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美、日等国认为亚投行要与世行、亚行分庭抗礼,视之为对亚太金融格局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挑战,积极反对、阻挠破坏亚投行的成立。美国积极游说其盟国不要加入亚投行,但美国的传统亲密盟友英国于2015年3月12日,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之后,大量的美国盟友国家纷纷申请并成为亚投行正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截止2015年4月15日,
2、已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按大洲分,亚洲34国,欧洲18国,大洋洲2国,南美洲1国,非洲2国,总计57国。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何时?其表现有哪些?开始进一步加强的显著标志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20世纪、21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
3、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和平与动荡并存 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知识结构:格局变化当前格局形势特点格局变化方向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一)、东欧剧变阅读教材三自然段,思考教材思路?含义、表现(过程)、原因。影响、认识。1、含义:东欧剧变指的是在很短的时间(不到两年)内,东欧8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所以叫剧变,一是指时间短,二是指变化大。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政治上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2、表现(过程):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
4、家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程:第一个剧变的国家波兰 两德的统一 除罗马尼亚外,其余的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议会选举)实现。制度质变剧变的步骤:经济困难政治多元化政局动荡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二)、东欧剧变1、含义:3、原因:(1)内部原因:(2)外部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使经济发展缓慢。(苏联模式)现实原因:A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B执政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日益脱离群众。西方原因: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
5、用资金技术的援助诱压、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戈改革影响)直接原因:苏联改革的影响造成了东欧各国党的混乱和蜕变。根本原因: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期照搬苏联模式,已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表现(过程):4、影响:和平演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思想渗透、经济施压、分化瓦解,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对派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1989年波
6、兰统一工人党下台,1990年波兰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当选波兰总统 1956年波兰开始“民主化进程”,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手段,对波兰进行渗透。波兰有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党员也往往是教徒,天主教成为反社会主义的借用力量。恰逢此时,一名原波兰籍人士当上了教皇,他就是约翰保罗二世。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与其结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秘密联盟”,行动的重点是使波兰脱离苏联集团。1988年,美国一方面对波兰政府实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为波兰反对派“团结工会”提供5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终于导致“团结工会”上台,东欧剧变即从波兰开始。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 直接原因1、背景:20
7、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2、内容:(1)经济改革:1985年(2)政治改革:1988年(3)外交方面: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具体操作:取消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4、影响:放弃积极进攻战略,由扩张转为全面收缩,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
8、锐,党内斗争尖锐化,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1)促使东欧发生剧变。(2)苏联迅速走向解体。3、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三)、苏联解体(二)、东欧剧变1、原因:2、过程:(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积累了大量矛盾。(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3、影响:(1)对世界政治格局:标志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中汲取教训,更健康地发展。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
9、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1991年发生“八一九”事件,苏共丧失执政党地位,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三)、苏联解体(二)、东欧剧变(四)、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相反,国际社会主义可从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中国)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
10、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6)必须
1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局部“热战”时有发生;和平与动荡并存)1、特点:2、原因: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两极格局瓦解,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各国基本都以发展经济作为发展目标,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多极化趋势的世界格局有利于和平和稳
12、定。(1)导致和平的因素:(2)导致动荡的因素:材料一: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新的民族国家间开始了对领土的争夺。1992年至1995年进行的波黑战争导致2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直接经济损失450亿美元。然而与这些显而易见的损失相比,战争在人们情感上造成的创伤更难医治。一位外祖母是克罗地亚人的10岁女孩用刀给自己放血,以便使身体里流淌的1/4克罗地亚血统的血液被放掉,成为一个纯正的塞尔维亚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令人心碎,也足以反映出狭隘的民族意识和残酷的种族仇杀所带来的心灵的扭曲。卢旺达种族屠杀(1994年)1994年卢旺达总统遇害,引发了胡
13、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从4月7日开始,在其后的短短100天里,有80万至100万人惨遭杀害,全国1/8的人口消失。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被“冷战”掩盖的)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固有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矛盾)。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美国插手)911事件现场(2001年)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局部“热战”时有发生;和平与动荡并存)(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
14、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1、特点:2、原因: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3、动荡的表现:(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9.11事件 导致和平的因素:两极格局瓦解,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各国基本都以发展经济作为发展目标,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邓小平就明确指出了当前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不是中国领导人片面的观点,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多极化趋势的世界
15、格局有利于和平和稳定。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被“冷战”掩盖的)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固有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矛盾);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美国插手);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A.地区冲突不断:民族冲突:南斯拉夫内战等 领土争夺:巴以、印巴等 宗教矛盾:民族冲突多混杂宗教冲突 B.美国肆意发动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C.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01年911事件 百度帖吧上有网友这样 评价“911”:回复:多行不义必自毙 9.11一半同情 一半活该 作者:221.235.84 为什么该网友认为 “一半同情 一半活该”?反对恐怖主义是正
16、确的,但是有些恐怖主义是对霸权主义的非正当回应。无论霸权主义还是恐怖主义都是错误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只会威胁世界和平。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原因:2、表现:“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3)俄罗斯: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4)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17、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原因:2、表现:(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背景:过程:影响:“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盟国家的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原因:2、表现:3、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出
18、“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4、意义:日本美西欧日俄中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几个国家为何能成为世界主要力量?说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1)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核俱乐部主要成员(2)美: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无人能比(3)西欧:一体化进程扩大了西欧的力量,能与美国抗衡(4)日:世界经济大国(5)中: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美日欧:资本主义
19、世界三足鼎立 5、认识:B、美欧俄:冷战思维下的戒备和对抗,但也体现了一定的合作 C、俄中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局势发展有重大影响 D、中日美: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因素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局势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各国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俄罗斯:“俄罗斯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任何其他手段都将是一个错误。”德国:“如果需要我将亲自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参加对伊拉克问题新决议草案的投票,德国不同意任何使战争合法化的决议。”中国:“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才是正
20、确方向。”法国:“不管什么情况,法国将对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草案投反对票,如果绕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法国不会参战。”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原因:2、表现:3、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4、意义:日本美西欧日俄中这几个国家为何能成为世界主要力量?说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5、认识: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一种方向,而不是一种成熟的世界政治格局。苏联解体后,旧的两极格局瓦解,但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因为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世界正处于向新的多极化格局演变的过程中。“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21、,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 界 格 局 两极格局瓦解,暂时“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世 界 形 势 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趋势:走向缓和 知识整合 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动荡并存总体走向缓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世界形势紧张动荡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多极化 趋势出现 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属于“冷战”化石的是()A
22、北约 B华约 C欧盟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冷战”的“化石”即“冷战”后仍然存在的“冷战”产物,C、D两项与此无关,B项在1991年正式解散,A项为“冷战”的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答案:A 德国教授施奈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则明确说,苏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这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 A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B是美国直接进行干预的结果 C其根源是与美国的争霸 D是美国对苏联进行封锁包围的结果 解析 美国对苏联并没有进行直接干预,排除B;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项不选;美国
23、对苏联的封锁包围是“和平演变”的表现之一,D项不足于概括整个材料的内容。题干所述信息都属于“和平演变”的表现,故选A。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局势,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可知正确;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但经济全球
24、化的主要障碍是贸易保护主义,错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的说法错误,错误。答案:A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解析 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以及题干材料强调“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成下的多元化特征。C项正确,排除A、B项;“一超多强”是多极化加强的体现,但题干并没涉及具体的国家,具体世界主要国家的实力问题,排除D项。