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把x 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
22、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乙同学用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你的改进方案是_。(3)丙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较多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填写其中的三点缺陷:_;_;_。方案二沉淀分析法(如图所示)(4)操作1的名称是_;操作2的名称是_。在进行操作1之前,应判断是否沉淀完全,判断的方法是_。(5)根据沉淀分析法,该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解析:(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首先要使整个系统密闭,因此要先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若活塞能够回到原点,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3、(2)一部分CO2会溶于水,因此测定的结果会偏低,故可将水换成饱和NaHCO3溶液,或在水的上层加一层有机溶剂,例如苯、植物油等。(3)此方法是通过称量干燥管的质量,通过前后的质量变化,从而求出CO2的质量,但存在缺陷:空气中的CO2与H2O也会进入干燥管,产生的CO2中也会有水蒸气进入干燥管,反应后烧瓶内还残留大量CO2,不能保证全部被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吸收。(4)将沉淀分离出的方法是过滤,沉淀过滤出后再洗涤、干燥称量。要判断是否沉淀完全,就是要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存在Na2CO3,故溶液是不能取出的,只能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CaCl2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5)根据CaCO3的质量为y g,求
24、得n(CaCO3) mol,又由于Na2CO3的物质的量与CaCO3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0%。答案:(1)关闭A上的活塞,将注射器上的活塞拉出,松开手后,若活塞能回到原点,则证明气密性良好(2)偏小将水换为饱和NaHCO3溶液或在水表面加一层有机溶剂,如植物油或苯等(3)干燥管直接与大气相通,会吸收空气中的CO2与H2OCO2中的H2O未除去,也会被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吸收反应完成后,烧瓶中的CO2不能完全被碱石灰吸收(4)过滤洗涤、干燥将溶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C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已经完全沉淀了(5)100%13化学活动课上,三
25、组学生分别用图示A、B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胶头滴管中的盐酸同时滴加到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观察长直玻璃管内液面高低变化。请回答:(1)本实验探究思路是利用_原理。(2)各组反应开始时,_装置中的长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快,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来源:Zxxk.Com(3)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列空格。第组盐酸均过量,长直玻璃管内液面一样,则消耗的m(NaHCO3)m(Na2CO3)m0,求m0_;第组盐酸均过量,长直玻璃管内液面B高于A,则消耗的m(NaHCO3)m(Na2CO3)_m0(填
26、“大于”、“小于”或“等于”);第组盐酸均过量,长直玻璃管内液面A高于B,消耗的m(NaHCO3)m(Na2CO3)_m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该实验把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转变为试管内压力大小,反映在长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快慢,可比性强、现象明显。(2)本实验考查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机理。因为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分为两个过程:COH=HCO,HCOH=CO2H2O,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只有一个过程:HCOH=CO2H2O。故装置B中的现象更明显。(3)第组盐酸均过量,VA(CO2)VB(CO2),由碳元素守恒得:NaHCO3CO2Na2CO3,则
27、m(NaHCO3)m(Na2CO3)4253;第组盐酸均过量,VB(CO2)VA(CO2),则m(NaHCO3)m(Na2CO3)4253;第组盐酸均过量,VB(CO2)VA(CO2),则m(NaHCO3)m(Na2CO3)4253。答案:(1)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转变为试管内压力大小,反映在长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快慢(2)BHCOH=CO2H2O(3)4253大于小于14在200 mL 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X(X为由前20号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恰好使其转化为只含Na2CO3溶质的溶液,实现转变的物质X有多种,请填写下表空格(表格中的物质不能重复)。编号1234X的
28、化学式Ca(OH)2X的类别单质氧化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加入X的物质的量(mol)0.10.2解析:由题意知将NaHCO3转化为Na2CO3,即将HCO转化为CO,因此向溶液加入物质应引入OH且不能引入杂质。原溶液中n(NaHCO3)0.2 L1 molL10.2 mol。由反应HCOOH=COH2O知需要OH0.2 mol。X为单质时,X为Na,n(Na)0.2 mol;X为氧化物时,X可为Na2O或Na2O2,物质的量为0.1 mol;X为离子化合物时,X为NaOH,n(NaOH)0.2 mol;nCa(OH)20.1 mol。答案:编号1234X的化学式NaNa2O/ Na2O2NaOHCa(OH)2X的类别单质氧化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加入X的物质的量(mol)0.2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