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872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1. 春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却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A. 分封制遭到破坏B. 官僚政治正式确立C. 井田制开始瓦解D. 儒家思想影响扩大2. 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 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 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3. 到战国末期,来源于土地开垦的新县数量远远高于被吞并小国变成的县的数量,这主要是因为()A. 铁犁牛耕B. 商鞅变法C. 兼并战争D. 奖励垦荒4. “这种思维

2、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最能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思想流派是()A. 法家B. 道家C. 儒家D. 墨家5.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A. 诸侯B. 卿C. 士D. 商人素养提升(限时12分钟)6. 东周后半期诸夏各国“政逮于(卿)大夫”,政“自大夫出”,诸侯的土地人民逐渐被少数强宗夺去。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诸侯的土地人口被夺走B. 东周时期分封

3、制遭到破坏C. 卿大夫与诸侯共同执政D. 卿大夫逐渐演变为最强宗7.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 承认土地私有B. 革除陈规陋习C. 强化社会控制D. 打击旧贵族势力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 韩非的严刑峻法思想9.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A.

4、 政治剧变B. 经济的发展C. 社会大变革D. 统治阶级的提倡10. 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由此可见,两人选人标准的相似之处是()A. 毋论出身B. 军功高低C. 品行优劣D. 世卿世禄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材料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

5、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材料三韩非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如果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情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人民的意见在这种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的意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述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达标1. A【

6、解析】诸侯国国君的称谓由春秋时期的“公”或“侯”到战国时期的“王”,说明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官僚政治正式确立,排除B项;井田制是西周奴隶制时期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而材料说的是政治制度,排除C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强调“仁政”,在社会变革的时代未受重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2. D【解析】据材料“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官员由君主任免”“举贤人”“食有劳而禄有功”“选贤任能”可知,战国时期变法争相招揽人才,以富国强兵,故选D项;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重建伦理的信息,排除B项;各国变法目的在于

7、富国强兵,排除C项。3.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促进了土地的开垦,故A正确。4. B【解析】道家崇尚自然,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材料中“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相符,故选B项;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与材料中“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不符,排除A项;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与材料中“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不符,排除

8、C项;墨家的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材料中“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不符,排除D项。5. 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答案为C项。素养提升6. B【解析】诸侯的土地人口被夺走是种现象而不是实质,故A错误;政“自大夫出”等现象表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卿大夫与诸侯共同执政,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卿大夫逐渐演变为最强宗,故D错误。7. D【解析】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反映出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打击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D项。8. B【解析】老子学说的精

9、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转化,与题干相符,故选B项。9. 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各国变法对人才的需要,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故选C项。10. A【解析】墨子和李悝都主张不论出身,选能任贤,故选A项;材料强调选能任贤,而不是军功高低,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毋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能即可为官,不涉及品行优劣,排除C项;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世代承袭官职和占有土地、享受土地收入的制度,排除D项。11. (1)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2)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历史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